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有一箇中國村落,條件惡劣令人心酸,所有人都想要回中國
“仁人者正其道不謀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董仲舒《春秋繁露·卷九·對膠西王》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其規律,急功近利不能快速達成目標,有時反而會適得其反,最終使事情向相反的方向發展。例如在印度就有一箇中國村落,人們本想將這裏快速的發展,但由於急於求成,使這裏條件惡劣,令人心酸,這裏所有人都想回到中國發展。
這個中國村落坐落於印度的加爾各答,這裏面到處都是廢墟的工廠和廣告牌,裏面排污水橫流心,場景十分的心酸,看到這裏不免讓人覺得很頹廢。但其實曾經這裏也曾經人員稀缺,高樓林立。
那時候的加爾各答還是一片沼澤之地,經濟蕭條。直至19世紀,一位中國廣東的皮革廠商看中了此地的廉價勞動力和資源,隨即來到這裏開了一家皮革廠,並且在這裏大興土木建築工程。有了工廠之後,勞動力自然向此處聚集,導致這裏來來往往,變得日益繁華,不少商人更是為了奔波而來到此地,讓這個很荒涼的城市立刻變得繁榮起來。此後,滿眼都是喧鬧的人羣。
一時間,四面八方的人羣來到此地聚集,加爾各答也因此成為了印度最熱鬧的城市之一,這裏更是印度的唐人街。一時間使該地燈火通明,平地建起許多高樓大廈,閃爍着霓虹燈。
此時,這個小村落迎來了頂峯時期,來此地的華人華僑竟已達到幾萬人。絡繹不絕的人羣在繁華街邊,讓這座小村落好不熱鬧。在此之後,加爾各答卻慢慢地衰退下去。這裏因為工廠擴建,而讓原本未來的天空被埋上了一層陰影,原本清澈的河水也因為污水排放,變得越加渾濁,我們再也見不到這裏的魚兒遊、鳥兒歌唱。
隨後,土地資源環境資源愈發匱乏,很多人見此,覺得加爾各答沒有了利用價值,各大廠商也紛紛撤資。至此,讓原本熱鬧的加爾各答迅速蕭條。所見之處也只有廢棄的工廠和惡臭的下水道,就連牆上的廣告也都被撕碎,毫無生機,成為了一個條件惡劣的小村落,與曾經的繁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如今,在這個小村落中僅僅有不到2000的華人,這些華人也都是當初慕名而來的,他們原本想來到這裏做一些小商小生意,沒想到此地快速的衰退,生意也非常慘淡。如今,這些華人們再也沒有經濟來源,在此地賺不到錢,生活得很困難,更無法回到家鄉,所以他們只能開墾農作物以種植為生 與農民毫無區別。
再反觀看看中國的發展,我們的城市變化日新月異,科技力量飛速發展,與加爾各答的這座小村落形成了鮮明,自然使居住此地的人非常想回到中國,他們希望改變現狀。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荀子《勸學篇》
事物發展有其規律,拔苗助長只會使事物向相反方向發展。人們曾經看到加爾各答的利用價值,快速的在這裏建工廠,讓這裏迅速發展。可是人們卻沒有考慮當地自然環境的承載能力,導致這裏自然環境每況愈下,此地的廠商見狀也紛紛撤資,導致這裏便已快速地衰退下去,人人都想逃離這座城市。
加爾各答落寞的背後,是人們對此地無節制開採所導致的不良後果,在做事情的時候,我們應當事先做好規劃和考量,切不可只為了眼前利益,不計後的發展。
除了加爾各答達之外,在我們國內的北大荒,也曾因為人們無節制的開發,最終導致此地的黑土資源匱乏土地,土壤顆粒大幅度減少。隨後,我們吸取了北大荒的教訓,開始了環境保護計劃。如今我們在開採土地過程中,會制定嚴格計劃,做到有節制的開採自然資源。
無論是印度還是中國乃至全世界,我們都需要謹慎開採自然資源。地球是我們共同的母親,保護大自然,就是保護我們的故土,與我們每個人的切身利益有關。我們都是地球母親的孩子,每個人都應有責任保護我們美麗的家園。
參考資料:
董仲舒《春秋繁露·卷九·對膠西王》
荀子《勸學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