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電單車巨頭來“襲”,小玩家進入生死倒計時?

編者按:本文系投稿稿件,作者師天浩,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4月份共享電單車市場風雲再起,巨頭紛紛入局,中小玩家處境開始糟糕。4月初,小遛共享在未完成相關部門“備案”的情況下,急忙忙的於合肥市經開區進行投放,致使城管隊員不得不對轄區內的這些“黑車”進行了清空處置。

共享電單車是共享單車的一個分支,經過幾年的廝殺,相關制度已非常成熟,取得所在地備案後,再進行車輛投放是一個常識,小遛為何會如此的“焦慮”?天浩猜想,近幾個月巨頭開始加碼共享電單車佈局,類似小遛這樣的中小玩家,在重壓之下無奈的做出了“出格”的舉動。

就在不久前,滴滴旗下的青桔單車完成了超過10億美元的首輪融資,今年3月18日哈囉出行對外透露,已在去年底完成了新一輪融資,拿到“錢”的兩家單車平台都在加碼共享電單車的佈局。除此之外,有關媒體透露,美團單車今年也計劃將採購超過200萬輛共享電單車。

在一二線城市流量紅利“消亡”的當下,巨頭們紛紛入場,看重的的是共享電單車在下沉市場的潛力。過去幾年,在二線以下的城市,中小玩家趁巨頭“無暇東顧”的檔口緩慢發展。不過,缺乏資本的助力,技術和品牌雙面的短板,使得這些搶了一時紅利的中小玩家,或已進入了生死倒計時。

為何成小鎮青年的“最愛”

2018年Trustdata發佈的數據顯示,共享單車市場主要以一二線城市為主,三四線以下城市或者是偏遠的小縣城則是以共享電單車為主。

共享電單車並不是什麼新事物,前幾年在中國市場中可以説一直不温不火,原因之一就是當時巨頭們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單車大戰”上,忽略了共享電單車的發展。隨着ofo瀕臨破產,摩拜被美團收購併更名美團單車,經過兩年的洗牌,雖時不時的有新品牌“冒頭”,可共享單車整體格局已基本確定下來。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政策,相比於三四線城市,一二線城市對於共享電單車的接納程度不夠,

例如,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相繼發佈文件,表示對共享電單車“暫不發展”或者“不鼓勵發展”,一些大城市甚至直接明文叫停共享電單車。

巨頭的焦點不在共享電單車上,政策原因也讓整個市場向三線及以下城市轉移,經過幾年的發展,共享電單車在下沉市場緩慢生長。

比起單車,下沉用户更青睞電動車。單車巨頭在下沉市場發力共享單車受阻後,逐漸認知到共享電單車的“魅力”,包括青桔、哈囉、美團等巨頭陣營的共享電單車正在悄然入駐到三、四線城市。

生活在三四五線城市的年輕人是共享電單車的主流用户,為什麼“小鎮”青年會喜歡共享電單車呢?天浩認為原因有三。

一是三五線城市的公共交通上,缺乏一二線城市完善、便捷的交通體系覆蓋,中短途出行非常不方便。公交車無論是密度還是頻次,都無法滿足用户出行要。出租車又存在數量不足,價格高昂的問題。相比於大城市共享單車大多為1公里範圍的出行,三四線城市中三五公里的中短距離出行是主流,在這個出行半徑中,人力驅動的共享單車體驗,顯然遠低於共享電單車。

因此在下沉市場,共享單車發展一般,卻催生了旺盛的共享電單車需求。

二是價格低,近年來,共享單車在成本壓力下不斷上調價格,目前美團和哈囉的單車起步價格提高到了1.5元/30分鐘,部分城市甚至1.5元/15分鐘,高過了很多共享電單車,1公里的短途騎行很划算,若是5公里上下的中短途出行,成本就不如共享電單車。

超過1公里的出行需求中,共享電單車的性價比優勢就很明顯了。以北京、杭州等城市為例,3公里半徑下騎行共享單車需要一小時左右時間,整體花費或達到4元,而同樣的里程下共享電單車只需要2-3元。

三是便捷,在三五線城市交通環境下,城市道路跟不上私家車暴漲的速度,導致出行效率過低,日常堵車成習慣,擁擠的道路中,更能體現出共享電單車的優勢來。

一公里內的短途出行,共享單車是優選。若超過一公里,人們肯定願意選擇更省時間和力氣的共享電單車,尤其是炎炎夏日,隨騎隨停的共享電單車優勢更為凸顯。

2018年極光大數據曾發佈一個調研報告,小鎮青年在出行方式上,網約車並不是主流選擇,僅有3.4%的比例。反倒是摩托車、電動車、共享單車佔有很高的比例,並且明顯高於一二線城市的青年。

毋庸置疑,更適合中小城市出行特點的共享電單車,在下沉市場發展良好。一二線城市流量紅利見頂的背景下,巨頭為了搶佔“下沉”風口,必然會加碼共享電單車的佈局速度。

雖然,三五線城市已有騎電單車、小遛共享、覓馬出行、小品出行“搶先”在部分城市佈局,可在巨頭壓力下,它們未來的處境非常危險。

而且,中小共享電單車玩家受限於服務水平,在下沉市場的口碑也有好有壞,在黑貓投訴平台,截止發稿前,有關小遛共享的有效投訴多達49次。2019年9月17日,網友在黑貓投訴湖南站反映稱,自己被小遛共享多次欺騙,多次套路。

共享電單車中小玩家大多數是抓住了先發優勢,自己掏腰包或通過融資,選擇一座或幾座中小城市緩慢發展。當巨頭認知到其中商業價值後,中小玩家來到了最危機的時刻。

巨頭進,小玩家退

面對下沉市場的誘惑,滴滴、美團、哈囉開始加速入場,資本巨頭也紛紛注資開始遣兵調將。至此,在共享電單車領域,包括阿里、騰訊、美團、滴滴等互聯網巨頭均已入局。

巨頭玩家的“殺入”,共享電單車的上空一片烏雲密佈,過去在三五線城市“慢”發展的中小玩家有還手之力嗎?總的來看,很難。

資本短板:不久前,滴滴旗下品牌青桔單車剛剛完成了10億美元的A輪融資,美團在2020年4月也向富士達、新日等電單車生產企業下單百萬台共享電單車的訂單。同時,美團還獨家買斷了富士達一款Q8車型。

哈囉單車也不甘示弱,據哈囉出行官網披露的信息稱,截至2020年2月底,哈囉助力車(共享電動車)入駐超320城,並且在3月份發佈了最新一代的共享助力車“雲起”。

2020年4月27日,在哈囉2020年春季媒體溝通會現場,哈囉出行聯合創始人、CEO楊磊透露,2019年年底哈囉已完成新一輪融資,其中螞蟻等老股東加碼再投。哈囉出行執行總裁李開逐也對媒體表示,助力車領域今年將面對更加激烈的競爭,以哈囉為例,助力車業務的發展速度及增量的速度都將高於共享單車。

反觀,共享電單車大多數中小玩家的團隊都不大,因為共享電單車的產業鏈很成熟,幾個人的小團隊就能在小城“搞”共享電單車。

“現在沒有人知道市面上到底有多少個共享電單車平台”,浙江一家共享電單車平台的負責人吳東在接受《全天候科技》採訪時透露,他們現在進入了60個城市,車輛10萬台左右,這已經算規模大的了,還有很多平台只有兩三萬台車,甚至更少,“有的只佔據一個大學校園,或者一個城市”。

用户短板:中國存量的電瓶車規模已經超過了3.5億輛,每年新增的電瓶車銷量在4000萬輛左右,截止2019年10月,哈囉、美團、青桔三家共享單車品牌的市場佔有率已經高達95%。

而且在核心用户羣上,圍繞“小鎮青年”的爭奪戰已經打響,例如滴滴為青桔單車找到劉昊然作為代言人,進一步強化在年輕用户羣體中存在感,向下沉市場的小鎮青年拋去了橄欖枝。

品牌劣勢:共享電單車已是用户投訴的重災區,稍微知名一些的品牌,只要在黑貓投訴平台上搜索,都能搜到幾十條有關亂收費、退押金的投訴。行業光鮮亮麗的另一面卻是用户的“糾紛”不斷。

巨頭的進入,出於品牌想象和戰略目的,註定會更加重視服務的質量,將倒逼用户的用腳投票。中小玩家的退場,這是一開始就註定的結局。

技術劣勢:技術創新已是整個共享電單車行業的共識,畢竟技術是掃除一切現實問題的關鍵,或者説是打動資本市場的第一要素。

以寧波市場為例,小遛共享下大力氣宣傳自家的90度規範停車和亞米級精準定位技術,其實更多的是概念包裝,此類電子柵欄的技術在共享單車時代就已不新鮮,這還是中小玩家中表現不錯的一家。

共享電單車的技術核心無外乎電池和“換電”。中小玩家仍然受困於電池技術和市場規模,美團、滴滴等巨頭眼中則是另一番景象。

傳聞,美團訂購的車型鋰電池續航能力在60公里左右,較於市場上一些小品牌的車輛有着不小的續航提升,如果車輛每天被騎3次,單次騎行3公里左右,換電一次即可保障一週左右的正常運營,在成本控制上更有優勢。

哈囉出行在2019年就與寧德時代、螞蟻金服成立了合資公司,探索標準化的換電櫃、換電車等產品。

下沉市場的戰爭是巨頭所不能放棄的一戰,雖然小玩家鑽空擋吃了口紅利,但是面對巨頭的跑馬圈地還是得吐出來,有了共享單車的前車之鑑,共享電單車的戰爭勢必會夾雜着殘酷二字。

對於巨頭玩家而言,就算不發起“燒錢大戰”,僅憑品牌影響力和技術實力,也能將大批的中小玩家碾成碎末。

回過頭來看,小遛共享“黑車”風波並非一次偶然事件,在“恐懼”心理下,進退失據的中小玩家,更大的危機還在後面。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483 字。

轉載請註明: 共享電單車巨頭來“襲”,小玩家進入生死倒計時?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