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英國興奮宣佈發現治療新冠肺炎“神藥”!

由 公西成化 發佈於 健康

  原標題:英國興奮宣佈發現治療新冠肺炎“神藥”!

  就在幾個小時前,英國首相辦公室在“推特”上發佈了一則貼文,稱英國牛津大學開發出了一種治療新冠肺炎的“新療法”,能有效降低死亡率,這種療法所涉及的藥物也將被英國政府立刻通過英國的醫保系統進行推廣。

  英國首相約鮑里斯·翰遜還在一段視頻裏激動地表示“這是英國科學的非凡成就”。

  但這個療法及其用藥,對於咱們中國人來説,卻並不陌生……

  ▲圖為英國首相辦公室宣佈英國牛津大學研發出了一種治療新冠肺炎“新療法”,並稱這是英國科學的“非凡成就”的貼文

  如上圖這個貼文配發的視頻所示,這個被英國首相辦公室稱作英國科學的“非凡成就”的“新療法”,便是地塞米松……

  是的,就是那個我們在近20年前的非典疫情中,為了挽救重症患者的生命而不得不大劑量使用的那種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地塞米松。

  在此次新冠肺炎的疫情中,一些中國的醫療機構也早已使用過地塞米松挽救過危重症患者的性命。這種激素能通過抑制人體的免疫系統,不讓重症患者出現“免疫風暴”傷及自身臟器,從而度過難關。但這種被視為“雙刃劍”的激素療法,在當年非典時為挽救重症患者的生命而大劑量使用後,導致一些患者後續出現了諸如骨壞死等嚴重的副作用,所以如今這些醫療機構以及中國的醫學專家在使用這種激素時也非常謹慎,設置了很多嚴格的限定條件。

  不過,從現有的資料來看,這個英國牛津大學尚未正式發佈、也尚未經過同行評審,卻已經被英國政府和媒體大規模報道與推崇的“療法”,採用的是一種“低劑量”的療法。

  ▲截圖來自自牛津大學的新聞通稿

  牛津大學在一份關於這一療法的臨牀試驗的“新聞通稿”(不是論文)中宣稱,他們將6000多名新冠肺炎患者分成兩組進行了對比,一組是使用地塞米松的,有2000多人,另一組是沒有使用地塞米松的,有4000多人。

  然後研究人員給使用地塞米松的2000多人每天用藥6毫克,持續10天,再對比其他那4000多人,發現這種激素療法,能讓需要呼吸機的危重症患者的死亡率下降三分之一,能讓需要吸氧的重症患者的死亡率下降五分之一,但對沒有發展到需要吸氧的輕症患者沒有作用。

  “根據這些結果,該療法可以在每8名需要呼吸機的病人或是每25名需要吸氧的患者中,阻止一例的死亡”,該新聞通稿寫道。換言之,就是病情越重,這個療法才越有效。

  ▲截圖來自牛津大學的新聞通稿

  而除了這些沒有給出具體數據的“初步”結論外,牛津大學發佈的這份新聞通稿還在其標題以及文中突出了這麼一個概念:這不僅是首個被發現可以改善新冠肺炎感染者生存率藥物的藥物,而且這個藥物很便宜,而且很容易獲得,隨處可以獲得,應該立刻被用來挽救生命。

  地塞米松是“首個能顯著降低死亡率”而且“很便宜很容易獲得”的信息點,也是英國各大媒體在報道這一研究時所重點介紹的內容。其中BBC就在其標題中表示“地塞米松被證明是首個救命藥”,並在其報道的開篇寫道:“一種便宜和廣泛可以獲得的藥物,可以用來挽救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生命”。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信息點還吸引來了世界衞生組織的關注和認可。在一份聲明中,世衞組織就表示他們“歡迎”關於地塞米松可以挽救危重症患者的初步臨牀結果,並提到這種藥物在很多國家都有銷售,而且價格低廉。

  但不論是BBC的報道還是牛津大學的新聞通稿,都沒有提及“副作用”的情況。

  美國CNN則在採訪相關研究人員時問及了這一情況,得到的答案是“沒有報告嚴重的副作用”和“沒有發現明顯的副作用”。

  即便如此,美國媒體對於這一發現的興奮度,似乎還是沒有英國媒體那麼強烈。

  其中,美國《紐約時報》反而在其報道中多次指出,不少美國的醫生還是很擔心地塞米松的副作用,不少專家也呼籲對這個“初步臨牀結果”保持謹慎,並要求牛津大學拿出詳細的數據。《紐約時報》稱這種謹慎是因為在過去一段時間裏,一些科研人員由於對新冠肺炎的研究太“急於求成”,反而導致自己的發現出現了漏洞,並出現了撤回論文的情況。

  ▲圖為《紐約時報》在報道中提到的專家對於這個來自英國的療法持謹慎態度

  在“推特”上,不少美國網民對於地塞米松的這個“新療法”保持謹慎的態度,有人就表示雖然地塞米松挽救過自己的生命,讓自己活了下來,但也導致自己多處骨壞死。

  有人則提到了2003年時地塞米松醫治非典時的後遺症情況:

  還有美國網民很怕特朗普跳出來誤導人們去買這個藥物,不僅是因為這個藥物不僅不能預防新冠肺炎,而且對於輕症也沒有效果,濫用反而會導致各種不良後果。

  在中國的知乎網上,也有一些醫學專業人士在探討牛津大學地塞米松的療法,他們的普遍觀點也是建議先等等詳細的數據發佈,別被媒體的報道忽悠。

  其中有人還指出由於牛津大學用的是小劑量,所以也不用急着用之前非典的經驗否定這種療法,具體情況還是要看數據。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