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呂棟 編輯/尹哲)正式登陸科創板近1個月後,中芯國際首次在投資者互動平台“上證e互動”上正面回應關於華為海思、14nm製程等投資者最為關心的問題。
8月10日,有投資者在上證e互動詢問中芯國際,在美國禁令緩衝期後,還能否繼續生產華為海思14nm芯片?對此,該公司回應表示,其面向海內外多元化客户,須尊重經營地法律,合法合規經營。
對此,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俊慧向觀察者網表示:“所謂經營地法律,理論上是在美國經營的主體遵守美國的法律,在國內經營的主體遵守國內的法律。”
不過,他進一步補充道:“如果有法律依據,就要在法律範疇內解決,但如果要耍流氓,那麼只能通過其他方式解決了。”
上證e互動截圖,下同
5月15日,美國政府擴大對華為的制裁措施,抓住了“芯片設備製造商多為美國企業”這一行業瓶頸。
根據禁令要求,任何非美國的芯片製造企業,必須先向美國政府提出申請並獲得許可,才可以使用美國的技術和工具給華為供貨。
換句話説,美國政府要求包括台積電、中芯國際等在內的芯片製造商不得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採用美國公司的設備生產華為所用的芯片等部件。
因此,未獲得美國政府許可的台積電,自5月15日起不能再處理任何來自華為以及華為旗下的海思半導體公司的新訂單,並且必須在9月14日之前將原有的訂單完成。
事實上,8月7日,中芯國際聯合CEO梁孟松曾就上述問題表態,該公司絕對遵守國際規章,有很多其他客户也準備進入其有限的產能裏面,若不能繼續支持華為海思,影響應該可以控制。
同一天,在中國信息化百人會2020年峯會上,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坦言,由於美國製裁,華為麒麟高端芯片在9月15日之後無法制造,將成為絕唱。
針對中芯國際的回覆,有投資者直言:“一箇中國企業,客户基本上都是中國市場,你卻遵守美國不合理規則,請問如果你和台積電一樣遵守美國不合理規則,成為台積電,請問為什麼要買你的股票?”
還有投資者提問,作為中國芯片代工領域追趕的唯一希望,中芯國際是否打造無美國供應鏈技術產品線?以防止有一天因為發展壯大,被美國製裁。
對此,中芯國際未做具體回應,僅表示感謝關注。
針對投資者關注的進口光刻機問題,中芯國際透露,光刻機是芯片製造的核心裝備,該公司根據產線的工藝要求和設計產能,配備了相應的光刻機。
該公司表示,目前其先進技術的研發按照計劃順利推進,14nm已進入量產階段, 良率穩步爬升中。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8年5月,中芯國際曾花費1.2億美元向荷蘭ASML採購後者最先進的EUV光刻機。然而,在美國政府的各種阻撓之下,該訂單至今也未能落地。
7月16日,中芯國際正式登陸科創板。截至8月11日收盤,其A股市值報5683億元,港股市值報2060億港元。
招股書披露,中芯國際是全球領先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之一,主要為客户提供0.35微米至14納米多種技術節點、不同工藝平台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及配套服務。
招股書披露,在下一代技術節點的開發上,全球純晶圓代工廠僅剩中芯國際和台積電2家。隨着該公司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其與台積電之間的技術差距正不斷縮短。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