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説“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從養生角度來看,就是“冬養三九,夏養三伏”,關鍵時節懂養生才是王道。
三伏是一年中氣温最高、陽氣最盛、濕氣最重的時節,很多病都是三伏天落下的,如果能利用這段時間好好調理,就能養好身體,趕跑疾病!
過好三伏天,先養這4處
1、養氣
常喝冰凍飲料、吹空調等行為,容易傷陽氣,尤其是夏季。一旦身體的“氣不足”,會導致體力變差、免疫力下降。
所以,夏季養生要注重養氣。
>>>>
推薦膳食:黃芪茶
功效:黃芪有補氣昇陽、益胃固表之功;適用於體虛,常伴有食慾不振、心慌氣短者。
做法:取黃芪5克,用沸水沖泡後,代茶飲,可適當調入少許蜂蜜。
2、養心
在炎熱的三伏天,出汗多,體內血流加快,心臟負荷較大,因此,夏季是心臟最累的季節,我們應該養護心陽,確保心臟機能的旺盛。
夏天養心要慢,不能勞累。如果搭配着吃一些紅色食物,更能滋陰補血、温陽。
>>>>
推薦膳食:紅棗枸杞糖水
功效:起到滋陰補腎、活血通經的作用;適用於體質虛弱、抵抗力差者。
做法:將紅棗、枸杞用清水洗淨浸軟,雞蛋煮熟後撈起剝殼備用;水燒開後,放入紅棗、枸杞,大火煮沸後小火煮30分鐘,再放入雞蛋、適量紅糖煮15分鐘即可。
3、養脾胃
中醫認為,人的五臟對應自然界的四季: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而四季養脾胃,可見保養脾胃的重要性。
進入三伏天,氣温升高,各種燒烤、啤酒、冷飲紛紛上了餐桌,有些人會出現食慾下降、腹痛、腹瀉等症狀。
>>>>
推薦膳食:高粱粥
功效:高粱有温中健脾、固腸胃、止吐瀉的作用,對小孩消化不良、成人脾胃氣虛有一定的補益效果。
做法:將紅豆、花生、紅棗洗淨浸泡10分鐘,高粱米淘洗乾淨後放入電飯鍋,並倒入泡好的食材,加適量清水,按“煮粥”鍵,待差不多煮好時放冰糖調味即可。
4、養肝
酷暑難耐,令人心情煩悶,加上體內的水分流失快,容易導致肝氣不足,出現肝火旺,傷害肝臟的健康。
>>>>
推薦膳食:丹蔘黃豆湯
功效:丹蔘味苦微温,能安神寧心,而黃豆能生津潤燥,兩者一起煲湯對補虛養肝、活血祛瘀有幫助;但孕婦不宜食用。
做法:丹蔘洗淨,黃豆用水浸泡1小時;將丹蔘、黃豆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水,煮至黃豆爛,揀出丹蔘,加蜂蜜調味即可。
三伏天的其它五個招術
1、第一招,喝熱茶
喝熱茶可刺激毛細血管普遍舒張。研究證實,飲用一杯熱茶9分鐘可使體温降低1℃~2℃,降温可維持15分鐘以上。因此,夏天喝熱茶是簡便易行的降暑良方。
夏季陽氣浮散於外,人體內裏虛寒,因此夏天應適當選擇温熱食物,喝熱茶,為人體提供充足的能量,讓汗孔得以充分排汗,這樣才能更好地散熱。
2、第二招,艾灸
用艾灸的方法,選則陽穴灸之(先灸百會,再灸大椎),便達到以火瀉熱的效果。
在施灸的過程中,會適量或大量的出汗,這樣悶熱之氣會隨汗液得以宣泄,而且積蓄一冬的邪氣也得以散發,灸完之後,再喝一些温熱的薄荷葉水,頓時人就會感覺到清爽無比,悶熱之氣一掃而光。
如果能在每年最熱的“三伏天”施灸就會事半功倍,從而解決久治不愈的因寒凝而引起的各種淤症、痛症和有損容顏美麗的各種色斑問題,達到冬病夏治的目的。
3、第三招,八段錦
《黃帝內經》説“動能昇陽”,但是夏天運動最好不要出大汗,因此練練八段錦是個不錯的選擇,有助於身體修復治療頑疾。
“八段錦”老少咸宜,術式簡單,不受年齡、天氣和地點的限制,非常適合久坐辦公室的上班族們,每次練習只需二十分鐘。
4、第四招,“趁熱”調肩頸
三伏前後,心經氣血旺盛,和它相表裏的小腸經也會跟着氣血旺盛起來。小腸經走肩膀,以擅長調理頸肩外頭著稱,被稱為“肩脈”。
所以凡是頸椎有不適、肩周有問題的朋友就要抓住這個好時機來調理了。這時在肩頸貼三伏貼也是打通“肩脈”的一個好方法。
敲打雙手小魚際穴:把手抬起來,手心向自己,然後讓雙手的小魚際相互砍。每天有空就可以砍,尤其在下午1-3點氣血流注於小腸經的時候,砍夠200下,效果更明顯。小腸經起於小指,沿着手臂的外側後緣上繞到肩胛處,所以它能調理頸肩問題。
功效:緩解肩頸痠痛,兼具祛斑美容功效。
5、第五招,其它方法
熱敷肚臍:女性、老人及兒童,平時可以用熱水袋或熱毛巾(温度在四十攝氏度左右),敷在肚子上,半小時後取下,每天堅持敷,輔助身體排汗散熱,是治中暑,解暑的好方法。
熱水浴:如果用冷水洗澡,會使皮膚毛細血管變細,反而跟讓人覺着熱。而洗熱水澡,可以使毛細血管擴張,有利於機體散發熱量,消除人體疲勞。或用熱水泡腳,也可使全身毛孔張開,有利於散熱。
熱水泡腳:在夏季,堅持用熱水泡腳,可促進排汗,增強汗腺功能,提高耐熱力。建議每晚臨睡前用40℃左右温水浸泡雙腳,水淹沒踝關節處。每次浸泡15~20分鐘,以感到微微出汗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