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能馴服,老虎難道也可以馴服古代中國就有老虎犁地的故事

猛獸,指兇猛的野獸或體碩大而性兇猛的獸類,猛虎就是其中最厲害的。唐高彥休《唐闕史·虎食伊璠》中有言:“(璠)及藍關,為猛獸搏而食之。”明朝朱國禎的《湧幢小品·大明會典》有言:“自來稱虎為獸,考《晉書》成於唐魏徵等, 唐太宗稱制臨之,以太祖名虎,改稱曰猛獸。”
牛、羊能馴服,老虎難道也可以馴服古代中國就有老虎犁地的故事
老虎既然是猛獸,但是,在《清稗類鈔》中卻有貴州人“養虎耕田”的故事,主要描述的是他們如何用穀物餵養老虎,以及如何馴服老虎耕田的事。貴州人抓住老虎,將它的四肢捆住,按時喂東西給它吃,但餵養的食物大多是穀物,只有少量的肉食。久而久之,老虎開始依賴人類,願意為人類幹活。
在初中課本中有這樣一篇文章,即柳宗元所做的《黔之驢》,是關於一頭驢和一隻老虎的故事。因為,驢子裝腔作勢,最後,淪為了老虎口中的食物。但剛開始,老虎表現得非常膽怯,使得驢子得寸進尺,之後,老虎奮起而食之。由此,這兩隻動物的性格,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牛、羊能馴服,老虎難道也可以馴服古代中國就有老虎犁地的故事
然而,令柳宗元意想不到的是,貴州農民在清朝時卻將這種猛獸訓練成了耕田的工具。
那麼,他們是如何馴服的呢?
馴化第一步:通過馴化,老虎也愛吃大米。《清稗類鈔》中記載,當時貴州一帶有很多山脈,這其中有很多老虎,數量最多的是華南虎。這麼豐富的資源,對於貴州人來説是十分重要的,必須要好好的利用起來。平常,我們遇到老虎都會躲得遠遠的,可是,膽大心細的貴州人卻發現了老虎在農業上的用途。
他們通過觀察,發現老虎可以取代耕牛到田野中耕地,這可是一大創舉。然而,要想把老虎變成耕地的工具,第一步肯定是要將它們抓回來。但抓老虎可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農民得先設置好陷阱,再放上一些誘餌,引誘老虎進入陷阱中,最後,用牢籠將它們關起來。
而且,老虎抓到手後,需要先改變它們的飲食習慣,即它們不能再以肉食為主食,改成以穀物為主食。但是,人們這樣強行改變,肯定會遭到老虎的反抗。所以,我們需要先讓老虎餓着,等它餓得不行的時候,投一些熟穀物給它吃,穀物中再加一些肉食,以便於,讓它快速的將其吃下去。
都知道,老虎是處於食物鏈的頂端,它們是不願意吃這些穀物的。但是,當它們實在沒東西吃的時候,只能被動接收人們提供的穀物。
牛、羊能馴服,老虎難道也可以馴服古代中國就有老虎犁地的故事
此外,穀物中夾雜的肉類很少,使得老虎不得不將穀物作為自己的主食。在這種環境下,老虎只能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然而,老虎畢竟是吃肉的,它們一次所食用的肉食在三十公斤左右。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提到,孟加拉虎一天至少要吃五公斤肉。
所以,穀物喂不飽這些猛獸,而它們被餓了好多天,只能癱坐在籠子裏,動彈不得。之後,農民趁着這個機會,進入籠子,對老虎進行了一番改造。他們用鐵錘將老虎的利牙敲掉,之後,再用大剪刀將它的爪子剪掉。這樣老虎身上有利的武器裝備便無法發揮作用,它們的虎爪就像牛蹄一樣沒有了任何優勢。
經過農民們這麼一番改造,使得老虎無法再“作惡”了。將老虎的武器裝備都卸下了,就將它們繼續關在牢籠中,繼續餵養煮熟的穀物。其實,這種情況還無法徹底改變它們的飲食習慣。為了達到目的,農民故意將這些沒有攻擊性的老虎放出了牢籠,讓它們回到大自然。
老虎重新回到山林間,它們本該興奮,但是,這些老虎卻實在高興不起來。雖然,老虎的威嚴還在,但它們卻沒有了利牙和鋼爪,無法正常捕食。沒有了這些裝備,老虎已經很難抓到獵物,即使能抓到兔子、獐子等小動物,它們也無福享用。
正是因為這些,老虎不得不回到原來捕抓它們的農民家裏,去吃那些它們不願吃卻不得不吃的穀物。
牛、羊能馴服,老虎難道也可以馴服古代中國就有老虎犁地的故事
馴化第二步:就是讓猛虎家畜相安無事。老虎回來後,就可以進入馴化的關鍵步驟,那就是:訓練它們懂得人們的意圖。老虎剛回來時,農民故意不給食物,讓它們餓着。等到它們實在沒辦法搖尾乞憐的時候,農民才會用繩子捆住它們的脖子,再用穀物去餵養,這個餵養的過程就是馴服的過程。
這期間,人們通常會給這些老虎起一個名字,一般會按照外貌特徵來起,比如:“阿黃”、“阿虎”等等,然後,通過叫喚它們的名字來餵食。但餵食的地方不是固定的,可能在前屋,可能在後院。每次餵食,只要叫喚它們的名字,老虎肯定會第一時間出現,並狼吞虎嚥吃起這些穀物。
慢慢地,老虎便習慣了自己的稱呼。這個情景讓我想起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裏面的情形,前面在船上訓練老虎吃魚,即在長杆的尖部插上一塊魚,讓老虎習慣這種吃魚方式。如果,把史書記載跟電影鏡頭結合起來,再想象動物園裏老虎表演的各種雜耍。由此,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老虎是可以馴服的。
牛、羊能馴服,老虎難道也可以馴服古代中國就有老虎犁地的故事
通過這種餵食訓練,老虎漸漸跟它們的主人熟悉了,且慢慢的懂得了主人的心思。等到老虎稍微懂得人意時,它們就可以去執行耕田任務了。在老虎身上放上犁,並趕着它走,讓它習慣耕田這個動作。
老虎耕田可厲害了,它們身上的勁比牛還要大。老虎幹活出力多,且幹勁足,比那些耕牛有氣勢多了。最後,我們再想象一幅有意思的畫面:太陽快落山了,農民伯伯耕田回來了。他們的肩上扛着農具,身邊的老虎和耕牛並排走着,大家相處得非常好,可以説是其樂融融。但這種場景,現在卻無法看到。
在現代看來,那時候農民的做法完全屬於虐待動物,但是,清朝時期還沒有關於野生動物的保護法,且那時候的老虎非常多,可以説是漫山遍野。而且,這些老虎在山林間亂竄,威脅到了人們的安全,人們將其抓起來馴養,也是可以理解的。現在,老虎可是保護動物,肯定不能像清朝那樣欺負它們。
而且,農民讓老虎耕田,確實違反了老虎的野性,讓它們喪失了捕獵的樂趣。
但即便如此,對於這篇史料的真實性,本人還是持懷疑態度。試想一下,老虎雖然可以馴服,可以按照人類的意圖做事,但是,強行改變它們的飲食習慣,卻是不可能的。此外,只吃穀物的老虎,也並不精神。所以,這些史料我們看看就好,沒必要太拿它當真了。
《清稗類鈔》畢竟是民國時期徐珂創作的清代掌故遺聞的彙編,書中涉及的內容太廣泛了,且記載之事,雖上起順治、康熙,下迄光緒、宣統,但也有很多不實之處。
參考資料:
【《清稗類鈔》、《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86 字。

轉載請註明: 牛、羊能馴服,老虎難道也可以馴服古代中國就有老虎犁地的故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