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特斯拉的四大戰役

由 寸建宇 發佈於 科技

在上海千兆工廠運營活動中激情熱舞的馬斯克2020年,特斯拉股價一飛沖天,馬斯克也打敗蓋茨,成了全球第二大富豪。然而,對於特斯拉的質疑,卻始終縈繞:特斯拉到底是不是泡沫?5000億美金的市值,不能用PE、PS估值,只能用PD拼膽率了。那麼,特斯拉到底值不值?還能不能買?監測點是什麼呢?研究圈對特斯拉有個比喻,車輪上的iPhone,這句話,既對,也不對。特斯拉的確很像蘋果,比如蘋果的三大寶:終端、系統、芯片,特斯拉如今也都有了。這也是特斯拉過去十七年的三大戰略主線:“產品-軟件-芯片”圍繞這三大戰略,這17年,特斯拉一共推出了標誌性的三代產品,第一代Tesla Roadster第二代Model S, X第三代Model 3,Y以這三代產品為基石,基本上以每5年為一個週期,特斯拉在每一代產品上分別建構了“產品力、軟件力、芯片力”。而且,這三場戰役特斯拉都打贏了,是非常成功的上半場。但僅憑前三場戰役,特斯拉只能説是半個蘋果。如果要成為汽車圈蘋果,挺近萬億美金俱樂部,那麼特斯拉還需要打贏最後一戰:生態之戰01

終端開局之戰:Roadster如何差異化突起?
特斯拉第一個讓人驚豔的產品是2008年推出的Roadster跑車。這是特斯拉生產的第一輛純電動零排放跑車。Roadster由英國蓮花汽車的Elise改裝而來,特斯拉用了現成的底盤和車身結構,借鑑和引用其設計理念。它的外部車身採用了碳纖維材料構造,而底盤則由模壓鋁構成。這樣賦予了Roadster 一個超級時尚的外觀造型,還確保了車身的堅固性。這輛車不僅外形夠靚,性能也不錯。特斯拉為Roadster設計了全新的電氣動力系統,保留駕駛樂趣的同時,動力性能顯著優於Elise,當時第一版可以在4.4s內完成零百加速。2.0版本加速僅需1.9 秒,除超強加速性能外,升級版電動超跑搭載200千瓦時電池,續航達到620 英里(1000公里),“里程焦慮”的問題大大緩解。

在當時電動車還是個新鮮事物,Roadster的營銷策略也獨樹一幟,它瞄準了美國的精英階層和社會名流,把自己打造成了一個兼具科技感和社會責任的網紅科技產品。比如大明星馬特·達蒙就是Roadster的忠實粉絲。這部分人典型特徵是:愛環保、追潮流、不差錢。但有錢人的玩具也不是想當就能當的。Roadster能爆紅,還跟起家位置脱不了干係,總部位於加州硅谷,而CEO馬斯克又把家安在了洛杉磯,一個是極客勝地,一個是娛樂天堂,坐擁兩個頂級流量天堂,可謂是出生就自帶buff。2018年2月,埃隆·馬斯克把自己的紅色特斯拉Roadster放在獵鷹火箭裏成功地送入了太空,那張Roadster太空遨遊的照片成了汽車營銷史上的巔峯,前無古人,後面也很難見來者。對此,威馬創始人沈暉曾表示,特斯拉不是不打廣告,只是它的廣告你學不了而已,特斯拉是真·凡學鼻祖了。Roadster是特斯拉進軍電動車領域的開山之作,也是埃隆·馬斯克入主特斯拉第一個比較能拿出手的成熟汽車終端。Model 3大放異彩之前,Roadster算是獨撐特斯拉的孤獨戰士。到2012年停產時全球累計銷售了2450輛。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這麼評價Roadster的歷史地位:“Roadster讓特斯拉掌握了自己開發一個終端的能力。”但Roadster開局之戰背後也是不小的代價,整個開發過程耗時4年半,研發投入達1.4億美元,2000多輛的銷量,連豐田的小數點都趕不上。接下來要上場的第二代產品Model S和X,不僅要在產量、綜合性能上更加突出,他們還肩負特斯拉更重要的一個任務:做汽車軟件集成02

軟件之戰:如何從打工人翻身做老闆?
2012年特斯拉交付了全球首款真正意義上的智能汽車——Model S。提起Model S,不少老車主會首先想到那個17寸的中控大屏,全液晶儀表盤,觸屏操作……這些都顛覆了以往對汽車內飾的認知,這背後依賴於它的軟件系統Version。

汽車操作系統(Operating System, OS)被比喻為“汽車的大腦”,而足夠智能的操作系統,是汽車下半場的競爭的重要戰場。過去功能車是一塊板磚,往後智能車是一個機器人。

特斯拉的操作系統 Version 基於 Linux 內核深度改造而成。這是一款開源系統,因此,特斯拉可以不再依賴於軟件供應商,而是自己掌握堆棧開發,一旦發現問題即可通過 OTA 進行快速修正與升級,提升用户體驗。

特斯拉的操作系統一共經歷了三個階段[1],探索——綻放——競爭。第一階段:V4-V6(2012—2015)

第二階段:V6-V7(2015——2018)

第三階段:V8-V10(2018——至今)有趣的是,2012年第一版軟件系統並不叫做V1,而是V4。V4-V6可以看作是特斯拉軟件進化史的第一階段。2015年,特斯拉首次在Model S上使用了Version5,並通過 OTA技術對其操作系統進行了多次重大升級。

接下來一個關鍵點是2015年10月特斯拉推出的V7.0版本,可謂一箭雙鵰。不僅起到了給1個月後發佈的新車Model X造勢的作用,並且V7版本加入了新的輔助駕駛系統Autopilot,包含自動車道保持、自動變道和自動泊車三大輔助駕駛功能。軟件功能的推出,也讓特斯拉的硬件設備有了用武之地。其實在V7.0推出之前,每一輛Model S就已經配備了前視攝像頭、雷達、360度超聲波傳感器,只欠V7.0這個東風。過去,整車廠就是一個製造業公司,加上軟件系統後,現在逐漸向“出行服務公司”靠攏。比如,2020年和 2025年特斯拉軟件收入預計分別為19 億美元、216億美元,分別佔汽車銷售業務營收的7%、18%[2],軟件收入賦予特斯拉遠超同行的盈利能力。以OTA為例,Model 3車主只要付費3000美元,即可將汽車的百公里加速性能從4.6s提升到4.1s。只要錢交夠,速度隨便秀。以後造車的都是打工人,做軟件的才是老闆。

特斯拉的系統也像蘋果一樣,僅供自己使用,試圖打造一個商業閉環。特斯拉想當蘋果,也有人想當安卓。這個安卓天團包括:NVIDIA、Mobileye、美國黑莓、華為、百度等科技互聯網巨頭。傳統主機廠中,大眾算是比較積極尋求轉型的,2019 年正式成立“Car.Software”車載軟件開發部門,開發自己的車聯網操作系統VW.OS。但這個時間點,跟特斯拉比,也已經落後了三五年。而且,從2012年起,特斯拉已經進行40多次OTA升級。

打造智能車,有四大招:芯片、操作系統、算法、數據,環環相扣。如果把智能車看做一支部隊,操作系統堪比整個指揮系統,算法是排兵佈陣的兵法,那芯片就是核心武器。打勝仗,不僅要有好的謀略,還得手裏有硬貨。

所以指揮系統建立後,特斯拉又開始準備另一個重要軍糧:芯片。03

芯片之戰:渣男如何上位 ?
蘋果在科技圈有個不太好的暱稱“渣男”,全稱“蘋·洪世賢·大明白·果”,對待硬件合作商,見一個愛一個拋一個。2007年推出iPhone時,喬幫主説了一句名言,“真正認真對待軟件的人,應該自己製造硬件。”這句話就像咒語一樣預測了蘋果硬件合作商們的命運,IBM、摩托羅拉,英特爾……蘋果翻臉和翻牌一樣快,合作商心驚膽戰。在這一點上,馬斯克致敬了喬幫主,梳理特斯拉和它歷任自動駕駛芯片供應商的感情史,也是妥妥“渣男”本尊,洪世賢二度附體。特斯拉的芯片迭代歷史可以分為3個階段:Mobileye、英偉達、特斯拉自研。

傳統汽車功能簡單,與外界交互較少,但智能車不僅需要與人互動,也需要大量與外界環境甚至雲數據中心交互,未來將面臨海量的非結構化數據需要處理,這種情況下,具備高強算力的AI芯片成了各個車廠的心頭好。但特斯拉早期勢單力薄,別説造芯片,造車都是九死一生,怎麼辦?必須靠外援。2007年,以色列公司Mobileye順利研發出了EyeQ2芯片,發佈當年就獲得了BMW7系的青睞,後續還完成了毫米波雷達與視覺融合系統的開發,用於沃爾沃、通用以及現代起亞的好幾款車上。一個有需求,一個有技術,兩者搭線成功。但Mobileye作為第一任的時間只有短短2年。兩者在產業陣營、技術路徑上都存在着不少分歧。首先,Mobileye選擇站隊傳統車企陣營,這跟特斯拉幾乎是對着幹。2016年CES大會上,MobileyeCTO將完全自動駕駛廠商分為兩大陣營——以谷歌為首的科技公司和傳統車廠。Mobileye站到了傳統車廠陣營中。而特斯拉呢?它正是傳統車廠強有力的挑戰者。二者所處陣營的分歧,也許註定他們不會有完美結局。

Mobileye的陣營劃分其次,“渣男”一般都具有強烈的大男子主義,它始終想成為一家之主,而不是受制於人。特斯拉自動駕駛部門一位骨幹成員曾表示:我們在用 Mobileye 的芯片做測試的時候就發現,算法不能改、無法實現快速迭代。我們希望把芯片和算法剝離開,採用可編程的芯片,在這個芯片上進行算法研發,跟場景結合[3]。一場事故的來臨加速了兩者分手的進程。2016年5月,一輛特斯拉Model S在 Autopilot 模式下發生致命車禍,這是全球第一起因自動駕駛引起的死亡事故,這讓 Mobileye 和特斯拉再生嫌隙。靈魂上本就無法共鳴,再加上這次意外事故,2016年7月兩家徹底say goodbye。此後,Mobileye 150億美元被英特爾收入囊中。拋棄舊愛之後,特斯拉又看上了新歡英偉達。但英偉達的好日子也沒過多久。英偉達的芯片解決方案主要依靠GPU,功耗較大,曾被馬斯克嘲笑“性能一樣的耗電更高、耗電差不多的性能弱雞”,無法滿足特斯拉對於成本功耗算力平衡目標的要求。對此,狠人黃仁勳也惡作劇了一回,直接從烤箱裏拉出一盤芯片回懟。

但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在於,特斯拉不想受制於人。在與英偉達的合作中,特斯拉並沒有貢獻太多的技術力量,英偉達已經提供了自動駕駛各個環節所需要的運算平台[9],這樣不平衡的關係讓特斯拉感受到了危機。2018年,特斯拉自研芯片正式推出。但實際上,2015年特斯拉就開始鬼鬼祟祟地謀劃自研,2018年的一次電話會上,馬斯克公開表示,過去兩三年的芯片工作都是”semi-stealthmode”(偷偷摸摸地搞),如今終於可以“let the cat come out of bag”了[5]。

特斯拉自研FSD芯片全過程對此,有人調侃,蘋果和特斯拉有一個共同點,對自己是天使,對他人是魔鬼,苟富貴,馬上忘。但實際上,“終端-軟件-芯片”三部曲步步為贏的背後,特斯拉仍難高枕無憂,這就涉及到了第四場尚未開打的戰役:生態。04

生態之戰:萬億俱樂部的門票
前段時間馬斯克和何小鵬兩人又槓上了,馬斯克親自在twitter上點名小鵬,大動干戈。按照常理馬斯克不會這麼容易動怒,所以就有輿論説,馬斯克動怒,其實正反映了特斯拉的焦慮:現在還沒有生態,所以它必須保持自己永遠最優秀,要時刻警惕競爭對手的一舉一動。美股萬億俱樂部的5巨頭,蘋果、微軟、亞馬遜、谷歌、臉書(逼近萬億)、都不是純粹靠賣硬件/軟件服務的公司,而是各自具有明確的生態護城河。蘋果是iOS,微軟是win和雲,亞馬遜是電商平台和雲,谷歌是搜索+安卓,臉書則是鎖定了社交關係。所謂生態是指地基和上面的衍生物,兩者會互相加強。比如windows是地基,各種基於win的軟件是衍生物,win的用户越多,win上的軟件的潛在客户就越多,就越容易賣錢,軟件就會開發越多,就會導致用户因為win上的軟件多而選擇win,進而導致win用户多.....如此循環加強。總結一下有生態的系統的規律:1. 大家用的不是地基而是衍生物。

2. 生態基本上很快就會湧現。

3. 生態一旦湧現,會出現和地基的互相正反饋循環加強。商業模式深刻轉變的關鍵是要讓用户幾乎無法離開,特斯拉現在的服務還做不到這一點。這裏要區分兩個概念。首先,產品和生態是兩回事。生態最大的作用就是讓產品不需要100分,大家也無法離開。就好像windows可能並不是最安全的,但一旦生態建立,其他操作系統就是幹不贏它。其次,軟件收費和生態也是兩回事。現在不管是OTA,自動駕駛還是車聯網,他們的共性是:這是Tesla的收費項目,和生態(用户粘性)不是強關聯,就類似於你買個椅子你也要花錢,但是你對椅子沒有粘性,它沒有生態。生態是一個很難被替代的強獨特性優勢,轉化成大白話:什麼導致一個車主買了 Tesla 後就幾乎無法擺脱 Tesla ,這種衍生物是什麼?不是新上線的鬥地主遊戲,也不是目前看到的輔助駕駛功能。監測生態好不好還有一個指標就是:開發者大會。回顧下蘋果生態的發展歷程,第二代iPhone就有了 app store ,而且還推出了營收模式,鼓勵開發者。換句話説,一旦意識到生態,立刻就會大肆推廣宣傳,所以每次apple的發佈會都會宣傳自己有多少開發者,多少app。特斯拉目前還沒有生態。沒生態,意味着它必須永遠最優秀,而且要優秀別人很多,它才能維持這樣的市值。實際上,燃油車霸主如豐田,市值最高也才2500億美元,美國車企一直就不太行,福特和通用徘徊在500億左右。按這個邏輯,特斯拉是不是可以絕對看空了?且慢。特斯拉現在還沒生態,但它手裏握着一張贏取生態之戰的關鍵一票:自動駕駛。一方面,未來利用自動駕駛把駕駛員逐步解放出來後,車艙內這個超級智能空間才可能有更多的想象空間。另一方面,自動駕駛本身也是一個很好的網絡效應載體。比如特斯拉可以轉型提供駕駛服務,不再賣車而是利用自動駕駛提供交通服務,那麼規模越大,服務成本越低。順着這個邏輯,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也透露了整個行業商業模式未來就兩種,1. 賣車送司機(自動駕駛),司機當服務來收。

2. 賣司機送車,車當服務費來收。未來,很有可能會進化出一批公司會純粹只提供交通服務,按次或者包月包年收費即可。05

尾聲
馬斯克脾氣差一點、歷任女朋友多一點、説話直一點,但不妨礙他是一個好CEO。過去17年的發展史,特斯拉的戰略極其清晰,這讓特斯拉一步步朝着蘋果的模式邁進。但現階段的特斯拉,只能説是半個蘋果,如果未來打贏了生態之戰,特斯拉才是汽車界真正的蘋果。而這個戰略空窗期,也是國內新勢力們要把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