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後悔了,不想兑現給孩子的承諾”:童年報復性補償,瞭解一下

“説話不算話,你就是個壞媽媽!”

最近,鄰居的兒子和她鬧矛盾了,而且是不可調和的那種。

原來,鄰居答應孩子,如果這次考試能考到班級前5名,就給他的遊戲充值300塊錢。原本想着就是激勵一下孩子,沒想到他真的做到了。

這下子,她和老公兩個人糾結了。倒不是在乎這300塊錢,而是給孩子的遊戲充值,這不是相當於慫恿孩子繼續玩嘛。

“也怪我自己考慮得不周到,現在騎虎難下,不知道該怎麼辦好了。”

對於有的父母來説,隨口一句承諾算不了什麼,覺得反正孩子還小,過不了多久就會忘記的。

可是,這些沒有兑換的“諾言”,孩子真的能輕易忘掉嗎?

“我後悔了,不想兑現給孩子的承諾”:童年報復性補償,瞭解一下
01、無法忘記的“痛”

婚後的張歆藝,被袁弘寵成了“小公主”,讓不少網友羨慕他們的“神仙愛情”。可即便現在過着非常幸福的生活,在張歆藝的內心,卻依然藏着不為人知的“痛”。

有一次,袁弘問她:“如果有重新活一次的機會,你願意回到過去嗎?”

她搖了搖頭,説:“不想,我小時候太苦了。”

她永遠記得,當時母親答應她考試考到多少名,就給她買一雙白球鞋。那時候的白球鞋,99塊錢一雙,對於經濟狀況不太好的家裏來説,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我後悔了,不想兑現給孩子的承諾”:童年報復性補償,瞭解一下
為了得到心儀的白球鞋,她非常用功。可雖然最後她達到了要求,母親卻沒再提白球鞋的事。

這件事,成了她一輩子都難以忘記的痛。雖然理解母親,但依舊放不下,於是發誓以後要買很多很多的白球鞋。

“我後悔了,不想兑現給孩子的承諾”:童年報復性補償,瞭解一下
很多父母總認為,孩子年紀小,一次兩次地爽約了沒關係,就算孩子會抱怨,用其他的東西作為彌補就好了。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有位網友説自己小時候喜歡一本動漫書,媽媽答應他考到班級前三就給他買。結果等他考到了,媽媽又變卦了,説要考到年級前十。

結果,等他努力考到了之後,媽媽又以各種理由推脱。直到現在,他都無法忘記當時的失望和恨意。

父母的不守承諾給孩子帶來的傷害,遠比你想象的要嚴重。

02、父母不守承諾,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親子關係日漸疏遠

一個不守信的父母,還能得到孩子的尊重和信任嗎?

當然不能!

好友説,自己從小就對父母很失望。因為,每次他們答應的事情,都未必能做到。

後來,她自己喜歡什麼東西、有什麼願望,都不會再跟父母説,因為説了也沒用。

“我後悔了,不想兑現給孩子的承諾”:童年報復性補償,瞭解一下
父母是孩子最信任的人,可如果出爾反爾的次數多了,必然會讓孩子覺得父母根本就是在敷衍,甚至很偏激地認為父母根本不愛自己。

那麼,親子關係自然就會日漸疏遠。

補償心理容易讓孩子自卑,或迷失自我

有一個詞,叫“童年報復性補償”。意思是:童年都不到的東西,長大有能力之後,會“報復性”地補償自己。

比如,據某平台統計,每年有7000萬成年人在網上給自己買玩具,深度樂高玩家一年的花費甚至高達千萬。

正如阿德勒所説: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有的孩子會長期自卑,覺得自己配不上好的東西;有的孩子,在長大後則更容易迷失自我。

“我後悔了,不想兑現給孩子的承諾”:童年報復性補償,瞭解一下
容易養成不守信的壞習慣

都説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父母是什麼樣的,孩子大抵也什麼樣。

如果連父母都説話不算話,那麼,孩子也容易慢慢養成不守信的壞習慣。他們都不守信,我為什麼要做到呢?

於是,隨意做承諾,又或者是答應好的事情,隨便耍賴就過去了。

03、父母該如何正確對待承諾?

很多父母都喜歡用獎勵的方式來激勵孩子學習,在這裏我們暫且不討論獎勵制度的好壞,單就承諾來説,父母只要做好這兩點就好:

1、不輕易許諾

千萬不要腦子一熱,就答應孩子一些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山東濟南的一個14歲男孩,在開學的第二天逃課去爬泰山了。到晚上十點多,孩子的手機沒電了,錢也用完了,只得向路人求助。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這孩子也太不讓人省心了,就該狠狠地揍一頓。

為什麼他好端端地要去爬泰山呢?原來,他的父母答應了要帶他去,結果最後卻爽約了。於是,他一不做二不休,乾脆自己一個人去了。

所以,千萬不要為了應付或激勵孩子,就輕易許諾。一定要想好了,這件事究竟能不能做到,如果做不到的話,就別輕易許諾。

“我後悔了,不想兑現給孩子的承諾”:童年報復性補償,瞭解一下
2、跟孩子耐心溝通

有的時候,孩子的要求本就不合理,那麼這個時候又該怎麼辦呢?

有一次,我兒子一定要他爸爸答應,只要他得到了老師的表揚,爸爸週三就不能去上班。

我們都很好奇,為什麼偏偏是週三,不是週五、周天?耐心溝通完之後才明白,原來那天有一個很特別的電視節目,他想和爸爸一起看。

這個要求明顯是不合理的,於是我們耐心地跟他説明,為什麼這件事不合理,然後提出瞭解決方案——等到週末的時候,在網上找節目鏈接再一起回看。

當然了,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會提一些無理的要求,但有一些要求實現起來,卻是有一定難度的。這個時候,父母只能是排除萬難,説到做到了。

用“以後再説”、“下次”這樣的藉口來敷衍孩子,只會讓孩子感受不到尊重。

“我後悔了,不想兑現給孩子的承諾”:童年報復性補償,瞭解一下
用謊言來騙得孩子的信任和努力,這樣的機會,你只有一次。因為,孩子對父母的信任失去容易、挽回難。

張德芬曾説:教育,説穿了,也就是一件閉上嘴,抬起腳,把你希望孩子擁有的人生演示給他看的事情,因為孩子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模仿秀選手。

如果你希望孩子是一個有責任感的人,那不妨以身作則,在贏得孩子信任和尊重的同時,也教會他們這個優秀的品德。

——END——

文| 菈媽,多平台簽約作者,喜歡閲讀經典育兒和心理學書籍,專注科學育兒和親子情感的二寶媽。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歡迎關注我,一起探討噢。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17 字。

轉載請註明: “我後悔了,不想兑現給孩子的承諾”:童年報復性補償,瞭解一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