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父母不懂得處理孩子的情緒,只會造成孩子內向自閉,別再坑娃了

由 撒宏才 發佈於 健康

幾乎每個人都是這樣,在有寶寶之前,所有的重心都是自己,在意自己的就會比較多。但是一旦做了媽媽之後,寶寶就成了重點,他們的吃喝拉撒,他們的喜怒哀樂,我們都會比在乎自己更多的還要去在乎他們。
雖然説父母對寶寶的各種行為和心情也都是特別在意的,但是有時候卻因為家長的一些錯誤舉動,也會使孩子走向錯誤、失敗的邊緣,看看你是嗎?
一、不懂得處理孩子的情緒,對孩子也有一些影響。
小麗是一個90後媽媽,有一個六歲半的兒子。平日裏兒子也會接連不斷的做錯一些小事,比如把花盆打碎,或者是忘記了把用完的筆蓋上蓋子。本來都是一些小事,剛開始小麗也是對孩子輕微的提醒,可是後來看到孩子還會犯之後,就開始了嚴厲的批評,甚至是打孩子。
批評打罵還是有作用的,孩子後來變得很乖,基本上不犯什麼錯誤了。可是另一個嚴重的問題出現了,小麗一直覺得兒子從一個特別大方的大男孩,變得非常的內向。在家中都不怎麼説話了,很自卑,不太想和別人接觸。
其實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是因為父母的一些錯誤的極端行為,這樣的行為,只能讓孩子向你不希望的那個方向發展。所以有的時候,我們在面對孩子犯錯時候的做法很關鍵,我們的目的肯定是希望孩子能夠改正,孩子能夠做好,但是有的時候方法用錯的話,就會對孩子有很大的影響。那麼作為父母的,應該怎麼處理好孩子的調皮以及自己的情緒發泄呢?
1.要鼓勵孩子把想法釋放出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成年人如此,孩子更是不用説。如果一個人的情緒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沒辦法釋放,一直有話説不出來,很可能就會影響到這個人的性格。所以説,當孩子心裏有情緒的時候,如果讓他們憋在心裏的話,這樣只能導致孩子變得不願意和其他人交流、自卑。所以只有釋放出來,他們心裏才會舒服,才能繼續做下一件事情。
這個時候我們就應該跟孩子多溝通,問孩子為什麼要這麼做,是不是心裏有什麼不開心的事情,可以和爸爸媽媽説,説出來爸爸媽媽也能幫你開導,如果孩子跟你溝通了的話,我們只需要好好的解決孩子的煩惱就行,如果孩子沒有説的話,我們也需要鼓勵孩子,幫助孩子疏通自己的情緒而不是責罵他們。
2.在孩子有情緒的時候不否定孩子
在很多父母嘴中都有個''朋友家的孩子'',當自己家孩子考試考不及格的話,這個''朋友家的孩子就會出現''。家長這樣的做法無疑是對自己孩子的一種否定。而這種話如果對孩子説出的話,孩子自然也是會有情緒的。
如果孩子從小就失去了自我的認可和尊嚴,長大之後就會很容易變得活力不足。和別人交流的話,也沒辦法正常的交流。所以父母要做的就是不否認孩子,而且最好在孩子情緒不好的時候可以給上一份鼓勵,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對自己有信心,別的事情才能做好。
3.學會理解孩子的情緒
每一種情緒都是有價值的,不管孩子是生氣還是悲傷還是憤怒,這些都是孩子保護自己的一種手段。情緒就像職位一樣,從來都沒有好壞之分,而在這些不一樣的心情背後,學習到的東西才是特別重要的。
孩子玩具壞了,就在家哭鬧。父母心裏會想,不就是個玩具嗎?家裏多的是,有什麼好哭的。而在孩子心中,那個可能是他特別喜歡的,可能是爸爸媽媽送給他的第一個禮物,所以意義非凡。父母們雖然不是孩子,但是一定要以孩子的思想上來想這個問題,去了解孩子的心情。不要用自己的思維加到孩子身上,這樣只能讓孩子越來越難過,學會理解孩子,這樣才會更容易的跟孩子溝通交流,一些不必要的事情也會更好的解決。
4.給孩子一個正確的引導
有的時候孩子們可能因為爸爸媽媽工作在家沒人陪自己玩而不高興、哭鬧。這時候很多家長都會不耐煩,於是跟孩子説,能不能懂事一點,不要在哭鬧了,而往往這個樣子的話,孩子就會哭鬧的更加嚴重。
其實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給孩子一個指引,可以告訴孩子説''爸爸媽媽去上工作了,但是你還可以和隔壁的小哥哥一起玩。''給孩子提出一個解決的辦法,讓他們覺得自己不是一個人在家,還能有人陪自己這才是重要的。
所以我們父母在面對這種情況的時候,應該先學會接受孩子的這種情緒,瞭解到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然後給孩子一個正確的引導,這樣才是有價值的。才能有效的的處理孩子的問題。一味的責罵孩子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傷心難過,我們也會覺得越來越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