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唯有象牙白這般顏色,才能素淨人世間—定窯

由 哈愛朵 發佈於 休閒


定窯瓷器現今也是國內外各大博物館爭相的收藏對象,像北京故宮博物館 、台北故宮博物館 、美國波士頓博物館、日本的東京國立博物館、英國的維多利亞阿爾伯特博物館、和大英博物館。這些博物館幾乎涵蓋了定窯瓷器中所有的經典品種。


一、造型

定窯造型的種類極其豐富,有 盤 碗、燈、爐、 盒、瓶、枕盤、樂器等,幾乎是應有盡有。其中盤和碗的生產量最大。在現今窯址遺存的瓷片中,大約有80%均為盤、碗。盤、碗有尺寸較大的,像碗有口徑近30釐米的,這是在其他的窯中比較罕見的。瓶的種類更是繁多,有直頸瓶、淨瓶、梅瓶等等...... 枕,有白釉孩兒枕、剔花腰形圓枕,其中白釉孩兒枕現在故宮博物院只有一件真品,另外的多件,都是明代時期所防的。樂器有白釉和黑釉 畫花腰鼓,白釉呢很早之前有出土過一件,但是已經流散到國外了。壺在傳世品中比較少見。


二 胎色

定窯瓷器大部分以白胎為主,尤其是宋代產品,幾乎都是白瓷胎,胎質十分堅硬。這是因為原料中含氧化鋁量較高。不但如此,而且定窯的許多窯具也是白瓷胎,使用的原料與制瓷的原料一樣。定窯窯址堆積白花花的一片,自胎窯具佔有相當大的比例。這種原材料上的使用過度,也是造成後來定窯衰微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裝飾

定窯瓷器裝飾方法有印花、刻花、畫花、剔花、金彩等。

定窯印花裝飾出現於北宋中期,一出現即十分成熟,似乎沒有什麼發展階段。

定窯印花題材以花卉、飛禽、走獸、游魚為主,人物紋比較少見,僅見於少量的嬰戲紋。花卉以牡丹、蓮花居多,菊花次之。印花、刻花、畫花中均有大量龍紋,似與為皇宮燒貢瓷有關。宋代諸窯中,飾龍紋最多的當屬定窯。盤、碗、瓶等造型上,均有龍紋出現,其構圖多呈圓弧狀的盤繞姿態,瓶上龍紋則龍體彎曲,龍爪狂舞,凌空飛行,頗有騰雲駕霧之感。


剔花產品在定窯瓷器中產量不大,主要品種是枕和瓶。在窯址曾採集到剔花枕殘片,紋飾為幾何菱狀花紋。瓶有傳世品一件早年流散國外。

金彩在文獻中有明文記載,據宋人周密《志雅堂雜抄》載:“金花定碗用大蒜汁調金描畫,然後再入窯燒,永不復脱。”故宮博物院藏有白釉描金彩雲龍盤三件,可惜金彩已傷脱,僅能依稀辨其雲龍痕跡。此外,日本根箱美術館和文華館分別藏有黑釉描金花卉紋碗各一件。元以前瓷器上凡是有金彩的,切記不可用雞毛撣子清掃,否則金彩一掃即脱落,切記,切記。


四、覆燒

定窯瓷器於宋代曾採用覆燒工藝,其目的一是增加窯內裝燒量,二是防止一些大件器皿主要是碗、盤變形。採用此工藝燒造的瓷器,其口緣部位一週均無釉,文獻中稱其為“茫口”。傳世品中有後鑲銅口、銀口和金口的,其中鑲銅口的最多。

五、銘文

定窯底款有刻文字的,其中有“官”“新官”“尚食局”“尚藥局”“五王府”“食官局正七字”“易定”等多種。上述款識,均是未燒之前刻於胎上的,其中“官”和“尚食局”“五王府”均在窯址中出土過瓷片。

此外,定窯傳世品中還有宮廷玉工刻款的,其銘文均與宮廷建築有關,如“奉華”“風華”“慈福”“聚秀”“禁苑”“德壽”等等,其用途十分明顯,當為皇宮中分配到各殿中使用的標記。因是宮廷玉工所刻,其字體十分工整。


六、仿品

仿定窯始於元代,山西霍縣窯即以仿定窯而頗有名氣。據明代萬曆時文獻載,有製陶藝人能仿定窯瓷,如周丹泉等,但其傳世品目前無法確認。故宮藏有明代仿定窯產品,盤、碗、枕均有,但具體時代難確認。清康熙以後,景德鎮有仿定窯產品,釉偏黃,多印花,無竹刷紋和淚痕,極易與真品區分。

80年代河北曲陽曾恢復定窯生產,仿定窯產品很有成就,主要是白釉刻花和印花產品。仿品與真品有一定差別,主要是仿品多系現代工藝成型,造型如盤、碗、瓶等,與真品相比過於工整,沒有古代手工製作的那種古樸作風。胎體雖沒有什麼差別,但釉色則白中閃出的黃色過於輕浮。現在市場上已有將曲陽新仿產品作IH後冒充古物的,也須仔細辨認。最近幾年曲陽用制工業瓷的一種原料仿製定窯產品,顏色為灰白色,個別的也有淚痕,釉面半失透,很像定窯產品,但真品為白瓷中偏黃,仿品則偏灰白色。

最近幾年還有東北地區個體户仿定窯產品的,也系手工製作,“淚痕”等主要特徵均具備,十分逼真,要仔細辨認其作舊痕跡及造型上的微小變化,需與真物放到一起比較,方能看出微小差距。


今天的定窯我們就講在這裏了,建議有想收藏定窯的朋友們在收藏之前,先買些現代仿品,掌握現代仿製的水平,這樣才不會與真正的寶貝失之交臂。真的就是真的,何必擔心別人的暫時不認可呢?確實定窯是很難鑑定。拍賣公司的鑑定人都吃不準。胎體釉質紋飾完全相同的藍定和白定,白定收藍定不收。真搞糊塗了。

本文有福羲KIKI婗編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