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輔導作業,你會想打孩子嗎?30萬家長想買“戒尺”竟被客服勸退

由 忻素芹 發佈於 科技

開學一個多月過去了,各位輔導功課的爸媽們還好嗎?近日,網上熱傳一份《冷靜育兒報告》,報告中顯示,開學一個月,戒尺在某寶上的搜索量上升了55%。

淘寶的“戒尺”搜索界面

大量年輕父母提問:“可以拿來打孩子嗎?”“打幾下可以做好三年級的數學題?”

而很多店鋪客服還會給出温馨提示:親生的,莫生氣,深呼吸,冷靜點。

數據顯示,50萬90後搜索了戒尺,其中大部分可能是年輕的家長。但好在,其中只有16萬人下了單,剩下的34萬人可能是想想以後冷靜了下來。

不僅如此,9月份某寶上靜心字畫的搜索量飆升了59% ,許多家長冷靜下來選擇與自己和解。

輔導孩子作業到底有多難?在《1818黃金眼》的街頭採訪中,不少杭州家長都提到,教育孩子時的確會有想打孩子的衝動:

家長忍無可忍,有時也會付諸行動,但次數都比較少:

教育孩子的同時,該如何排解自己的情緒?有的杭州家長表示,我氣起來連自己都打

街頭採訪中,部分杭州家長提到,自己家中也擺了一把戒尺,充當家裏的“守護神”。 主要用途是掛在家裏警示孩子,體現出一個“戒”字。

#30萬家長想買戒尺被客服勸退# 的新聞一出,家長網友紛紛被召喚出輔導時的“恐怖回憶”:

@whytime:輔導作業之痛,可以把你送入急診室,淑女秒變潑婦。有時氣不過,真恨不得打一頓,伸手最多拍拍腦袋,但心裏已經把他打成渣了。打了孩子會後悔的,現在最多就是吼,獅子吼,夜叉吼,輔導作業要瘋掉啊啊啊啊啊!

@純子企鵝:買了把刻着“莫生氣”的戒尺,想着能提醒自己揮鞭之前三思而行!結果有時氣到彈起來根本來不及看。

@蝶變0515:每次剛剛開始都是輕聲細語,到後面就很奔潰!

@名-二月 :最近一陪學,血壓就會升高。

@時光花生:每天老婆輔導作業,我要戴上降噪耳機,和戰場一樣的肅殺氣氛。

也有網友表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家長也不想對孩子發火,但孩子不服管教,實在是不發火不行。

@萌CC是個大姐:家長也不是上來就發飆,主要是講了好幾遍,練了好多次,她還不會,而且明顯感覺是注意力不集中,才火的。

@雨與魚語欲予魚浴雨:暴躁真怪不得現在的父母

這代父母,小時候讀書學校掃地都要自己來;生了孩子,發現讀書掃地還是要自己來。連續被虐兩次,誰都會暴躁。

@tlsound:在輔導的這個問題上,不罵,不打,不行!

@很和諧君:如果好好談孩子會聽,那就不要打,如果完全不服管教,還是要打打,只不過不要太過火了。

@莊宇博:我給兒子做了一道拿手菜,老竹筍炒肉,兒子調皮的時候,我和他説:老竹筍(戒尺)會讓你知道一切。

@只是一隻魚罐頭:我覺得家裏有個唱黑臉的可以,但是不能兩個都這樣,容易造成孩子在外面有事情不願意和家裏溝通。作為過來孩子,我覺得如果孩子太難管了可以打(我現在想想我中學時候真的太皮了,我都想打我自己),但是不能逮哪兒打哪兒,打手心屁股,而且打完了還要有安撫政策,以防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還有一部分網友並不認可打罵的教育形式,認為會對孩子身心造成影響。更何況,孩子親生的,基因不就是來自爹媽

@熱心市民陳女士-_:我也有個一年級的娃,我輔導作業也心急火燎,不過不打。因為我想想,這娃就是我親生的,才會這麼難輔導,自己啥智商,就生啥智商的孩子。要揍就揍自己,也不能揍自己爸媽生自己這麼笨啊。然後這樣想就不氣了,只要她端正態度把作業寫完,實在不會就直接告訴她答案。

@Sounlucky:小孩都這樣,不更能説明小孩這個年齡的天性如此?多反思反思自己吧,別把自己幾歲的時候美化得太聰明,孩子也是你和你選的爹媽的基因。

@不是時尚是格局:教孩子遇事都要用暴力解決嗎?

@不列顛海盜100:我就想問這些父母是把自己孩子當人還是寵物。如果是人有沒有和孩子談過心,如果談過真的不會這樣做,上小學的孩子已經明白很多道理了。

你家買了戒尺嗎?你會怎麼使用它?

輔導作業時,你會有想打孩子的衝動嗎?

延伸閲讀:

爸爸“漸崩式”輔導作業火了!家長:九九四十五 換你你生氣不?

去年,一組爸爸陪娃寫作業的視頻火了。視頻中,平時理性的爸爸們在輔導孩子作業的過程中心態逐漸崩潰,紛紛進入了“自暴自棄”的狀態,有的已經被氣到管自己兒子叫哥了。

都説“不寫作業母慈子孝

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各家都有陪娃學習的辛酸史…

平常看別人輔導作業咆哮

總提醒要剋制剋制

結果輪到自己上場

……

“吼”百害無一利,“零吼叫”輔導作業又難堅持?家長需學這四招

“這麼簡單不會做,你幹什麼吃的?”“這麼笨呢,説幾遍了不會記?”……每當輔導孩子的作業,不少家長就不自覺開啓了“吼叫模式”,甚至患上“恐輔症”。一組家長“崩潰吼叫式”輔導作業的視頻更是在網上久傳不衰。

不寫作業母慈兒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如此難題如何破解?專家認為,長期吼叫對於孩子身心發育和成長無益,建議家長客觀看待作業性質,少吼孩子,同時逐漸嘗試“零吼叫”。

“家長也知道‘吼叫式’輔導作業不對、孩子壓力大等,但就是控制不住,根本原因是競爭和評價機制造成的。”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孫宏豔説。她認為,眼下孩子的成績跟很多東西掛鈎。比如,將來要讀的學校、未來的工作等。“根本上還是競爭和評價的‘指揮棒’指的方向不對。”

在孫宏豔看來,“吼叫式”輔導作業“有百害而無一利”,對孩子的行為、情緒、心理、精神等都會帶來負面影響。行為上,動不動對孩子“吼叫”,將遏制孩子的創造力。“容易把孩子的好想法嚇回去。輕鬆愉快的氛圍,將促進學習。”情緒上,家長的吼叫可能造成孩子焦慮、膽小、抑鬱、晚上睡覺不踏實等;心理方面,長期“吼叫”將降低孩子自信,厭惡學習。“人對自我的判斷其實來自於別人的評價。爸媽總是訓斥,慢慢就降低了其自信,強化了自卑。”精神方面,精神狀態不好,焉頭搭腦、唯唯諾諾,甚至可能受到精神刺激。

那麼,家長在輔導孩子作業時,究竟該用什麼姿勢呢?孫宏豔給了四點建議。

首先,最根本的是家長要轉變對作業的認知觀念。“不會有哪次作業影響和改變人生”,把作業看成只是學習的診斷手段,心態就會好一些;第二,家長要學會自我情緒管控。“想發火時,不妨深呼吸三次,或者出去走一下;又或者,滯後三分鐘再與孩子説話。”第三,做減法。“暴怒和情緒差是一種壞習慣。矯正壞習慣要用‘減法’。比如原來一週‘吼’五次,制定目標要求自己下週‘吼’兩次,慢慢遞減直至‘零吼叫’。”最後,家長要真正給孩子具體的幫助,而不是停留在嘮叨和訓斥上。“教育是一個‘三分教,七分等’的過程,需要提供具體的方法,更要等待孩子成長。比如怎樣改掉馬虎的習慣,怎樣讓孩子動感統合,眼看的和腦袋想的,協調錶達到筆尖上。”

(原標題:30萬家長想買它,竟被客服勸退?杭州爸媽説出大實話)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錢江晚報 央視新聞 北京晚報

流程編輯:u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