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古代相比,現代社會有許多優越性,比如便捷的交通工具,即時的通訊設備,全自動化的生活。乘坐幾個小時的飛機,就可以逛遍大江南北;電腦敲下幾個字,就完成了篆隸草楷,省去了研習書法的冗長時日;連愛情也講求快餐,只要能得到片刻歡愉,便可不惜一切閃婚閃離。所以,現代生活似乎只用一個字來概括:“快!”很少有人會去反省“快”有什麼不好!
在人們的感覺中,這樣的節奏,好像要比古人多活幾輩子。但是,這其實是一個錯覺。
古人騎一頭毛驢出遊,走走停停,看天看地看山看水,看生活也看自己。他們行走在廣闊的時空裏,觀察鶯飛草長,欣賞土肥水美。他們靜靜地感受身邊的世界,細膩的感受猶如種子落地,花開無聲,但卻深深紮根在他們的心裏。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山雪。
柳宗元《江雪》
這是一副唐代雪景圖。眾山裏的鳥都飛走了,道路上也沒有人的蹤影。一葉孤舟默默停靠在寒江邊,穿着蓑戴着笠的老翁,在靜靜地垂釣。老人不怕寒冷,不畏懼孤獨,在這寧靜的白雪天地裏,享受生活的閒適與從容。
古人能夠有時間體會這份獨自的快樂,也有心情細細品咂生活的況味,風來順風,水來順水,一切都是隨遇而安。這份甘於寂寞的平靜與恬淡,似乎正是現代人所缺少的。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王維《鹿柴》
在寂靜無人的空山深處,可以聽得見人聲,卻看不到人影,身邊的青色苔蘚染上了一層金色的陽光。是因為陽光透過密密匝匝的樹葉射進了樹林深處,心靈幾乎也變得明亮而透明起來。這好像是王維參禪悟道的瞬間體會,在求之不得的轉身時看到了希望,而我們卻更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與空靈。
寒來暑往,春夏秋冬,每一片落葉飄過,都可以觸動敏鋭的情思。這就是古代人們最自然最豐富的生活狀態。他們喜歡“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淡然,欣賞“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的寧謐,在他們眼裏,生活就該如一杯淡淡的香茗,慢慢綻放,慢慢舒展。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王維《山居秋暝》
蘇軾評價這首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王維的每一首詩都是優美的畫卷,湖光、山色、宿鳥、鳴蟲、晚照、朗月、晴空、綠葉。所有自然的景物都在他的詩作中有了生命,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在古人的慢生活裏,一切都是清幽的、雅緻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每一場春雨過後的清晨,每一次驛站古道的啓程,每一段重逢與離別,都深深刻在古人的詩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