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市的姑蘇區有一座始建於南朝時期蕭梁代天監年間(502-519)年間的“寒山寺”,為中國的十大名寺之一。對這個寺廟不甚熟悉的讀者們,若是提起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應該就有印象了。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詩中所説的“寒山寺”就是以上提到的那個寒山寺,而“夜半鐘聲”,説的就是寒山寺內的那一口唐鍾了。但如今的寒山寺唐鍾,早已不是原來的那一口唐鍾。
寒山寺原來的那一口唐鍾,早已在明末倭寇之亂的時候被倭寇搶去。日本的《百科事典》等辭書很明確的記載了這是被倭寇搶去的。康有為先生在1920年探寒山寺的時候還特地留下了一句話:
“庚申二月廿五日,偕韓樹園徵君文舉同遊吳下楓橋寒山寺,則唐人鍾已為日人取去,故吾於龍壽山房善繼血書《華嚴經》,亟保存之。”——康有為
心知日本掠奪性的康有為,在到達寒山寺的時候見到那空空的鐘樓,於是故此想到要保護好另外一件文物,也就是元僧善繼以血書就的《華嚴經》。果然抗日戰爭時期,日寇到了龍壽山房要在這本《華嚴經》。當家和尚通性經受了嚴刑拷打,寧死不説,才保住了這件文物。
而其實在日本,關於寒山寺唐鐘的下落也是不明的。日本人自己也十分清楚,寒山寺唐鍾是被他們的人搶去了。日伊藤博文在日本建造的一座仿製寒山寺中留下了一口仿鍾,鐘上也留有他的銘文,銘文上寫道:
“姑蘇寒山寺歷劫年久,唐時鐘聲空於張繼詩中傳耳。嘗聞寺鐘轉入我邦,今失所在,山田寒山搜索甚力,而遂不能得焉,乃將新鑄一鍾,齎往懸之,來請餘銘。寒山有詩,次韻以代銘:姑蘇非異域,有路傳鐘聲,勿説盛衰跡,法燈滅又明。——明治三十八年四月”
所以説,寒山寺唐鐘的下落,自此之後便不明瞭,在日本在中國,都找不到他的下落。後來2003年的時候,一位江蘇蘇州的老闆想要為自己故鄉蘇州的寒山寺重建唐鍾。於是在專門製造“銅鐘”的武漢銅鐘製造廠下了一份訂單。
武漢銅鐘製造廠也知道寒山寺唐鐘的意義,他們接下了整個重擔。並將全廠員工近三年的時間,都放在了這一口大鐘的身上,終於在2005年的時候,將這一口下落不明已經五六百年的青銅大鐘仿製了出來。
仿製出來的銅鐘高足有8米,最大的直徑有5.2米,整口鐘的重量達1.8噸。全身上下還雕刻有正楷書就的約有7萬字的《妙法蓮華經》。與唐代的那一口銅鐘,不知有多少相像。
2005年,這一口仿寒山寺唐鐘被順利移入姑蘇寒山寺,時隔幾百年,古樸的鐘聲再次在寒山寺響起。這口佛鐘,自被造出來之後就被業內譽為是“世界第一佛鐘”。而武漢銅鐘製造廠也自此因為這一筆訂單,而聲名遠揚。
但製造這口銅鐘的總負責人依舊有些遺憾,他告訴我們。雖説這口大鐘的意義非凡,但卻依舊無法與永樂大鐘相比。而以現在的技術,也無法還原的製造永樂大鐘。他這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可以仿製一口永樂大鐘。
永樂大鐘是中國現存最大的一口青銅鐘,據説是明朝燕王朱棣在改號“永樂”,正式登基時所造。永樂年間,只要是遇到萬聖節等重大節日,這口大鐘就會被敲響。後清雍正十一年(1733)的時候被移到了覺生寺保存。
至今已經五百多年的永樂大鐘,依舊每到新年之時,就會敲響他。終生依舊是洪亮悠揚,輕擊時,聲音圓潤深沉,重擊時,鐘聲渾厚洪亮,尾音長達2分鐘以上,令人不禁稱其叫絕。一位國外的鑄造專家在見到永樂大鐘,聽到鐘聲的時候都説:
“永樂大鐘的鑄造成功,是世界鑄造史上的奇蹟,就是科學發達的今天也難以實現。”
幸而現在的永樂大鐘,依舊還在中國的境內,也依舊被好好的保護者。每到新年時節,我們都還可以在北京聽到這五百年的大鐘被敲響。如若這口大鐘如寒山寺的唐鍾一般消失於世間,依照着現在的科學技術我們又無法還原。這將成為我們中國文明,永久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