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最美的一首詩,全文只有20個字,很多人會背卻不懂
眾所周知,詩歌是通過凝練的語言來進行抒情言志的一種文學體裁,而蘇軾對王維的評價恰恰可以看出王維詩作的唯美意境。譬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句詩,儘管這句詩只有短短十個字,但卻在詩句之外,卻藴含着無限的意藴,將畫的意境展現的淋漓盡致。
每當我們讀王維的詩句時,除了只能從視覺上感受其語言的簡潔凝練之處外,還能沉下心來在腦海中品味詩中的畫意。如此,不得不讓後人感嘆,王維的才華確實遠超常人。同時,也難怪後人給他起了個“詩佛”的稱號。
説起來,我們在小學課本上曾經學過一首詩,也是王維最美的一首詩,儘管這首詩標題只有一個字,全文更是隻有二十字,但這首詩的意思卻少有人會細細品味。
一、絕句《畫》
相信很多人在小學的時候都對這首《畫》印象特別深刻,即便是沒有刻意研讀過的人,想來也不會忘記如此琅琅上口的一首絕句:“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如此簡單一首詩,嵌入了“遠”“近”“去”“來”等字,讓這首詩變得極易背誦。
但因這首詩出現在小學課本上的緣故,小時候我們在學習的時候基本上只知道背誦,卻很少有人認真研究、品味過這首詩。縱觀這首詩,儘管只有短短二十個字,但卻跟他的《山居秋暝》、《鳥鳴澗》、《竹裏館》一樣,都通過詩句,將美景刻畫的淋漓盡致。讀之,腦海中自然而然會浮現詩句當中所描繪的景象。
而這首詩作的內容,我們可以很直觀的看出,它所描述的就是一幅畫。“遠看山有色”這句詩言語簡單直白,我們很容易就能理解,意思就是從遠處看的話,可以看到山川景色非常鮮豔,可以想象遠處山川有無限風光。
但緊接着下一句“近聽水無聲”,卻通過欲拉近距離近聽水聲的方式,來表達畫中泉水的栩栩如生。然而“水無聲”又客觀描寫出眼前一切都是一幅畫作的事實。
從第三句“春去花還在”來看,更加描述了畫作的逼真之處,即便春季已經過去,但畫作中盛開的花朵依然鮮豔,從不凋零。
第四句“人來鳥不驚”更是將栩栩如生體現的淋漓盡致。因為按照常理來講,一人若是看到一隻鳥,欲走近觀察的話,必然會驚動鳥兒,然而在這幅畫作前,走到近處仍然無法驚動鳥兒,可見畫作中的鳥兒是如何逼真、如何引人矚目了。
當然,這首詩細細品味之處,確實讓人覺得回味無窮。即便這首詩曾經在小學課本上出現過,但不能掩蓋這首詩的出色之處。
除了這首詩中的畫作意境之外,其中運用的“遠”“近”“去”“來”兩組反義詞更是絕妙,細細品味之下,便覺得整首詩更有一種立體感,隱隱約約有一種可以看到詩人在一幅名畫前細心品味後,留下一幅畫作的場景一般。
不過,無論怎麼説,這首詩細細品味下來,都能感受到一股非凡的意境感悟。也就是説,儘管這首詩只有短短二十字,而且詩句簡單易於理解,但其中所藴含的意藴卻是美的如夢似幻。
在品味讚美這首詩的唯美之處之餘,可能很多人也會有疑問,那就是這首詩到底是不是王維所作?
二、《畫》的作者
如果大家記憶力再好一點的話,可能會想起來關於小學課本上《畫》這首詩的更多細節之處。尤其是對於九十年代上小學的人來説,如果還有印像的話,就會發現當時的小學課本上關於《畫》這一首詩,它並沒有貼出具體的作者。
而有的教學讀物乾脆就在這首詩的下面貼出了“佚名”,意思很明顯就是不明白這首詩的出處,不明白是什麼人寫的。
因此,儘管有些小學課本將這首詩按在了唐代詩人王維的身上,但依舊引起了很大的爭議。有很大一部分人通過研究之後發現,這首《畫》很有可能並不是王維所作。
因為王維詩集中並沒有這首詩,而且不僅如此,就連全唐詩中也沒有對這首詩的記載。所以人們對這首詩的出處產生了懷疑。
後來,有人就很偶然的將這首詩的原出處給考證了出來。這才發現,原來這首詩是南宋僧人道川禪師在為《金剛經》註釋時,所作的一首偈頌詩。而且這首詩本來是沒有詩題的,更是比小學課本上的四句詩還多了四句:
如果加上這後四句的話,我們可以看出這首詩並不是像我們所學的那樣,是在描述一幅畫。如果硬要將這首詩往畫作方面牽扯的話,就會顯得特別彆扭,而詩的意境也就完全被破壞了。
因此,加上道川禪師的身份,我們可以看出這其實是在闡述人性清淨自在的一首詩。
正所謂
因為自性清淨,所以春天過去了,自性之花依然永存心中。雖然鳥被人來驚飛,但其自性本性依然如故。所以説,在道川禪師的眼裏,萬事萬物俱是本性清淨,無有分別的。
既然這樣,那這首詩我們到底要如何體味它背後所藴含的意境呢?
説起來,這首詩以訛傳訛已經很久,既然如此的話,那麼在品味這首詩的時候,就看各人的意思來就行了。
三、品味詩作
這首詩雖然非常著名,幾乎到了人盡皆知的程度,但其實它是以訛傳訛被小學課本所“誤導”的一首詩。小學課本將這首詩的前半段節選下錄用,並且還起了個《畫》的詩題,讓這首詩成為了一首描寫山水花鳥景色的寫景詩。
久而久之,這首詩就被按在了唐代詩人王維的頭上。因為這首詩中所藴含的意境,最起碼從表面來看,是很符合王維的詩詞風格的。而這首詩從景色如畫的角度來品味,來解讀的話,也同樣是非常合適的。
因此,在筆者看來,小學生的話,就可以按照小學語文課本上所錄用的那樣,就把它當成一首描述山水畫的寫景詩就可以了。
當然了,對於非小學生來説,如果想要深度挖掘這首詩的意思,那就不妨將原詩的後四句加上,然後綜合起來品味其中的意思,瞭解詩人所想表達的意思是什麼。這樣一來,才能感受到這首詩的真意。
除此之外,還可以將這首詩不加後四句以及加上後四句所體現的意思進行對比,通過對比來體會詩中的韻味。如此一來,感受同一首詩因某些變化而產生的不同意思,同樣還是比較有趣的。
結語:
總的來説,很多人講這首詩當成是唐代詩人王維的詩,而且幾乎已經達到了公認的程度。當然,從這方面來講,我們可以瞭解到這首詩的山水景色描寫並以“畫”的方式來刻畫,確實足夠美輪美奐。
但是對於我們來説,還是有必要深入探究一下它的來源以及出處的。因為全詩從色相無相入手,告訴世人自性清淨,做任何事情都應該順其自然的道理。只有以自性之心看待萬事萬物,才能明悟一切。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