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國人的故事·青年聽我説|“輾家人”:從“野人谷”到“幸福村”的蝶變

由 圖門耘 發佈於 休閒

  驅車前往距貴州黃果樹大瀑布約10公里的安順市盔林甲村,駛過“幸福村”牌坊後,一幢幢白牆黑瓦的小洋房便映入眼簾,房前屋後的鮮花正競相開放。誰曾想到,十年前,這片叫二衝的荒山老林,窩居着16户人家。因為沒有户籍,他們自稱“野人”,二衝也被稱為“野人谷”。

  今年67歲的苗族婦女羅興蘭飽受“野人”之苦。“以前,哪裏有活幹、有飯吃,我們就把家‘輾’到哪裏”,如今,坐在明亮的堂屋,羅興蘭回憶説,她的祖輩有遷徙的生活習俗,她從小便跟着父母漂泊。因為居無定所,她們一直沒有户籍,也沒有承包地。上世紀80年代,羅興蘭與丈夫帶着6個孩子先後在貴州納雍、水城、關嶺等地靠打零工、乞討生活。聽親戚説,二衝可以開荒種包穀,才把家“輾”到了二衝。至21世紀初,隨着最後一户人家遷入,和羅興蘭一樣的“輾家人”共有16户,他們或傍洞而居、或搭棚而住,開荒而作,土裏刨食,非必要不與外界接觸,過着自給自足的簡陋生活。

  2012年,黃果樹鎮派出所民警聽説“野人谷”的事後,便三進二衝摸底核實,形成材料上報。在上級部門的支持和幫助下,當時有16户88人很快拿到免費辦理的户口冊、身份證,他們自此結束了“黑户”歷史,迎來了嶄新身份——蔣其村六組村民。

  户籍的辦理開啓了村民的幸福生活。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各級黨員幹部的幫助下,16户村民全部被納入低保並辦理合作醫療、全村16歲以上(除學生外)村民全部辦理了養老保險、從村委到“野人谷”8公里的水泥路取代了原來的崎嶇山路、適齡兒童也揹着書包走進了學校……2013年,二沖人集體辦喜事。16户村民沒花一分錢,按户搬進了當地黨委政府為他們統一修建、裝修的兩層小洋房,屋內還配置了嶄新的牀、被子、桌子、電視機等。這羣“輾家人”從此告別了黑暗陰濕的山洞、灌風漏雨的茅草屋。

  10年前,幾進幾齣的王開貴終於帶着一家人回到二衝,再也不“漂”了。今年63歲的他説:“户口讓我終於有了家的感覺。”第一次來二衝時,王開貴才15歲。雖然在二衝完成了娶妻生子的人生大事,因為沒有户籍,一直擔心會被當地人攆走。10年前,聽説能上户口的他帶着一家人回來紮根。現在的他專門搞養殖,今年就養了8頭牛。“生活越過越有意思,我就在這養老,哪也不去了。”王開貴説。

  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針對這一羣體缺文化、缺資金、缺技術等現狀,近年來,盔林甲村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幹部加大住房、醫療、教育、飲水保障落實力度的同時,結合實際幫助村民簽訂訂單農業、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推介和就業渠道開發等,竭力為他們解決生產生活實際困難。如今,除了靠割蜂蜜、挖草藥換錢外,外出務工、種花椒、飼養家畜家禽、流轉土地種植……村民的收入來源越來越多,生活也越來越好。16户人家就有14户村民買了摩托車、電動車等交通工具。

  提起現在的好日子,羅興蘭之女——今年44歲的曹貴敏十分激動地説,“我從2歲就跟着父母來到這裏,直到招親、生子,我們一直住在巖洞、茅草房。現在,不但有樓房住,還有電、自來水用,小娃娃們上學還免費。這樣的好日子,是以前做夢也做不到的。”

通訊員:楊金爽 李俊

記者:牟昊琨 張詩蕾(實習)

設計:喬浩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

青島農業大學動漫與傳媒學院

聯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