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的鏡子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幾何小姐姐”(ID:jihexj),作者:婷婷的勇敢世界,36氪經授權發佈。

瘋狂的鏡子

2歲的中國智能健身鏡品牌FITURE,4月14日宣佈完成B輪3億美元金額融資,此前他們已經完成了金額為600萬、6500萬、2000萬美元的融資。

消息在資本圈和健身圈飄蕩:雖然每月只有幾百台的出貨量,但估值,正在以從業者都難以理解的程度飆升。據一位接近FITURE的CEO透露,本次估值在上一次融資的基礎上,又翻了兩倍。

一個普遍的共識是,2020全球疫情之後,全球家庭健身場景迎來了極大的上升。圍繞家庭健身,從業者、資本和跨界者正在悄然入場。就拿健身鏡概念來説,FITURE之後,還有二三十種其它品牌的鏡子,正在路上。

資源扎堆的高概念資本項目背後,是誰的機會?鏡子為何而瘋狂?

01美國鏡子

鏡子的故事得從大洋彼岸的幾個健身品牌開始説起:美國家庭動感單車品牌Peloton疫情之後數據暴漲,迎來了大幅盈利。2歲的健身鏡品牌Mirror,被當紅炸子雞運動品牌lululemon注資5億美元收購。

大環境+高概念+大公司多重背書,Mirror在海外迅速出圈。和Peloton類似,作為硬件載體,這面尺寸為132cm *56cm*3.5cm的可掛牆鏡子,佔地不大,以免打擾的存在體驗,提供了到家場景的一些健身內容交互和服務。

科技發展到今天,交互和算法在技術上並沒有多高的門檻。這種人vs家居硬件的交互技術,10年前,微軟的x-box裏早有呈現。但人們還是為新sku帶來的“新概念”興奮:家庭健身需求還在飆升,家居場景裏某個常用的物件,以增值服務的模式附帶了健身的功能。

邏輯上,這產品背後的深層價值是技術進步之後,交互順暢的、可到家的內容和服務。鏡子被服務選為載體之一。這個場景下的內容和服務,同樣也能搭載於其它家居硬件上。

但美國媒體吹起牛來毫不嘴軟:他們説,Mirror是一款具有創新力的產品,2018最佳發明( TIME),讓家庭跑步機頓時失去用武之地(華爾街日報),健身行業最具顛覆性的設備(vogue)。另外還有一些利益相關的人,比如Mirror的早期投資者之一,Spark Capital合夥人Kevin Thau認為,“Mirror是在發佈新品類”。

02中國鏡子

中國版Mirror是從FITURE開始的。

查閲FITURE近兩年的公開表達發現,他們並不想跟Mirror對標,理由是Mirror的單向交互體驗並不夠好。看起來更想對標更有積累的老牌子單車品牌Peloton,後者是以內容+硬件模式,靠強內容和服務贏得了美國中產用户的心,風靡全球。

內容的戰略意義,再次被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位置。

此前,FITURE甚至公開宣佈“我們本質上是一家內容公司”,但新團隊進入新領域,此前沒有積累,講一個自己尚在從零到一過程中的東西是需要底氣的。尤其是對於健身內容這樣一個,會影響到用户身體健康,因此需要長時間積累、測試、驗證、校對的行業來説,慢一點,是常識。太快了,迅速地到達和頃刻的覆蓋,用户就要質疑你的質量了。

為了建立信任,FITURE團隊在過去一年多的對外表達中,在顆粒度很細的一些層面,強調了團隊在內容製作和投入上的一些細節。在最新的發佈會上,他們再次宣佈“打造全球最大最全的智能健身原創內容庫”。

這或許會讓國內健身內容TOP團隊Keep和Fit 有些尷尬。這兩家公司創立至今,在長達六七年的時間裏專注內容。一個成為國內健身領域流量最大的健身平台,由內容衍生到了硬件和服務。一個以全球前沿理念精品在線內容+在線超級私教業務被業內口碑認證,成為華為、海爾等硬件廠商爭搶的內容合作伙伴。

“硬件+內容+服務+ AI”的概念由產品的設計者和運營者講起來複雜,但是在用户體驗層面,其實就是一個有服務的硬件。這其中,服務帶來的用户體驗是最重要的。至於這個服務是由怎樣的AI算法生成,用户不需要理解。

瘋狂的鏡子

FITURE在北京新開的旗艦店

我們的工業和技術發展到今天,硬件實力是很成熟的,幾乎所有品牌都可以找到最好的代工廠。AI算法層面,會由於積累和測試節奏的不同帶來一些參差,但沒有一家可以因為自己的算法佔據絕對的領先和優勢。拆解下來,用户可以感知的,品牌方唯一能夠在未來形成護城河的,就是內容了。

相對於老牌玩家,新品牌FITURE在內容方面沒有絕對優勢。揚長避短,他們在產品定位和傳播策略上走了高舉高打的“高概念“路線。

CBD旗艦店展示,知名健身ip,客座明星教練,知名音樂學院背景的人來做配樂等,一大堆有記憶點的概念組合在一起出來的產品到底怎樣,或許只有真的花錢嚐鮮購買了FITURE產品的用户,以及口碑穩定後,未來不斷增長的新用户,才有真正的發言權。

03頭部玩家

健康健身領域的頭部玩家,繞不開Keep和樂刻。

這兩家公司2015年創辦至今,拿到了這個行業裏最高的估值和融資。其實兩家的最新融資差不多同期到賬,區別只是一家對外公開宣佈了,另外一家沒有宣佈。

Keep此前的業務因為內容和流量而擅長“到家”,有500多家門店的樂刻繞不開“到店”。眼下FITURE當前, 戰略上Keep和樂刻可能都要做鏡子。有了鏡子這個介質,戰略上樂刻能更好的拓展“到家”場景。

而對於IPO傳言頻頻的Keep來説,多一個“中國版Mirror”能更方便美股市場理解Keep。FITURE起初既沒有內容又沒有流量就做了鏡子,Keep有內容有流量還有很好的品牌和羣眾基礎,此前做跑步機做手環,在硬件方面也沒少交學費,從積累的角度,Keep做鏡子還是相對有優勢的。

樂刻的佈局還有可能追溯到更早一些時間。去年底,杭州樂刻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去年底被曝出注冊了健身鏡相關商標。更早一些時候,他們還悄悄收購了業內一家擅長算法的技術型公司。

也不排除Keep和樂刻之間此刻正在暗暗較勁,看誰家的產品先出來。

瘋狂的鏡子

智能健身鏡產品,所需的核心實力包括了在線內容,硬件和軟件及關聯算法。Keep和樂刻的鏡子團隊,圍繞這些元素展開工作的時候各有糾結。

Keep的糾結和時間花在了硬件方面。不同於Mirror和FITURE,Keep的鏡子產品設計更復雜,除了鏡子的鏡面本身,據傳他們還設計了一個可以腳踏感應的外設裝置。正是加入了這個複雜的裝置,在硬件開模生產和製作的過程中,要消耗更多的時間,計劃在2021年第三季度上線。

樂刻的核心焦慮在內容層面。擅長線下的樂刻在在線內容上,沒有Keep那樣積累多年、成體系的可供鏡子使用的內容。他們面臨的選擇是自己做或者外面買。自己做,迎面將遇到高舉高打的FITURE,投入大量的資本、時間去磨內容上的從零到一。從外面買,行業裏能達到鏡子標準的內容團隊屈指可數。

據非公開消息,在過去的2個月中,樂刻和 Fit的核心決策團隊,頻繁輾轉於杭州和上海,就雙方的戰略合作,進行了超過3次的漫長商談。但談判結果雙方均沒有透露。

瘋狂的鏡子

跨界玩家。健身鏡概念在資本圈走紅之後,更多元的跨界玩家不請自來。

到家健身場景中的鏡子,作為介質鏈接了內容、場景和服務。這讓更多的傳統硬件廠商、供應鏈側有積累的團隊、在互聯網領域對自己算法有信心的團隊,開始組團躍躍欲試。算法團隊+硬件團隊+傳統硬件渠道的組合之外,他們會認為通過採購或合作,增加軟件層面的內容和服務補全自己的拼圖,就可以分一些健身鏡市場份額。

另一家老牌家居品牌找到Fit談跨界合作也遵循了產品找內容和服務的邏輯。不同的是老牌子家居品牌做戰略不會做單一sku,他們是基於整個產品智能家居系統的用户體驗做考慮的,定位上包括但不限於鏡子。

家居場景中,如果説必須有一塊可用於健身互動的大屏幕,除了鏡子,其實電視機也行。會更大,更高清,體驗更好。國內有品牌有實力有用户和渠道,直接就能做大屏幕交互的團隊還有華為和小米,且在華為和小米的電視屏幕裏,已經佈局了健身相關內容。

有從業者分析,巨頭一旦入場,從品牌到產品和渠道方面,都是有碾壓式優勢的。

鏡子就這樣被資本推火了,可還有很多問號亟待回答:智能健身鏡,真需求還是偽命題?中國的健身用户家裏到底是否需要且只需要這樣一面鏡子?我們到底有多少用户能買得起這樣的鏡子?這是剛需?是消費升級?還是產品設計者和運營者的自信拍腦門:“我不要你覺得,我只要我覺得”。

04真需求還是偽命題?

一個無須迴避的事實是,截至目前,健身鏡依然是一個在國外驗證過、但國內尚未驗證成功的探索產品。

資本圈的砸錢邏輯是,2021-2022年家庭健身智能硬件會迎來一波爆發期。資本氪金之下,除了Fiture以外,國內可能有多個品牌健身鏡將在2021年同時推出。

事實上中國鏡子在中國的銷量遠沒有估值層面那麼風光。

目前市面上已有的兩款產品,Fiture和JJ月出貨量分別是500台和1000台左右。前者製作精良,成本價4000+,零售價8000+,後者零售價2000+,成本價也在2000+,有從業者分析JJ已經是虧錢在賣,但品質方面差評率較高。

對於一個連接用户和服務的家庭健身智能硬件產品來説,難點和重點不是算法層面的動作捕捉識別和糾正,而是內容、數據和與時俱進的生活方式運營。售賣的角度看出貨量,運營和數據的角度還要看產品的啓動率,用户使用時長和消耗內容的付費率。

漫長的轉化漏斗之下,硬件產品的出貨量至關重要。

FITURE鏡子做得快,但 Keep把課程搬進硬件,比靠鏡子孵化一個Keep容易,尤其是在用户體量上,Keep至今仍然代表着健身行業的最高天花板。

在4月14日的發佈會上,FITURE主張居家健身“去教練化”,用AI健身軟硬件“替代”人工私教。但前面有Fit跑了三年的真人在線交流品牌“超級私教”,5000+的ARPU值和超過50%的復購率,多少説明了高標準真人教練的稀缺和不可替代。

瘋狂的鏡子

中國家庭場景的跑步機和單車買了以後難有復購。

健身這件事情本身,不是用户找不到健身方法的問題,而是用户不想堅持和無法堅持的問題。同樣作為家庭健身硬件的鏡子,商業邏輯是硬件之後想靠內容賺錢,對產品和運營的要求是極高的:它意味着鏡子在家庭場景中,需要跟沙發和電視機搶時間,佔據用户時長。

故事只能是故事。產品能不能賣出去,還是得用數據説話。

FITURE的內容策略沒有錯。雖然也有從業者評價FITURE太強調內容,“故事講小了,還沒找對路子”。但是和FITURE一樣,當前的鏡子和未來的鏡子們要解決的,依然是樸素的出貨量問題。

新消費品牌在本來就沒有在線流量的前提下,要花極其高昂的成本去做產品銷售層面的獲客。戰略上他們又必須要這樣做:尤其是對於FITURE這種,在健身領域沒有真正積累的新團隊來説,如果沒有足夠量級的出貨量,就意味着沒有用户。再好的故事,再多的內容,只停留在理想層面,沒有閉環,就沒有以後。

萬千鏡像背後,只有一個真實的世界。

最後的贏家,一定屬於有品牌,有服務,有流量,出貨多,增值服務復購率高的那一家。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455 字。

轉載請註明: 瘋狂的鏡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