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閣:“定在”長江裏700多年,洪水都衝不走它

觀音閣:“定在”長江裏700多年,洪水都衝不走它
“釘子户”是指在城市建設過程中原本需要被拆遷的房屋,因屋主的拒絕而沒能被拆,即留在一片新建築中很突兀的老房子及住在房子裏的人家。

“釘子户”的存在一般都是出於屋主對舊屋的留戀或對新建設的抗拒,但也有一些特殊的“釘子户”有其獨特的存在理由。

在長江中就有這樣一户特殊的“釘子户”,近八百年來一直屹立不倒,甚至成了獨特的景觀。

長江中的“釘子户”

千百年來,長江水滾滾東逝,看過了江邊無數的悲歡喜樂、生命輪迴,也見證了江中的雕樑畫棟、亭台樓閣由盛轉衰的過程。不過,有這樣一座特殊的建築,自元朝時就建成於長江內的石磯上,這幾百年來在修修補補中,一直與長江共同見證着時代變遷。這座建築就是湖北鄂州的觀音閣。

觀音閣:“定在”長江裏700多年,洪水都衝不走它
鄂州觀音閣坐落於湖北鄂州的龍蟠磯上,是一座水中樓閣。鄂州觀音閣建成於元朝至正五年(1345年),是因為當時長江的水患損壞了很多寺廟,一個叫齊鐵山的人用石頭壘起了一座寺廟,當時稱之為“龍蟠寺”,也就是後來被稱為“萬里長江第一閣”的古武昌八景之一的鄂州觀音閣。

鄂州觀音閣自建成以來經歷了無數的風風雨雨,在後人不斷地修繕、保護中一直留存至今,成了湖北一個著名的旅遊景觀。

由於觀音閣位於長江中的礁石上,如果人們想要進出參觀都需要乘船深入江心。但這一點麻煩並不能消磨人們對觀音閣的熱情,反倒成了鄂州觀音閣一種獨有的特色,吸引着一批又一批遊客們前來。

觀音閣:“定在”長江裏700多年,洪水都衝不走它
鄂州觀音閣本身也是極具藝術和歷史價值的建築。它的面積不過三百餘平方米,並不像其他廟宇那樣規模宏大,甚至可能比不上現代的一些巨輪,卻在長江中是逆水而立,以看似小巧的身軀承受了長江水七百多年的沖刷。

鄂州觀音閣是比較典型的木框架結構亭閣式建築,白牆黑瓦,看上去有江南水鄉獨特的婉約感,優美的姿態與長江的怒濤形成鮮明對比,視覺衝擊力極強。

如果去閣內遊玩,可以到的地方有“一亭三殿二樓”,其中有為觀賞江景而建的“一亭”觀瀾亭、供奉着神仙的“三殿”東方朔殿、觀音殿和老君殿,以及“二樓”純陽樓和寅賓樓。如果可以站在觀瀾亭上極目遠眺,觀賞長江水如千軍萬馬過境般氣勢磅礴、奔流不息,一定能讓人的心境得到極大的開闊。閣內還供奉着觀音像、八仙像等舊時的石像,都是相當有年代感的藝術品了。

觀音閣:“定在”長江裏700多年,洪水都衝不走它
作為一個歷經數百年,匯聚了無數人民心血的建築,鄂州觀音閣的存在已經不單單是某種為求神拜佛而生的產物,而是能生動再現古今中國人民思想文化、審美工藝的文化遺產。

觀音閣的傳説

鄂州觀音閣是連年水患中誕生的產物,它的傳説也是與水患有關。

由於當時人民對抗自然災害的能力沒有那麼強,所以在遇到水患等災難時更容易將希望寄託於神明,希望自己的虔誠能夠感動上天,讓災難儘快過去。

有傳説表示,觀音菩薩在巡遊時,看見當時古武昌(如今的鄂州)人民受長期水患之苦,心生不忍,就去請求玉皇大帝相助。

觀音閣:“定在”長江裏700多年,洪水都衝不走它
玉皇大帝知道後就將這件事託付給了東海龍王,東海龍王就派遣手下的一隻海鰲去鎮守長江。

海鰲接到東海龍王的指令後,從東海出發入長江,直接逆流而上,在古武昌北門的長江江心停了下來,瞪着巨大的一雙鰲眼怒視江水,以鎮壓江水的泛濫。

後來長江水患減少,人們為了感念觀音菩薩和海鰲的慈悲,就在海鰲的背上修建了這座水中的觀音閣。

海鰲的雙眼也非常神奇,一隻能出鹽,一隻能出油,以供養觀音閣裏的道人。

但有個道人心中起了貪念,想要把這兩個出油和鹽的“出口”鑿大一圈,來獲得更多油鹽。結果海鰲的眼睛被戳瞎,就再也出不了油和鹽了。

觀音閣:“定在”長江裏700多年,洪水都衝不走它
現在去鄂州觀音閣,還能看見龍蟠磯上有兩個石臼,據説就是海鰲的雙眼。當然,這都是傳説了,如果開心的旅途中真的看見被戳過的雙目,心裏還是會有點不舒服的。但可以把這個故事告訴孩子,教導他們做人不能太貪心。

水中樓閣為何八百年不倒

如今我們想要在水中建大橋的話,都需要提前進行非常嚴密的數據計算,以確保大橋的質量能夠讓我們安全使用一定的年限。古人又是怎麼讓一座江心中的觀音閣長存近八百年的呢?

首先我們要明確的是,建造它的工匠要儘可能用巧妙的設計來避免它與浪花硬剛。雖然古代沒有現在大學中那種系統而複雜的流體力學相關教育,但我國古代的工匠也能依靠一定的知識和經驗來減輕江水的直接衝擊。龍蟠磯邊緣有一圈弧形石牆,大概就像水中的一艘船一般,能使自己流線型的身軀圓滑地分開水流,使自己承擔的壓力變小,是非常科學的設計。

觀音閣:“定在”長江裏700多年,洪水都衝不走它
其次,觀音閣內部有很完善的排水系統。觀音閣西面的大門處,有一道“U”形石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護觀音閣主體免受直接衝擊。但在進門左側的牆角處,即整個觀音閣最低處有一個“L”形的洞口,能保證漲潮時閣內進的水在退潮後以最快的速度排空。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不停地修繕。鄂州觀音閣處於長江江心,不但長期被江水大力拍擊,還會面臨長江週期性的漲潮,時不時被徹底浸泡在江水中。

就算是鐵打的樓閣,也不可能就這樣完好無損地存在七八百年。事實上,在明清兩代,鄂州觀音閣就有過好幾次被重新修葺的經歷了。甚至在1901和1931年,觀音閣都因為大水徹底被衝飛了,是後人用新的木質磚瓦重建了觀音閣。

觀音閣:“定在”長江裏700多年,洪水都衝不走它
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也很重視觀音閣的維修保護。2006年,國務院公佈了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鄂州觀音閣赫然在列。

2020年湖北發大水,很多房屋都被沖塌,觀音閣卻堅挺地立在長江中,成了湖北人民心中的定海神針,被大家成為“長江中最牛的‘釘子户’”。可以説,經過這次水災,鄂州觀音閣在全國人民心中,在見證了湖北人民共同對抗水災的過程後有了別樣的意義,在幾百年後再一次成為了大家心靈的寄託。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11 字。

轉載請註明: 觀音閣:“定在”長江裏700多年,洪水都衝不走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