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陸續公佈,透露哪些信號?
隨着“十三五”科技創新規劃收官,“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正陸續公佈。
2月4日,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公佈了關於對“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戰略性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等12個重點專項2021年度項目申報指南征求意見的通知。在此之前,科技部已經公佈了3批年度項目申報指南征求意見。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設立和實施,為我國“十三五”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支撐引領作用。那接下來“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將有哪些部署?今年的重點專項又將聚焦哪些領域?
“十四五”總體佈局
重點專項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組織實施的載體,聚焦國家重大戰略任務、以目標為導向,從基礎前沿、重大共性關鍵技術到應用示範進行全鏈條創新設計、一體化組織實施。
2015年,按照“自上而下”頂層設計與“自下而上”需求徵集相結合的原則,在徵集近2700項研發任務建議的基礎上,凝練形成了“十三五”總體任務佈局,先後啓動實施了“幹細胞及轉化研究”“新能源汽車”“七大農作物育種”“數字診療裝備研發”等60多個重點專項。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基礎前沿領域孕育重大突破,交叉融合態勢更加明顯,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相互帶動作用不斷增強。
科技部2020年初發布的《關於開展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十四五”重大研發需求徵集工作的通知(補充説明)》指出,面向“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組織實施將進一步深化項目形成機制改革,瞄準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大科技需求,突出自主創新補短板、挖潛力、增優勢的戰略重點,強化需求導向、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有效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加強科技創新統籌部署,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持續提升科技創新的供給能力和效率。
具體來看,“十四五”重大研發需求徵集面向重大戰略基礎前沿,以及能源、交通、信息技術、製造、材料、空間技術、農業、資源環境與海洋、生物醫藥與生命健康、社會事業與公共安全等領域,主要徵集各項強國戰略、新興產業增長點、高質量發展和民生改善、關鍵核心技術競爭力以及國家安全,迫切需要通過科技創新予以破題和解決的重大需求,特別是針對具體應用場景的協同攻關需求。
根據科技部最新的公開信息,科技部2020年初面向67個部門地方和2400多家科研單位,徵集了1.6萬份重大研發需求,為凝練形成“十四五”重點專項動議提供了重要參考;同時,形成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十四五”總體佈局,已經國家科技計劃管理部際聯席會議全體會議審議通過。
一位參與“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科研人員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重點研發計劃是進行全鏈條設計,最終希望有重要基礎原創成果與面向應用的產出落地。重點研發計劃在設立之初是按照不同領域部署的,不能簡單地把每個專項歸為基礎研究或是應用研究。一些重點專項既包括了基礎研究,也包含突破共性關鍵技術的應用研究。每個專項都是進行全鏈條創新設計的,部署基礎研究、重大共性關鍵技術、應用示範等研發階段的任務。
上海交通大學副教授朱磊曾在2016年拿到了重點專項青年項目資助。他告訴記者,重點專項在立項之初就會設定一個完整的實施方案,根據項目實施週期,每年發佈當年的申報指南,每一年的指南代表支持的方向以及設置的指標,在申請項目時申請人/單位還是比較自由的。
朱磊表示,後續新立項的重點專項基本代表着國家產業的支持方向。
今年瞄準哪些方向
從1月28日至今,科技部共公佈了4批48個“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2021年度項目申報指南征求意見。相關重點專項2021年項目實施中,擬積極探索“揭榜掛帥”、部省聯動等新型組織實施模式,研究設立青年科學家項目。
比如,2月4日公佈的12個重點專項2021年度項目申報指南征求意見,包括戰略性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深海和極地關鍵技術與裝備、生物安全關鍵技術研究、診療裝備與生物醫用材料、重大自然災害防控與公共安全等;2月3日公佈的12個重點專項,包含了農業生物重要性狀形成與環境適應性基礎研究、動物疫病綜合防控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工廠化農業關鍵技術與智能農機裝備等。
2月1日公開的18個重點專項,包括氫能技術、儲能與智能電網技術 、新能源汽車、交通基礎設施、高性能計算、地球觀測與導航等;1月28日公佈的6個重點專項,包括數學和應用研究、幹細胞研究與器官修復、生物大分子與微生物組、物態調控、國家質量基礎設施體系、基礎科研條件與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研發。
目前首批啓動重點專項2021年第一批部署的任務,涵蓋了交通、信息技術、製造、材料、生物醫藥與生命健康等重點領域。
比如,“工業軟件”重點專項2021年度項目申報指南(徵求意見稿)提出,到2025年, 引領現代製造業發展的新模式、新平台、新體系和新業態逐步形成,核心工業軟件基本實現自主可控,基於工業互聯網的工業軟件平台及數字生態逐步形成,工業軟件自主發展能力顯著增強,推動製造業產業生態創新以及技術體系、生產模式、產業形態和價值鏈的重塑。2021年度指南擬圍繞製造業數字生態及基礎前沿技術、產品生命週期核心軟件、智能工廠技術與系統、產業協同技術與平台4個技術方向,啓動17個指南任務。
“智能傳感器”重點專項2021年度項目申報指南(徵求意見稿)則提出,2025年實現傳感器創新研製支撐能力明顯改善,產業鏈關鍵環節技術能力顯著增強,若干重點行業和領域的核心傳感器基本自主可控,專項引領傳感器產業可持續規模化發展。2021年度指南擬圍繞智能傳感基礎及前沿技術、傳感器敏感元件關鍵技術、面向行業的智能傳感器及系統、傳感器研發支撐平台4個技術方向,啓動28項指南任務。
而在交通領域的“新能源汽車”,該重點專項2021年度項目申報指南建議(徵求意見稿)提出的目標是,堅持純電驅動發展戰略,夯實產業基礎研發能力,解決新能源汽車產業卡脖子關鍵技術問題,突破產業鏈核心瓶頸技術,實現關鍵環節自主可控,形成一批國際前瞻和領先的科技成果,鞏固我國新能源汽車先發優勢和規模領先優勢,並逐步建立技術優勢。2021年度指南擬在能源動力、電驅系統、智能駕駛、車網融合、支撐技術、整車平台6個技術方向,啓動19個指南任務。
雖然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迅速,但目前該領域科技創新仍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比如,某些基礎性問題和底層技術還沒有完全搞清楚,具備性能躍升的前沿技術成果還不多;電動汽車冬季性能受限、整車安全、大功率燃料電池缺乏等核心技術瓶頸問題。
在1月召開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1)高層論壇上,科技部部長王志剛演講時強調,過去十多年間,我國電動汽車的發展特別是電動汽車科技創新取得了顯著成績,未來發展不要因為面臨的問題和短板,特別是不能因為科技創新沒有跟上而起大早趕晚集。
王志剛透露,關於“十四五”新能源汽車科技創新,科技部堅持圍繞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堅持“純電驅動”發展戰略,堅持“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的發展方向,按照新“三縱三橫”總體佈局,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新能源汽車”重點專項為牽引,並行推進多條技術路線研發,圍繞產業鏈、供應鏈關鍵環節、關鍵領域、關鍵產品,佈局補短板和建長板並重的創新鏈,從能源動力、電驅系統、智能駕駛、車網融合、支撐技術、整車平台等方面支持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