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王”爭霸 :順豐能否成為美團剋星?

“雙王”爭霸 :順豐能否成為美團剋星?

作者 | 馮羽  

責編 | 蛋總

出品 | 子彈財經

豐巢漲價事件一波未平,順豐又“搶”了外賣配送騎手們的工作——近日,順豐同城上線“豐食”小程序平台,主要面向企業員工提供團餐服務。

原本略顯低調的產品瞬間被推上風口浪尖,外界普遍將順豐試水團餐的動作解讀為“向美團餓了麼挑戰”。

順豐卻在試圖“熄滅”這一團火苗:“豐食”微信小程序依然處於孵化階段,目前只在順豐內部推行,並沒有和美團餓了麼對着幹的意思。

不過順豐的澄清似乎並沒有打消外界的疑慮。在波詭雲譎、唯快不破的互聯網世界,風吹草動的背後也許就是早期的排兵佈陣。

美團CEO王興和滴滴創始人程維的故事再熟悉不過了。2017年情人節,程維和王興一起吃了頓飯,兩人像以往一樣相談甚歡,但這頓飯過後,程維驀然從新聞上發現美團上線了網約車業務。

曾經程維的一句“爾要戰、便戰”頗有無所畏懼的俠義情懷,相比之下順豐雖然低調,“豐食”首頁的“企業訂餐”入口卻早已暗示了這將是一場牌局上的“明戰”。

不過,外賣行業“兩雄爭霸”的格局既定,順豐此時入局究竟是在打什麼“算盤”?

無論順豐是提前佈局,還是受疫情啓發,都已經率先贏得了“天時”。

順豐同城切入外賣領域的時機,正好是對手“療傷”的暗淡時刻——美團在疫情期間大漲佣金事件的風頭雖然過去,但商家們的不滿和怒氣仍需時間平復。

早在今年2月,全國多地就出現商家舉報,稱美團在疫情下提高佣金、涉嫌壟斷經營。河北、廣東等多地餐飲協會也向美團平台發出公開信,呼籲平台減免佣金。

(圖 / 廣東餐飲行業致美團外賣聯名交涉函權)

在這場漲傭風波中,不難理解中小商户所面臨的兩難處境:一方面,美團平台的高佣金讓中小商户叫苦不迭;另一方面,商户們為獲得平台曝光度需頻繁高價購買推廣服務,而脱離平台相當於直接給店鋪判了“死刑”,這也導致商户不得不被迫與平台進行捆綁。

據「子彈財經」瞭解,重慶市某地區部分中小餐飲户因不滿平台收取佣金的相關條款,導致店鋪被下架後,自發組織商户自建小程序、奪回私域流量,企圖對抗平台的“霸王條款”。

一位行業觀察者告訴「子彈財經」,大品牌在美團上的銷路越好,老闆就會越擔心品牌對外賣平台出現過度依賴的情況。

就在大品牌的擔憂和中小商家的不滿中,美團“失民心”讓順豐找到了突破口。

在“豐食”首頁,“商户入駐”下有醒目的“免費上線,輕鬆單量翻倍”的字樣。此前也有媒體報道,稱商户在今年7月1日之前上線“豐食”,佣金為千分之三;在此後上線的佣金也只有2%,而其它外賣平台佣金比例普遍在8%-20%之間。

(圖 / 豐食小程序)

可別小看這些吸引商户的“把戲”。

對中小餐飲商户來説,餐品原材料、房租、燃氣、水電和人工等成本高,折算下來毛利很低,因此平台佣金幾乎就成為商户們的“生死線”。而對大品牌來説,入駐“豐食”即便流量不如美團、餓了麼,但也不構成多少損失,不過是多上線一個平台罷了。

截至目前,已有德克士、和府撈麪、雲海餚及真功夫等多家連鎖品牌入駐“豐食”。

此外,平台內還有“豐食邀你一起瓜分500萬”活動——推薦企業在6月30日之前消費累計達1000元即獎勵推薦人500元豐食餘額,可在平台內進行消費。

在多重刺激下,順豐無疑會成為餐飲商户們的第三條路。

更重要的是,佈局外賣業務也是順豐出於自身優勢的考量。餐飲配送大多集中在午餐和晚餐這兩個時間段,而在其餘時間裏,這些閒置運力可以重新聚焦快遞配送這項主營業務。

另一方面,順豐此前一直靠高端商務件打開B端市場,並將不少大企業發展成客户,未來這些高端客户都是順豐拓展團餐業務的基礎。因此,外賣生意對順豐而言是有不小想象空間的。

除了與美團、餓了麼進行錯位競爭外,順豐盯上團餐業務,背後還有哪些考量?

據艾媒諮詢數據,2019年中國團餐市場規模高達1.5萬億元,預計2020年中國團餐市場規模將增長12.67%,總規模將達到1.69萬億元,在餐飲市場的佔比將提升到35.65%。

(圖 / 艾媒諮詢)

尤其在疫情之下,團餐的價值被重新發掘,無接觸配送也被提上日程。

早在今年2月,美團、餓了麼等平台就聯合多方機構,分別發起“放心工作餐直供”“企業團餐安心送”行動,為復工企業提供無接觸配送服務。

“疫情期間員工用餐只能點外賣,即便有食堂也不讓聚集,都是打包到各自的工位吃,所以這個場景已經很好地教育了用户,並且形成了一定的習慣,這對順豐團餐業務是一個利好消息。”某互聯網企業員工劉醒(化名)告訴「子彈財經」。

在他看來,如果一些企業本身就將團餐作為員工福利,順豐可以藉助這些互聯網企業切入形成勢能。

團餐市場雖然規模龐大,但行業集中度不夠,可見業務“易守難攻”,而這也無疑會給順豐發展團餐外賣的業務帶來一定的挑戰性。

據中國烹飪協會數據,目前整個團餐行業99%的企業年營收不足1億元,團餐行業前十強企業集團的營業收入合計超過550億元,前十強的市場集中度約為5%,遠低於歐美日韓等國家。換言之,行業裏缺乏巨頭企業,大多是小企業林立的狀態。

而從業務本身考慮,團餐要求企業主體有集體用餐配送、食品安全以及管理資質,且對制餐商家要求很高,對跨界經營的順豐來説,管理方面已經有不小的挑戰。

另外,順豐想從美團、餓了麼手中搶奪商家絕非一日之功。“已有的外賣平台最初都是通過原材配送和補貼打商家,再利用商家吸引C端。”一位業內人士告訴「子彈財經」。

這意味着除了已有的大品牌之外,順豐如果沒有流量優勢,想靠低佣金建立起中小商家體系並非易事。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入駐“豐食”的商家已經開始擔心單量不足的問題,“團餐是不是剛需還沒有定論,我們商家最擔心就是團餐只是疫情下的應激反應,未來做不長久。”

不過,最令同業者焦慮的恐怕還是順豐或將藉助B端業務發力C端。

早在2016年,順豐就與百度外賣展開合作,為部分城市的百度外賣提供配送工作。在商户端,順豐也早與麥當勞、漢堡王等品牌達成合作,為其提供配送服務。

外賣C端雖然是美團、餓了麼的主場,但順豐的“配送 ”實力和野心卻不容小覷。

順豐從團餐切入外賣領域也是無奈之舉。

創始人王衞一直試圖從快遞業務之外,找到本地生活服務的入口,這從此前順豐進軍電商領域可見一斑。

王衞在一次內部會議上的發言也可以看出他的野心,“順豐現在做電商物流是個死,不做電商物流,將來可能也是個死。”於是順豐開始發力電商物流。

早在2010年,順豐就上線了“E商圈”,一年後“順豐寶”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2012年又推出社區生鮮品牌“順豐優選”,2014年“嘿店”開業,順豐開始試水O2O......從便利店、金融業務再到新零售,順豐的觸角不少,但這些號稱“絕不能失敗的任務”最終都以失敗告終。

“不務正業”沒能給順豐帶來跨界的驚喜,相反,在核心快遞業務方面,順豐的地位開始變得岌岌可危。

(圖 / 圖蟲創意,已獲授權)

順豐從2013年開始就發力電商件。但國家郵政局公佈的數據也顯示,從2010年起順豐的市場佔有率開始不斷下滑:從2010年的18.8%一路下滑至2017年7.6%,2017年至2019年其始終保持着約7.6%的市場份額。

“通達系”背靠阿里和拼多多的電商訂單一直在發力下沉市場,京東物流和達達合併後,除了京東商城的商務件外,還承包起3公里內的短途配送訂單,順豐配送往日的速度優勢正在被消解。

順豐不得不向現實妥協,加入了“價格戰”。

2019年5月,順豐推出針對電商平台及客户的特惠專配等新服務產品,每單特惠件的價格在5元-8元之間。這一妥協雖然給順豐業務量帶來顯著增長,但特惠價也意味着企業利潤率提升困難。

2017年-2019年,順豐集團的毛利率分別為20%、17.9%和18%,淨利率分別為6.7%、5%和5.2%。

短期快遞業務承壓、快遞同行之間的競爭傾軋,都讓順豐迫切需要尋找出新的業務增長極。

而進軍團餐外賣並不是唯一一招。早在2019年初,順豐就發佈了“順豐同城急送”品牌,聚焦本地化多元場景,提供餐飲外賣、商超、生鮮、蛋糕和鮮花等即時配送,類似美團跑腿業務。

前段時間,豐巢針對超時快件收費也更多是出於止損的考慮,畢竟豐巢背後就是順豐。

如今,快步入局外賣後,順豐在配送行業的牌局上已經亮出了不少“底牌”,這將是頭部玩家間一場的“明戰”。然而,團餐行路難,順豐想靠一條腿走路必然不成,但四處撒網,是否又將變成另一場“無謂的進攻”?

*文中題圖來自:圖蟲創意,已獲授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380 字。

轉載請註明: “雙王”爭霸 :順豐能否成為美團剋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