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從壩區嫁到邊境村寨這二十多年
本文轉自:人民網-雲南頻道
初見李玉煥,臉雖不太白,可樣子樸實。因常年下地勞作,她身形比一般城裏姑娘壯實些,更有一種自然的健康美。
李玉煥家在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芒市遮放鎮河邊寨村委會謝里村民小組——一個距離中緬邊境一公里左右、被莽莽大山環繞、總户數32户的景頗族傈僳族聚居村寨。
李玉煥在小組活動中心忙活。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2000年,李玉煥從十多公里外的瑞麗畹町嫁到這裏,轉眼已過去22年。22年來,她看着寨子在黨領導下從貧窮的深淵慢慢爬上來,然後挺起腰板,變得強大。
雲南是多民族邊疆省份,與越南、老撾、緬甸接壤,有25個邊境縣(市)、110個沿邊鄉鎮、374個沿邊行政村(社區),邊境線長4060公里,是祖國西南安全穩定屏障。謝里村的發展變化,正是雲南374個沿邊行政村(社區)發展變化的縮影。
謝里村一角。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有人好奇 “你們村是不是屬於緬甸?”
李玉煥出生在瑞麗畹町一個農村家庭。雖在農村,但家在壩區,“田裏莊稼好,水稻吃不完還能賣些,有電,住的是瓦房,還有公路……”回憶起小時候,她眼裏透着光亮。
後來在瑞麗打工時,李玉煥認識比自己大十歲的景頗族小夥郭麻堵。兩人很快看對眼,談了段時間戀愛後,到了談婚論嫁的階段。
一聽“傻”女兒要嫁到偏遠的謝里村,那裏是山區,地貧,不通電,很多人家住茅草屋,路是泥巴路,且男方比女兒大十歲,“不行不行不行……”李玉煥的父母堅決反對。
李玉煥顯然已陷到這段感情裏,父母説啥也不聽,硬要“下嫁”。
眼看一家人要鬧僵,父母拗不過,只得同意了。“那時年輕,不懂事,腦子一熱,被感情衝昏了頭腦……”回憶過往,李玉煥爽朗地笑着。
痛苦才剛開始:剛嫁過來那兩年,謝里村不通電,晚上沒照明燈,更沒電視看。沒有路,到哪都不方便,到村委會是小便道,得走2個多小時;嫁到村裏前三四年,李玉煥還沒去過鎮上。看病基本是山上採草藥。村裏孩子上學,要走到村委會所在地。產業嘛,就是種一點水稻,山上找野果野菜去賣,偶爾也去打零工,每天15塊左右。
因為窮,謝里村在周邊沒啥名氣,村裏有人到鎮上辦事,別人問謝里村在哪,“是不是屬於緬甸?”這句聽上去很不是滋味的話,直到現在,大夥閒聊時仍會時不時提起。
日子雖然苦,李玉煥倒沒後悔。“既來之則安之,努力唄!”被生活磨礪後的她很樂觀。
時光靜悄悄流逝,2002年,李玉煥發現村裏開始發生“肉眼可見”的變化。這一年,村裏通了電,後來又通了大路。到了2007年,自家孩子上學時,已不用趕到村委會所在地,隔壁村就能上,走個兩三公里就到了。
痛苦仍時時“發生”。2005年夏天,作為村民小組婦女組長的李玉煥去四十多公里外的鎮上開會,她冒着雨,穿着雨鞋,提着電筒寅時起牀沿小路出發去村委會坐車。十來公里的路,一路上李玉煥手腳並用,天大亮後才趕到村委會。“太難了!”她不禁感慨。
李玉煥自信地走在村裏。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日子好了 家家户户基本有兩輛摩托車
更大的變化發生在2015年之後。那年,全國脱貧攻堅戰打響,因為窮,全村32户一户不落,全部被識別為建檔立卡户。
此後,黨委政府、對口幫扶單位帶領着村裏人脱貧,幫每家每户建新房子,水泥路修到家家户户門口,路燈有了,看病方便了,小病騎摩托車半個小時就能到村衞生室,鎮裏的衞生院騎車雖説也還要一個半小時左右,但比之前好太多。孩子上小學在村委會所在地,平日住校,週末才接回家。
產業是發展的關鍵。村裏氣候適合栽種堅果、百香果,黨委政府、對口幫扶單位領着村民種。李玉煥在2017年時栽了50畝堅果,這兩年剛進入盛果期;家裏還栽了十多畝百香果;流轉出去的十多畝地租給外地人種甘蔗,每畝每年租金兩三百元。
產業有了,村裏人日子好起來。這兩年,家家户户基本有兩輛摩托車,三成村民家裏有了小汽車。
李玉煥家的日子也不差,除兩口子在村裏打拼,21歲的大兒子在昆明打工,老二學修車,老三學電腦方面的技能,都想憑藉一技之長讓生活更好。
這兩年疫情,李玉煥長期在邊境卡點值守,每月能領3000元補貼。丈夫操持家裏,夫妻倆一裏一外,用心經營小家。
謝里村一角。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有啥願望?“希望每個人都能活得更有意思”
“現在村裏的條件和你們老家比,怎樣?”記者問。
“差不多趕上了!”李玉煥笑笑説。
更值得驕傲的是,丈夫郭麻堵在老丈人面前抬得起頭了,村裏人在外邊人面前也抬得起頭了。
曾有小時候的玩伴來到村裏,打趣説:“(你們村)一下子變成了‘小香港’!”李玉煥聽着,心裏舒坦。
2021年,雲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用三年時間將374個沿邊行政村(社區)初步建設成為現代化邊境小康村的目標。藉助政策東風,種植業、養殖業……謝里村產業發展步伐加快,致富勁頭更足。
秋日走進村裏,風很柔和,空氣很清新,太陽很温暖,路邊野花競放,一片青翠。那些年村民鑽山狩獵、採集野菜、人背馬馱的歲月被做成壁畫,印在路邊的村民家牆上,提醒着大家美好生活來之不易。
李玉煥還將在謝里村生活大半輩子,問她有什麼願望,她憋了半天,用樸素的話語説:“希望在黨領導下,村民們的日子能一直美好下去。而且每個人都能生活得更好,不只是吃穿,還有精神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