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位於湖南汩羅市屈子祠鎮狄湖村的九子龍屈原龍舟廠,工人們在趕製全國各地定做的龍舟,眼下正是他們一年中最忙碌的時段。工人們將幾艘已經制作好的龍舟從車間抬出,不久就將裝車運往各地。(圖/文 湖南日報新聞影像中心 郭立亮)
今年56歲的許桂生出生在中國龍舟發源地汩羅的“龍舟世家”,是九子龍屈原龍舟廠的廠長。他自小愛龍舟,給身為龍舟師傅的父親許岳雲打下手。1978年,他開始了龍舟製造生涯,2年後,天資聰穎的他就完成了從學徒到掌墨師(領頭師傅)的嬗變。民間龍舟打造包括雕龍頭、制龍舟、關頭、亮舟、下水、朝廟等製作程序,許氏龍舟製造技藝已入選“岳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傳到他這裏已是第五代。圖為許桂生在給玻璃鋼工藝的龍頭上漆描金。
“每年臨近端午節都是最忙的,我們請了很多工人,日夜趕工,基本上2天就可以造一個出來。”許桂生説。在龍舟生產車間裏,工人在進行半成品加工。
一艘龍舟的製造過程,包括選材、木材加工、放樣、半成品加工、撐船台、組船、捻縫、精細加工、油漆、出廠等。圖為工人們將半成品組裝成船,要幾個人合力協作進行,木板之間用鐵釘連接嵌合。
許桂生側着身子在瞄準,對船身進行精細加工。船身的木材選用上等的杉木,因為杉木輕巧,不笨重,這樣船速才會快一些。
如今,許桂生製造的龍舟,既納傳統之長,又能大膽革新,他率先引進玻璃鋼技術,生產的一系列龍舟具有弧度小、重量輕、阻力小等特點,被中國龍舟協會認定為精品,成為各地龍舟賽專用龍舟。
龍舟生產車間倉庫裏放着許多玻璃鋼的龍頭、龍尾半成品。傳統的龍頭都是用樟木雕造,重量很大,如今用玻璃鋼材質輕便了很多,而且造型靈活。
工人在對船身進行精細加工。
工人在對龍舟的劃漿上清漆。一艘龍舟根據長短不一,漿手通常在22名左右。
工人用龍頭的模型對船頭進行校正。
工人在趕製龍舟。
龍舟生產車間倉庫裏靜躺着的龍頭。
廚房裏,一位大嫂在做飯。因為趕製龍舟忙,每天有20多名工人在車間裏吃飯。
眼下正是最忙的時候,他們經常要加班加點,有時一日三餐都在車間裏。
“造龍舟是手工活,比較辛苦,整個製造過程也很複雜,所以兒子一開始並不願意學。”經過全家人做工作,大學畢業的兒子許名南現在開始對這門手藝感興趣了。他希望子孫後代都能延續龍舟技藝,傳承龍舟文化,並把龍舟事業發展得更加輝煌。
工人們將幾艘已經制作好的龍舟從車間抬出,不久就將裝車運往各地。
目前,汩羅江兩岸,分佈着十餘家龍舟廠。這裏是中南最大的龍舟製造基地,每年有數百隻龍舟誕生。許桂生的龍舟生產銷售量是其他廠的總量之和。他們為龍舟技藝傳承作出了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