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吃紅棗補血,可能是個誤會!一半中國人吃錯了

由 費玉榮 發佈於 健康

很高興在這裏看到大家的身影,養生大家並不陌生,但如何養生,如何使我們的身體達到平衡點,這其中的方法最為關鍵,那麼今天就讓我與大家一起學習如何養生。

列位看官,今天我們來和您聊一個話題,這就是,如何看待中國人吃紅棗的問題。

咱們中國人,歷來對紅棗有特殊的情結。市場上,琳琅滿目的以紅棗為主要原材料的食物、保健品比比皆是。很多家庭裏面,可以説常年備有紅棗。

其實,中國人對紅棗的感情,逐漸濃厚是在漢末時期。您翻開那時候醫聖張仲景的《傷寒論》,就會發現,裏面用到紅棗的方子太多了,其中63方用大棗,47方是大棗和姜同用。這説明,至少在1800年前以前,中國人就已經把紅棗看做是救命的東西了。

其實,説起紅棗,咱們當代中國人大多會想到它能補血,因此很多貧血的人,會選擇多吃紅棗。其實,用紅棗來“補血”,有可能是個誤會。我們有很多人,在整個誤會里面,沉淪了好久。

紅棗,到底能不能補血?就目前來説,臨牀藥理研究認為,紅棗對改善貧血,作用機制並不明顯。也就是説,至少從實驗所見的直觀物質層面來看,吃紅棗,對於改善人們的貧血症狀,幾乎沒有明顯作用。如果説非要找到一點這方面的研究進展,目前只能説對一些實驗用的被放血的老鼠,注射大棗多糖,可以發現其造血功能和紅細胞能量代謝發生了改變,進而可能會起到一定的補血作用。

這一點,儘管有些讓人難以接受,但它是事實。

但問題是,吃紅棗補血已經是中國人深信不疑、廣為流傳的常識了。而且,翻開很多中醫藥學專著,會發現“補血虛”、“補氣血”,的確就明確寫在大棗這味藥的名下。難道,是中醫藥學搞錯了嗎?

其實,無論是中藥學的傳統認識,還是現代藥理學的研究發現 ,都沒有搞錯。搞錯的,是我們自己。我們沒有理解大棗“補血”的真正含義,是什麼。在隨機所行的調查中,就能發現,至少一般人存在這個問題。

其實,大棗的這個“補血”作用,其概念源於中醫診斷血中的“血虛”症候。也就是説,補血,指的是“改善血虛症候”。吃大棗,不見得能直接改善貧血,但是能夠改善一個人“血虛”的症候。

那麼,血虛症候的人,是什麼特點呢?這就是面色淡白或者發黃,心悸失眠,渾身乏力,唇色淡白、眼花眼乾,健忘神疲,手足發麻,爪甲顏色淡白。還有的女性,因為血虛不能安養心神,所以就會導致情志抑鬱、多疑不安。這類人,通過食用大棗,可以起到很好地改善作用。説大棗“補血”,指的就是改善這類血虛症狀而言。當然,這部分人裏面,就可能有一些貧血的人,也可能有一些人並不貧血。

到這裏,還有一個問題產生了,大棗是如何起到改善血虛症狀作用的呢?其實,深究起來,這個大棗,從源頭上來説,本身就不是“補血”藥,而是補氣藥。有相當過的中藥學研究文獻中,把大棗歸納為“補氣”藥一類。也就是説,大棗入脾經,善於健脾益氣。它可以很好改善氣虛不足、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症狀。但脾作為氣血生化之源,脾氣充足的情況下,自然可以好好生血。所以,這就間接起到了補血的作用,實現了氣血雙補。也就是説,一切的根源,都源於大棗健脾,入脾經。

您看,這才是大棗的真正價值。

但實事求是地説,咱們當代人,真的氣虛、血虛嗎?正常狀態下,我們都不屬於這類症候。當代人的生活條件,決定了我們很難出現古代物質條件匱乏年代裏的氣血兩虛的體質。這就決定了,我們對於大棗,不能盲目食用。少量食用作為營養的補充,未嘗不可,大量服用是不行的。尤其是體內有實熱、痰熱、濕熱、氣滯、痰濕偏盛的人,更不要服用。

當然,這不意味着,我們要把紅棗趕下神壇。它不是神藥,但是少量服用,其補益作用還是可取的。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在出現氣血兩虛的狀態時適當服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體質。

以上所説的您學會了嗎,科學養生使我們越來越長壽,當然好的心情更加重要。以上所説如果您沒看夠也沒有關係,關注我,將帶您一起探尋養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