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孤勇者》變全民兒歌,誰是推手?

由 習國防 發佈於 休閒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開菠蘿財經(ID:kaiboluocaijing),作者:蘇琦,編輯:金璵璠,創業邦經授權發佈。

繼“劉畊宏女孩”、“王心凌男孩”後,《孤勇者》成為新晉流量密碼。

今年4月以來,“孤勇者+小學生”的組合,開始在社交平台頻繁刷屏,人們在各種場景中總能聽到《孤勇者》:各地的文藝匯演中,10個節目裏有7個是演唱《孤勇者》;幼兒園的課間操和起牀鈴聲,全部換成《孤勇者》;小學生拔河比賽輸給隔壁班,全班集體合唱《孤勇者》;迎面走來一個小學生,唱《孤勇者》還能對上暗號。

圖源 / 微博

《孤勇者》成了孩子們口口相傳的熱門兒歌,不僅霸屏社交平台、短視頻平台,還在國內兩大音樂平台QQ音樂和網易雲音樂持續位列“榜首”,熱度高到歌曲的演唱者陳奕迅本人都下場“玩梗”,發微博稱,“聽説我出了首兒歌?”

陳奕迅本人發微博稱《孤勇者》是兒歌

《孤勇者》原本是遊戲衍生動畫《英雄聯盟:雙城之戰》的中文主題曲,在半年多的時間裏,它是怎麼一路變成小學生最愛歌曲TOP1的?

要回答這個問題,其實並不難。這首歌的傳播與短視頻平台的發展息息相關,將之形容為“時代情緒與流量玩法碰撞後的產物”,也絲毫不為過。

而要想理解小學生對這首歌的喜愛,可以試圖回想自己的童年。一位網友稱,“有一點燃,有一點孤,也有一點卑微,卻不妨礙我戴上耳機成為超級英雄。在我適合的年齡推我這首歌,我也會瘋狂愛上。”

熱鬧背後,另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是,《孤勇者》會和大部分短視頻BGM一樣,爆火後又快速冷卻嗎?歌曲背後的文化價值,會被魔性改編所消解嗎?

1 從遊戲主題曲、BGM到兒歌,誰在助推?

《孤勇者》的“出圈”,趕上了“天時、地利、人和”。開菠蘿財經發現,這首歌的傳播路徑,也恰好能體現如今這個時代,音樂和內容是如何被一路傳播,最終被“遞”到小學生手裏的。

首先,《孤勇者》基於《英雄聯盟》遊戲廣泛的羣眾基礎,率先在遊戲圈和動漫迷中火了起來。

2021年11月,中國遊戲戰隊EDG在冰島奪得S11世界冠軍之際,拳頭遊戲籌備了6年之久的《英雄聯盟》衍生動畫《雙城之戰》在騰訊視頻正式發佈。作為動畫的中文主題曲,《孤勇者》發歌之際趕上“賽事關注度和獲勝情緒的巔峯”,當日即登榜各大排行榜的榜首。

豆瓣網友在《雙城之戰》的評論區慶祝奪冠

遊戲玩家陳勝告訴開菠蘿財經,《孤勇者》的歌詞不但和雙城之戰的背景深度契合,唱出了金克斯的倔強和蜕變,以及艾克重建祖安的決心,還讓人聯想起遊戲中的人物踏在下城的街道,沒有光、滿身污泥,卻依舊敢於抗爭的不屈。“這歌擊中了我心中的鬥魂,被很多玩傢俬下認作是2021年的年歌”。

這首由陳奕迅演唱的歌曲,同樣能抓住非遊戲受眾的耳朵和情緒。因此從2022年年初開始,不少創業者在正能量視頻中將其當作BGM。這首歌曲也進一步破圈,實現了泛年齡層的覆蓋,開始被大眾賦予不一樣的意義。

對此,營銷行業人士宋恩解釋到,這與歌詞作者唐恬的經歷、當下的時代背景分不開。

唐恬於2011年大年夜被確診患有鼻咽癌,而這首歌的歌詞,也是她多年抗癌的真實寫照,這使得“孤勇者”跳出遊戲語境,是“孤勇”形象的現實寫照,歌詞被賦予了不向命運低頭、與絕望對峙、站在暗處抗爭等勵志意味。

近兩年,大眾對防疫“大白”、醫生護士以及消防隊員、運動員的奉獻與付出都深有感觸,從他們身上都能看到“孤勇者”的影子。尤其是那句“誰説站在光裏的才算英雄”的歌詞,可以説唱出了普通人抗爭、拼搏的模樣。

此後,更多的明星和網紅加入到翻唱《孤勇者》的隊伍中,央視、新華社等主流媒體也多次使用這首歌作為背景音樂,向每一位“凡人英雄”致敬。目前,僅在抖音短視頻平台,使用#孤勇者#話題製作短視頻的用户超過千萬名,播放量超過105億次。

孤勇者相關抖音話題播放量均破百萬

經歷了電競出圈、短視頻二創兩個階段的擴散後,學校的加入,開始讓這首歌滲入小學生圈層,並進一步通過小學生圈層,傳遞到他們的父母乃至老一輩羣體,徹底實現全網共振。

中央財經大學社會與心理學院心理學系副教授竇東徽觀察到,當歌曲有一定流行度的時候,各學校會在各類場合重複播放這首歌,從而產生了“純粹曝光效應”,使得歌曲的知曉度和傳唱度大幅增加。

而當一些老師、家長將孩子演唱歌曲的視頻上傳網絡,“全國的小朋友都會唱孤勇者”逐漸成為共識,原本不會唱的孩子也會多少感到一些“同伴壓力”而去主動學唱,原本不播放這首歌的學校或機構也會開始單曲循環。隨着空白點的逐漸“消滅”,這首歌便具備了某種“國民性”。

如今在短視頻平台上,“孤勇者小孩”已經和“劉畊宏女孩、王心凌男孩” 一樣成為流行密碼,看準這個流量密碼,一羣視頻創作者開始前往街頭“造新梗”。

他們看到年紀較小的孩子便走過去拋出一句“愛你孤身走暗巷”,期待他們回唱一句“愛你不跪的模樣”,這類“對暗號”的短視頻逐漸成為出圈名梗,進一步推高了歌曲熱度,同時也加強了人們心中“全國小孩都會唱孤勇者”的直觀感受。

2 《孤勇者》怎麼打入小學生圈子的?

《孤勇者》徹底火了,很多人好奇的是,作為一首原本面向成人的流行歌曲,它為什麼如此受到小學生羣體甚至幼兒園羣體的歡迎,以至於火成新一代的兒歌?

首先,歌曲本身好唱、好記、情緒很“燃”,這是它能在小朋友之間傳唱的基礎條件。

《孤勇者》是一首建立在遊戲IP上的推廣曲,但在它誕生之前,“燃”的屬性就被確定了。歌曲製作人錢雷曾説:“我在寫曲的時候就希望它是一首既有情感輸出又很燃很炸的歌,想做一首‘中文語境的流行電子燃曲’”。

這首歌非常適合孩子們合唱。小學老師歡歡告訴開菠蘿財經,《孤勇者》在演唱時語速不快,音區適合孩子們,不需要吊嗓子去唱,歌詞直白、帶有“燃”的屬性,副歌部分以“口號”形式進行創作,小朋友們跟唱幾遍就能學會。

竇東徽也持同樣觀點,在他看來,這首歌的副歌旋律上口、歌詞押韻、能量充沛、信念篤定,基本聽過一兩遍就都能哼唱出來;歌曲還通過節奏和音調的戲劇性變化,逐漸將情緒推向“燃點”,

這對於兒童來説,更容易喚起他們的情緒。竇東徽注意到,很多孩子唱這首歌時,都是輔以跺腳、握拳、鼓掌等動作,甚至大聲喊唱。“對於孩子們來説,這首歌就像是一首戰歌,只要旋律或歌詞響起,情緒就能立刻進入狀態。”

小學生雙手緊握唱《孤勇者》

其次,孩子們喜歡這首歌,與這個羣體所處的階段也分不開。

“這首歌所表達的觀念,在一定程度上契合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竇東徽稱,按照埃裏克森的人生髮展階段理論,處於小學時期的兒童(6-12歲)最主要的發展任務是獲得勤奮感,克服自卑感。

這個階段的孩子需要在學習和社會互動中確認,“我是否可以通過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而《孤勇者》所表達的“你我一樣皆有缺口,但仍要勇敢前行”的觀念,給予了孩子們自我肯定的勇氣。

“他們渴望自己有勇氣、有鬥志、不屈不撓、戰勝困難,這是生命的勃發,是本能的力量。可能很久以後他們才會認識到自己的渺小,可是小時候他們就覺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自己是強大的。哪個少年不想當拯救世界的英雄呢?哪個小朋友不相信光呢?”網友“兔肉火鍋辣辣”也稱。

歡歡老師告訴開菠蘿財經,遊戲和動漫主題曲,一直很受小學生喜歡。不止是《孤勇者》,小學生羣體中曾流行過張傑的《逆戰》,是為騰訊遊戲槍戰網遊“逆戰”所作的歌曲。她的學生還很喜歡張韶涵演唱的斗羅大陸2020年主題曲《破繭》,“只不過當時沒有《孤勇者》這麼火而已”。

《孤勇者》和《逆戰》交接

最後,孩子們的創造力、想象力和愛玩天性,也讓《孤勇者》這首歌在小學裏瘋傳開來。

知乎網友“香蕉不好吃”稱,自己的媽媽是小學三年級語文老師,媽媽表示“聽到他們(孩子們)開始翻唱奧特曼版本、熊出沒版本和各種搞笑魔改版本。後來跟其他老師交流,發現都是類似的情況。”

奧特曼和孤勇者“夢幻聯動”

歡歡老師對此也深有體會,她稱,“小孩子本來就特別喜歡唱惡搞歌曲,我們小時候也唱過‘小鳥説早早早,你為什麼背上彈藥包’等,現在又正值奧特曼卡片重新流行的時候,孩子們自行對歌詞進行改編和二創,加上一些主播為這首歌配上奧特曼的動畫剪輯,很容易引發瘋傳。”

3 《孤勇者》不只屬於小學生

從目前來看,隨着熱度進一步攀升,《孤勇者》感染的不僅是小學生,其他年齡階段的人也在受到鼓舞。

竇東徽指出,小學生有更多機會在集體場合聽到這首歌,情緒也更外露,而成年人不會在廣場上集體高歌,可能只會在孤身暗巷、對峙絕望時默默哼唱。

宋恩則認為,《孤勇者》此前的火爆是覆蓋全年齡段的,隨着“對暗號”逐漸變成小學生都不愛玩的“爛梗”,年齡段成熟一些的羣體,則開始失去興趣。

在這樣的背景下,《孤勇者》的持續火爆,開始引起傳播學人士的擔憂。他們觀察到,短視頻作為當下最重要的流量推手,某種程度上會營造出一種全民狂歡的景象,且正在影響不同年齡層羣體的審美、信息接收和羣體情緒。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指出,短視頻好像成了一個渦輪機,造出來的流量會吸引羣體模仿,再產生新的流量,但這反倒提醒我們,更應該警惕和思考流量的影響。

一方面,《孤勇者》能在孩子中傳唱,是因為新兒歌的缺失。

“一般來説,流行的BGM並不一定適合孩子,但很多卻在孩子中無差別傳唱,這是值得我們反思的事情。”朱巍表示,現在的兒童聽的還是《小兔子乖乖》《讓我們蕩起雙槳》《種太陽》等傳唱已久的作品,因為到千禧年後,市場上沒有再出現像之前那樣膾炙人口的兒歌,《孤勇者》相當於是彌補了兒歌市場的空缺。

另一方面,借《孤勇者》的熱度進行的魔性二創,可能會消解掉歌曲本身的文化價值。

一些歌曲通過短視頻平台火遍全網,但往往讓人記住的是幾秒鐘的BGM和二創。歌曲背後表達的情感深度,以及能給人更多啓示和力量的思想內涵,反而被忽視了。竇東徽不希望這樣的情況發生在《孤勇者》身上。

在他看來,這個時代的流行文化中有很多超級英雄,就像漫威裏的鋼鐵俠、DC裏的超人等,但距離我們太過遙遠,《孤勇者》告訴我們,普通人的倔強、不盲從、不向命運認慫的個體經驗,同樣是一種英雄主義,即菲利普·津巴多所倡導的“平凡的英雄主義”。

至於《孤勇者》還會傳唱多久,它是否能喚起大家對短視頻平台和流行文化影響的思考,需要時間給予我們答案。

*題圖來源於《雙城之戰》。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陳勝、宋恩、歡歡為化名。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