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之變 立足為民惠民 建設宜居之城

環境之變 立足為民惠民 建設宜居之城

一江春水穿城過,十里風光入畫來。圖為江門市蓬江區天沙河。楊興樂 攝

“出門逛公園,窗外看夜景,生活越來越愜意了!”60多歲的蔣瓊歡住在江門市蓬江區育德社區,一提起家附近的變化她總是津津樂道:沒有各種電線飛檐走壁,路面平整乾淨,新建的公廁和垃圾分類投放亭富有現代感。很難想象這是個建成已有30多年的老社區。

和諧宜居是文明城市創建的題中要義。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品質提升行動中,江門從農貿市場升級、老舊小區改造、城市綠化美化等多個方面入手,主動適應城市發展新形勢,回應人民羣眾新期待,着力構建更加和諧宜居的城市環境。

如今,徜徉在江門市城區,背街小巷、農貿市場環境乾淨整潔;社區院落、廣場空地惠民便民;公園裏、街角旁林木葱鬱,繁花似錦……隨着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的推進,江門市城鄉環境面貌煥然一新,每一處細微之變,都洋溢着文明的芬芳。

文明是城市發展的靈魂。接下來,江門市將繼續立足為民惠民,以“市民滿意”為標尺,建立健全長效機制,推進城市更新,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營造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城市環境。

●張婧媛 葉芷晴 董有逸

更乾淨的市場

羣眾“菜籃子”拎得舒心

“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了,現在搞得真是比超市還乾淨。”市民廖阿姨家住菜丁·蓬江市場附近,每天早上她都到市場買菜,“現在環境好了,樂意在市場裏多逛一陣。”

小小菜市場,連着大民生。井然有序的市場環境不僅直接反映城市的文明程度,還是舒適購物體驗的來源,更是市民健康的安全保障。近年來,江門市集中整治、重點突破,迅速啓動並加快農貿市場提檔升級綜合整治,農貿市場環境秩序煥然一新。

“繡花功”下足,環境衞生變整潔了——

汲芳農貿市場位於蓬江區白沙街汲芳裏,過去因為存在“髒亂差”的問題,常常被居民吐槽。由於市場已使用30多年,安全隱患也日益突出。

改造提升勢在必行。按照星級市場標準,江門市國匯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投資480萬元,通過數字化、網絡化、水電智能化對汲芳農貿市場規劃裝修。升級改造後的汲芳市場乾淨惠民,一躍成為江門市“四星級”農貿市場。

“如今,市場採用‘超市式市場’設計,分區經營,豬肉、禽類、水產、蔬菜、熟食等都在不同的區域。”汲芳市場經理呂權介紹,為了確保場內乾淨整潔,過道地面還設置了弧度,方便排水。

目前,江門市區129個農貿市場已全部實行規範管理,完善相關制度,完成升級改造的38個市場基本接近超市化水平。同時,江門市區積極開展集貿市場文明誠信創建活動,以評促管樹立文明誠信市場標杆。

“網格組”上陣,擺賣經營也有秩序了——

農貿市場秩序是文明形象的“窗口”。“針對市場內及周邊半徑300米範圍,我們劃分了129個網格,每個網格組建由鎮街、市場監管、城管、公安交警、市場管理方等組成的‘五人’或‘七人’組,網格員各司其職,重點整治環境衞生、擺賣秩序、車輛停放、亂搭亂建等突出問題。”江門市市場監督局相關負責人説。

在新會區,經過一段時間的整治,羣菖農貿批發市場的環境得到了有效改善。“以往污水橫流的樣子不見了,過道也沒有雜物堆放了。”煥然一新的市場令市民李叔十分滿意。

“黑科技”加持,市場服務更加智能了——

最近,菜丁·蓬江市場上線了一些“黑科技”:智能導購機器人、菜丁專屬防臭系統、防積水系統、智能溯源秤、大數據食品溯源系統等。信息化、智能化監管讓羣眾買得舒心,更吃得安心。

“各市場利用防臭系統、防積水系統、新風系統定時開展消殺工作,對場內各通道進行全方位、無死角霧化消毒,既保障了防疫,也有效解決了農貿市場常見的髒亂差難題。”菜丁科技集團質檢中心負責人張華説。

更宜人的社區

從“面子”美到“裏子”

社區是城市的基本單元,最能顯現民生底色。走在江門大街小巷,眾多社區外露的“面子”煥然一新,惠民的“裏子”獲多方點贊。一幅幅“夢圓安居”的幸福圖景,正徐徐鋪展。

“牛皮癬”曾是江門市民的心頭之痛。亂貼亂印的小廣告,像是皮膚上的一道道瘡疤,弄花了城市的“臉”。以深入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為契機,江門重拳整治“牛皮癬”。

在背街小巷,環衞工人用鉗子夾、刀片戳、鐵尺勾,“百般武藝”對小廣告見招拆招;在高樓大廈,執法人員出動吊機、雲梯甚至蜘蛛人,見一處清一處;在老舊社區裏,黨員義工主動上崗,一線支援除“癬”……截至2月25日,江門城管累計清理城市“牛皮癬”34.63萬處,消除大戰取得階段性成效。

“小廣告清理後,讓人感覺神清氣爽。”樓棟告別“大花臉”後,家住蓬江區啓華社區的楊叔生活更方便、更舒心了。他的切身感受,道出了許多市民的心聲。

“停車難”曾讓市民苦不堪言。隨着汽車在市民生活中的普及,江門中心城區“停車難”問題日益凸顯。緩解停車難題,江門盤活街頭巷尾的閒置地、荒草地、閒置廠房、臨街空地76塊,施劃各類停車位25萬個,市民出行更便利。

擁有乾淨整潔的城市環境,是廣大市民的迫切願望。為此,江門對三區102個城鄉接合部、13個圩鎮、171條主次幹道建立清單,強化環衞一體化服務企業及鎮域保潔單位主體責任,“定人、定崗”落實保潔和垃圾清運。

一組數據可以反映環境衞生整治的成效——截至2月25日,累計清除衞生死角1.79萬處、沖洗城市道路、廣場8400條(個)次,清洗環衞設施40.93萬個次,更換分類垃圾桶9631個,完成216座公廁設施問題整改銷號。數字還在不斷刷新,大街小巷持續煥新。

一個個“老大難”問題的解決,一塊塊“硬骨頭”被啃下,人民羣眾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育德社區居民李柳感嘆道:“社區變化很大,有了舒適的環境,我們更喜歡下樓遛彎,也更自覺維護社區環境了。”

更優美的生態

綠水青山醉人更惠民

花香鳥語,微風盪漾,蓬江發展大道兩旁的黃花風鈴木開得正盛;樹影婆娑,滿目青葱,江海城央綠廊大受市民歡迎;見縫插綠,草木蔓發,新會各個口袋公園讓街角小巷別有一番景緻……“城市中有山水、山水中有城市”具有僑鄉特色的新江門正從圖景變成現實。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文明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如今,一幅幅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生態畫卷,已成為江門這座文明城市的常態。荒地建起小公園,黑水溝重現清波,空氣愈發清新,綠色在江門的山川大地蔓延,也在人們心中舒展。

據瞭解,江門加快實施精品綠化工程,大力推進“拆圍透綠”,還“綠”於民,打造了一批羣眾身邊的特色公園綠地。江海雲道、兒童公園等8個大型公園如今已成為羣眾喜愛的網紅打卡點,雅怡公園等40多個口袋公園也是市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漫步在雅怡口袋公園,家住附近的芳姨樂開了花:“現在遛彎兒太方便了,一出門就有小公園。”

一江春水穿城過,十里風光入畫來。一場持之以恆的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讓綠水重繞城流。就在去年,江門市列入全國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監管平台的12條黑臭水體黑臭消除率100%,治理顯示實效,令河涌重煥新生機。輔以種樹、固堤、亮燈、造景、修碧道、建公園等“真招”“實招”,“一河兩岸”的生態格局也逐步形成。

“過去小河惡臭難聞,蒼蠅滿天飛,家裏根本不敢開窗。”杜阮鎮南田新村村民餘叔高興地説,“現在不怕了,可以敞開窗户,通風透氣。”

生態美市,更是民生福祉。過去,江海下沙片區整體環境髒亂差、房屋結構不安全、水災火災頻發,居民的出入也極其不便。2019年開始,江海區共投入 6.2 億元對下沙片區進行重新規劃、搬遷改造,使“髒亂差”棚户區變成了環境優美、舒適宜人的網紅打卡點,區域原有的200多户水上人家從“水上”搬到了“樓上”,過上舒心生活。

江門的“綠色”成績單,還在不斷刷新。各市(區)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100%,城市污水處理率97.06%,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為100%……生態大城,正向綠而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60 字。

轉載請註明: 環境之變 立足為民惠民 建設宜居之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