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往復,季節更替,三伏天又到了。雖然三伏天年年有,但具體的入伏時間歲歲不同。今年的三伏天和往年有不小的區別。
今年從7月16日開始入伏,一直到8月24日結束,時間長達40天。其中7月16日-7月25日為初伏,時間為10天;7月26日-8月14日為中伏,時間為20天;8月15日-8月24日為末伏,時間為10天。
進入三伏天,意味着進入一年中氣温最高、天氣最熱的日子。三伏天不僅氣温高,而且非常潮濕,因此被稱為“一年中最難熬的日子”。
雖然感覺不舒服,但是,三伏天同時也是一年中養生的好時節。在一年四季之中,最有可能把體內的寒濕之氣排出來的就是三伏天。因此,三伏天也有“養生黃金期”之稱。
在很多人的觀念中,認為三伏天裏最重要的是防暑。其實,三伏天最重要的不是防暑,而是防寒。
在悶熱潮濕的三伏天,人體非常容易被外界的寒邪所侵襲。進入三伏天,人體內的陽氣會慢慢達到一年中的頂峯。此時,人體的血管處於擴張狀態,皮膚原理張開。這種狀態,就像家中的大門敞開一樣,因此,寒邪之氣是最容易趁機入侵人體的。
人們為了防暑,在三伏天喜歡吃冷飲、吹冷空調。如果過度貪涼,會讓身體在無形之中受到外界的寒邪之氣所傷害。因此,三伏天防寒甚至比防暑還重要。
那麼,三伏天怎麼來防寒呢?要保持一個温度,堅持二熱,多吃三豆,少做四事
保持一個温度
在炎熱高温的狀態下,人確實非常希望特別涼爽。於是很多人就將空調的温度調得很低。在三伏天,一定要剋制貪涼的衝動,不管有多熱,空調的温度都不要低於26℃。
最好是將空調温度保持在26℃以上,如果温度過低,非常容易造成寒氣入體,對於長期處於空調環境的人來説,更加要注意。而且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室內外的温差不要超過8℃。如果室內外温差過大,很容易導致頭暈、口乾、舌燥,容易引起咳嗽和流涕等不適症狀。
堅持二熱
多喝熱茶。三伏天喝熱茶不僅解渴,而且可以促進體內寒氣的排出。此外,喝茶還有一個好處。三伏天出汗多,會導致體內的鉀元素不足,容易引起睏倦。
茶葉中含有大量的鉀元素,可以及時給人體補充鉀元素,幫助提高耐熱力,還能幫助緩解疲勞。
用熱水泡腳。夏天用熱水泡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快體內寒濕之氣的排出。而且,在睡前用熱水泡腳,還能夠促進人體的陰陽平衡,通暢經絡,安神養心,健脾和胃,幫助減輕苦夏的症狀。
多吃三豆
夏天吃豆,勝過吃肉。夏天高温暑濕,大部分人胃口都不好。很多豆類,如赤小豆、綠豆、黑豆等有非常好的健脾祛濕作用。
因此,進入三伏天以後,可以多吃這三種豆子。可以將這三種豆子做成三豆湯,作為早餐或是晚餐的品種之一。
具體做法如下:取赤小豆、綠豆、黑豆各50克左右,浸泡3個小時,然後一起入鍋,用大火煮開以後,再用小火熬至豆子軟爛就可以食用了。
少做四件事
少吃冷飲。人體的脾胃喜温不喜冷。冷飲進入體內後,會降低體內的温度,從而影響脾胃的功能,容易引起脾胃失調,甚至容易引起腹瀉。
少吃露臍裝。“穿得越少,危害越大。”肚臍上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穴位:神闕穴。露臍裝容易讓肚臍受到寒氣的侵襲,從而引起胃腸功能紊亂,容易出現腹痛和腹瀉等症狀。
而且腰部和腿部這些部位是人體衝脈和帶脈的必經之地,如果長期暴露在外,容易引起衝脈和帶脈受阻。
少洗冷水澡。人體在冷水的刺激下,毛孔和汗腺等會急劇收縮,從而引起不適。而且洗冷水澡還會導致寒氣入體,對關節造成不利影響。此外,洗冷水澡還會刺激人體的神經系統,在較大的温差下,人體會感覺非常不舒服。
少光腳走路。夏天炎熱,很多人喜歡光着腳走路。雖然享受了清涼,但是長期光腳走路有損健康。
如果在開着空調的室內光腳,容易導致足部受涼。人體的足部和脾胃是相通的,這樣容易導致脾胃受損,從而引起腹瀉和腹痛等症狀。尤其是家中地板是瓷磚的話,更不能在家中光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