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 科技日報記者 龍躍梅
“如果以人體做比喻,人工智能就像是人的大腦,雲計算、數據中心等為大腦的運轉提供動力,而5G就是聯通全身的神經系統,神經系統將看到、聽到、感知到的信息實時高速地傳輸至大腦,供大腦思考、決策並實時指揮全身的行為。”華為公司中國區副總裁周建軍形象地比喻。
視覺中國供圖
在美的微波爐產線,用5G+AI來進行底板螺釘的漏打和鈑金材料表面的檢測,成本節省15%;在中航工業飛機強度所,通過5G回傳工業相機拍攝強度測試中機翼的形變,結合AI圖像識別能力實現非接觸式測量……在近日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時,周建軍表示,5G通過融合AI和雲的能力,解決了海量的數據傳輸和高精度的數據識別兩大問題,共同助力行業智能化升級 。
5G發展不能唱“獨角戲”
“5G的發展不能‘單打獨鬥’,要做好5‘機’協同。”周建軍認為。
所謂5“機”協同,指的是5G必須要與連接(智能終端與行業終端)、計算、雲、人工智能等其他智能相關技術協同發展 ,並與行業信息化應用相融合,才能產生聚變效應,釋放出強大的數字經濟驅動力,真正成為社會發展的動能。
周建軍表示,5G與具體行業相結合,將進一步解放生產力,優化勞動力分配,同時為勞動者提供更強有力的保護。
視覺中國供圖
根據華為發佈的全球產業展望(GIV,Global Industry Vision),隨着以5G為代表的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完善和與行業結合的進一步深入,未來高風險、高重複及高精度的工作將更多由機器來完成 。
記者得知,華為與中國移動以及相關合作夥伴為南方電網提供5G+無人機的巡檢解決方案,傳統模式下需要人工在幾十米甚至上百米高空中的高壓線上行走完成巡檢,而通過5G+圖像識別的技術,工作人員在地面就可以完成操作 。原來需要20天才能完成的現場巡視工作,輸電監控指揮中心現在僅需2小時就可完成,巡檢效率足足提高了80倍,也最大化保障了人員的安全。
5G產業發展要聚焦應用孵化和商業成功
“在5G行業應用的發展中,終端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周建軍談到,要解決終端生態繁榮的問題,一方面要增加模組的種類,另一方面要降低模組的價格。
自首款5G模組發佈至今的兩年多時間裏,全球已有20多家供應商提供了超過60款5G模組、140多款行業終端。
周建軍説,相信隨着5G應用規模的擴大和應用場景的豐富,5G模組的數量將很快達到甚至超過4G模組的水平 ,“我們也預測,5G模組價格將很快降低至100美元左右”。
他認為,5G未來的產業發展應該聚焦應用孵化和商業成功 。一方面要根據區域特點做好行業選擇,確定哪些場景具備先發優勢,具備剛性需求,重點發力、做實做透,在實現應用價值閉環的同時,實現商業價值閉環;另一方面,在推動應用創新和產業生態發展的同時,應更多聚焦於商業模式設計,確保合理的價值分配為產業和生態創新提供動力。
他説,之前講行業創新,“0—1”之後就希望是“1—N”的複製,但現在看到“0—1”創新之後,不是“1—N”的複製,還有一個過程,就是“1—3”。
“通過‘1—3’的過程識別出哪些是單一客户的個性化需求,哪些是行業共性的場景需求,基於這個過程提煉出滿足共性需求的行業解決方案,之後經過驗證,包括商業模式的驗證,再進行‘3—N’的複製,避免盲目投入。”周建軍説。
百姓對5G的體驗將越來越豐富
2019年,中國5G手機出貨量佔中國手機市場總出貨量的比例為3.5%;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最新數字,今年9月份,這個佔比達到了60%。同時,5G終端的價格正在逐步下沉,5G手機也已進入千元機時代。
在toC應用側,5G超高清、自由視角、多視角、VR/AR、雲視頻等應用已率先落地,進入了百姓的生活。這些都説明百姓已經實實在在地體會到了5G帶來的體驗革命 。
視覺中國供圖
“相信隨着5G網絡建設的推進、終端的成熟和5G應用生態‘朋友圈’的不斷壯大,百姓對於5G的體驗將越來越豐富。 ”周建軍説。
周建軍表示,面向未來,華為將會持續致力於5G網絡整體性能的提升,從網絡建設和網絡覆蓋入手,打造5G精品網極致體驗;同時注重垂直行業場景下5G原子能力的建設,在上行、切片、MEC等領域深入挖掘解決方案;此外,華為將攜手合作夥伴持續豐富5G行業終端和模組,助推行業應用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