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砸100億美元造車 雷軍最後一次創業成敗幾何?

新能源造車領域可以説是最具前景的行業之一,因此該領域不僅湧現像蔚來、理想、小鵬等眾多造車新勢力,一些在其它領域做的十分成功的企業也想“跨界”進行新能源造車。像房地產行業巨頭恆大集團就是如此,而最近,做手機十分成功的小米公司也要涉足造車業,而且計劃投資百億美元,小米老總雷軍也將進行人生最後一次創業。

小米砸100億美元造車 雷軍最後一次創業成敗幾何?

不少人覺得現在小米才進行造車時機已過,其實不然。因為有了“開拓者”特斯拉逐步打造成熟產業鏈的經驗,以及造車新勢力將這套產業鏈複製,並符合本土造車需要和加以完善,因此小米完全可以參考這些前輩的造車經驗,無需再一次次的碰壁,這套已鋪平的道路讓小米造車變得有了針對性。

而且,小米手機能夠獲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原因就是站在了智能手機發展的風口之上,而如今小米造車也處在一個新的風口,雷軍堅信這一時機入局是大勢所趨。

不少人認為,雷軍造車的方式也會參考小米手機的成功經驗。小米手機一直有着極致的性能和出色的性價比,令不少年輕用户用更少的錢獲得更優質的用機體驗,而小米造車如果成功,或許也會打上高性價比的標籤,令更多年輕人輕鬆買到新能源汽車。而小米手機一貫採用的口碑營銷也可以移植到造車中來。

小米砸100億美元造車 雷軍最後一次創業成敗幾何?

當然,雖然智能手機和汽車都是製造業,但是後者的製造難度要大得多。因此,雷軍想要在造車領域再次創業成功,有着不少難題需要解決。

第一是需要克服“水土不服”問題。雖然企業玩跨界的成功案例數不勝數,但是做手機和造汽車差別還是太大了。一部手機的使用週期或許只有幾年,而一部車一般要使用超過10年以上。因此,造車的品控比手機要難得多。而且,像手機芯片和汽車芯片也大為不同,後者的要求非常高,像不良率就比手機低很多,因此產能問題或許會令雷軍感到頭疼。

小米砸100億美元造車 雷軍最後一次創業成敗幾何?

第二是從“0”到“1”過於艱難。打造一款全新車型需要花費數年時間,而這其中需要顧及到的事情實在過多,對於毫無經驗的小米公司來説,前路漫漫。而即便有代工廠的幫助,品控達標也有難度。畢竟像特斯拉都出現過不少有着巨大安全隱患的故障車輛。

第三是玩“性價比”的弊端。小米手機的高性價比令其利潤率一直很低,而小米汽車也玩“性價比”的話,利潤率更加難以控制。而且,“性價比”玩法也會令產品給人一種“廉價”的印象,同時現在市面上“物美價廉”的新能源車型也很多,小米汽車想跟這些車型一較高下也有很大難度,即便小米汽車的智能配置做的再好,消費者主要還是奔着品牌、續航、耐開等因素去購買的。

寫在最後

小米砸100億美元造車 雷軍最後一次創業成敗幾何?

其實除了小米,蘋果公司也早已入局造車行業,但即便有着超高的品牌影響力,汽車消費者或許也不會輕易購入蘋果汽車。而品牌力並不如蘋果公司的小米,或許在造車這條路上會走的更加艱難。小米在造車過程中假如始終無法打造出一套完整的體系,那麼雷軍這次創業或許將以失敗告終。而小米入局造車界成功與否,還是交給時間定奪。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71 字。

轉載請註明: 小米砸100億美元造車 雷軍最後一次創業成敗幾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