別再被排酸跑這個“偽科學”耽誤了
近年來,馬拉松逐漸演變成全民參與的競技運動,參與人數也呈“井噴式”增長。四月不僅是你的謊言,更是跑馬的好時機,不少賽事也在各地扎堆開啓,隨着#成都雙遺馬拉松##貴州畢節馬拉松##重慶半程馬拉松##廈門馬拉松##北京半程馬拉松##上海半程馬拉松#等馬拉松比賽相繼開跑,不少馬拉松相關詞條也頻頻登上微博熱搜。
(圖片來源於微博)
隨着馬拉松逐漸深入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多的跑者將跑一次馬拉松作為自己的目標。但是對於很多跑者來説賽後的第二天會感覺格外難受。
馬拉松比賽因為運動強度大,時間長,導致乳酸堆積在體內,很多跑者在賽後會有很強的疲憊感,甚至肌肉酸脹的感覺。
不少人認為,既然酸脹感由酸乳堆積引起,那麼就來場慢跑,排排酸!因此,乳酸就成為這種樸素認知的起點,排酸跑也由此而來。
但被不少跑者奉為“圭臬”的排酸跑,其實只是一場徹頭徹尾的“偽科學”。
你真的瞭解跑後痠痛嗎?
運動時的酸脹感的確是乳酸堆積引起的,這種酸脹感還是導致身體疲勞的重要原因之一。但無論運動時間有多長、運動強度有多大,以及你運動後是否做拉伸,運動時體內堆積的乳酸都會在運動結束後半小時以內被完全清除。
既然肌肉痠痛不是乳酸引起的,那會是什麼原因呢?
我們把這種運動後當天肌肉反應不明顯,卻在運動後第二天出現明顯肌肉反應的現象稱為延遲性肌肉痠痛(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DOMS)。
通常來説,延遲性肌肉痠痛會在運動後幾小時或一夜之後出現,所以具有延遲出現的特徵。同時,這種症狀消失得比較緩慢,短則兩三天,長則3~7天才能完全消失。
既然無酸可排,跑馬後頭幾天接着跑步能緩解跑馬後的痠痛嗎?
乳酸不可能長時間堆積在體內,自然就不存在排酸的概念,因此,排酸跑就是個以訛傳訛、流傳已久的錯誤説法。既然無酸可排,跑馬後頭幾天接着跑步能緩解跑馬後的痠痛嗎?
跑馬後特別是初次跑馬後,肌肉的細微結構已經受傷了。機體這時會啓動修復機制,你需要做的就是休息,繼續跑步容易刺激肌肉,導致修復延遲,甚至加重損傷。有的跑者甚至錯誤地怪自己排酸跑的距離太短,沒有達到排酸的效果,並進一步加大運動量,這時就會導致肌肉反覆細微損傷,並引發更為嚴重的炎症反應。
所以,排酸跑不是跑馬後的標配,休息才是跑馬後的最好的恢復措施。
那為什麼會有一些跑者覺得排酸跑是有效果的呢?
一方面,在肌肉痠痛很明顯時,中低強度運動具有即刻緩解痠痛的效果,但這樣的效果,持續時間短暫,過一兩個小時後,痠痛感又會再次來襲。
另一方面,對於那些資深跑馬者而言,跑馬第二天肌肉只是有些輕微痠痛,到了第三天也就自然消失了。這並不是來自排酸跑,而是來自肌肉自然恢復過程。
如果你恰恰在跑馬後第二天進行排酸跑,那麼你就會誤以為是排酸跑在起作用。
排酸跑是“偽科學”,你需要的是恢復跑
賽後第二天進行排酸跑,從概念上來講是錯誤的,從操作上來説也是毫無必要的。但在賽後2~3天后,能力較強、賽後肌肉反應較輕的跑者可以進行恢復跑訓練;能力較弱、肌肉反應較大的跑者建議在賽後一週後再開始恢復跑。
恢復跑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訓練,也是大眾跑者普遍缺失的一種訓練。恢復跑屬於速度很慢、很輕鬆的跑步。恢復跑是比平時的LSD訓練速度更慢的一種跑步訓練方法,LSD訓練強度一般最大心率的65%~78%,恢復跑的強度可以理解為熱身區間的強度,最多達到LSD強度的心率下限水平。
恢復跑可以視作積極性恢復。恢復身體狀態,即讓身體從疲勞狀態中解脱出來。積極性輕鬆跑可以起到調節狀態、促進恢復、加速血液循環、放鬆心情等作用,恢復跑應用範圍甚廣,以下是恢復跑的主要應用場景:
●在平時跑步結束後進行5~10分鐘恢復跑,幫助身體從激烈運動狀態逐漸恢復到平靜狀態。
●在間歇跑、衝刺跑等高強度訓練後進行10~20分鐘恢復跑,幫助體內乳酸更快清除。
●在馬拉松比賽中衝過終點後,進行10~20分鐘恢復跑,給予身體從激烈運動狀態恢復到平靜狀態的信號,同時減輕肌肉半痙攣僵硬症狀。
●在馬拉松賽後3~5天,進行30~40分鐘恢復跑,通過積極性恢復消除馬拉松給跑步者帶來的深度疲勞。
馬拉松賽後1~3天不要進行所謂排酸跑,因為排酸跑不僅概念錯誤,方法也錯誤。賽後一兩天進行運動不利於身體恢復,但在賽後3天后,跑者可以根據個人情況進行恢復跑。此時的恢復跑不同於排酸跑,這時進行積極性恢復有利於消除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