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性和競爭力

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性和競爭力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也是統籌發展和安全的需要。不久前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明確強調,要圍繞暢通經濟循環深化改革,在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等方面推出更有針對性的改革舉措,促進各項改革融會貫通、系統集成。如何聚焦影響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風險點和制約競爭力提升的短板弱項,提升我國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和現代化水平,重塑產業國際競爭新優勢,是構建新發展格局需要着重思考的問題。

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

產業鏈供應鏈既是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國內大循環的“底盤”,也是打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傳動軸”。“底盤”不穩不安全,新發展格局就難以構建起來;“傳動軸”動力不足、缺乏競爭力,我國參與國際循環就難以行穩致遠。

首先,產業鏈供應鏈競爭力強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揮勞動力成本、市場需求等優勢,深度融入世界經濟,建成了門類完整、規模最大、競爭力強的工業體系,成為全球第一製造業大國和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一環。近年來,隨着人口紅利逐漸減弱,我國製造業的傳統優勢減弱,勞動密集型產業加快向外轉移,製造業發展面臨雙重壓力,不僅中高端領域受到發達國家“再工業化”和振興製造業的挑戰,而且中低端環節面臨周邊中低收入國家加大承接產業轉移的威脅。面對挑戰,只有提升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競爭力,重塑製造業新優勢,才能為我國在更高層次參與國際競爭、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提供有力支撐。

其次,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保障。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求暢通從生產、流通、分配到消費各個環節的循環,生產和流通是循環的起點和基礎。在分工日益細化的今天,商品的生產和流通主要由產業鏈供應鏈來完成。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產業鏈供應鏈跨國佈局和分工合作是普遍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產業鏈供應鏈的風險,需要各國密切合作確保順暢運行。然而,近年來,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化遭遇逆風,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面臨重構,新冠肺炎疫情加速這個變局,全球經濟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強,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運行面臨重大威脅。面對國際形勢變化,只有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才能做到在關鍵時刻國內生產和供給不會受到影響,在極端情況下經濟能夠自我循環。

突破四個挑戰 實現自主可控

要看到,按照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要求,我國重點領域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不強,部分關鍵核心技術安全隱患較大,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性和競爭力面臨諸多挑戰。

一是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嚴重受制於人。科技是大國博弈的焦點,關鍵核心技術是產業發展的命門,是重中之重。雖然我國工業門類齊全、產能龐大,製造業增加值佔全球比重超過28%,貨物出口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但從貿易結構看,我國出口主要以中低技術、低附加值產品為主,高端技術、高附加值產品高度依賴進口,2020年我國芯片進口額高達3500億美元。特別是在基礎材料、基礎零部件、關鍵設備、科學實驗儀器儀表、工業軟件等領域,我國供給短板明顯,“卡脖子”技術較多,安全隱患較大。

二是產業鏈供應鏈共生髮展的生態尚未形成。在產業相互滲透、交叉融合的現代經濟中,單靠產業鏈某個環節單兵突破,難以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和競爭力水平,需要整個鏈條上中下游密切合作、協同發力。目前看,我國很多產業鏈前後向關聯不夠緊密,上下游協同創新能力有待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共生髮展的生態尚未形成。以集成電路行業為例,很多地方企業發展所需的關鍵材料和大量危化品原料在本地和周邊地區找不到配套企業。

三是高端專業人才供給和儲備不足。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性和競爭力,最終要靠專業化人才。受體制機制、社會環境等多種因素影響,我國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人才儲備不足且流失較為嚴重。與此同時,受收入、户籍制度等因素影響,製造業人才流失也比較嚴重,部分高技能人才流向金融、信息服務業後收入至少翻倍,製造企業招引高端人才更加困難。

還要看到,目前我國科技國際合作面臨嚴峻的外部環境。近年來,個別國家為保持科技競爭優勢、控制國際競爭的制高點,不惜成本和代價對我國進行科技圍堵,企圖遏制我國的科技進步,打壓我國高科技產業發展,我國與發達國家開展科技合作面臨的挑戰增多。

堅持系統觀念精準施策

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性和競爭力是一個系統工程,要抓住我國疫情防控得力、經濟率先恢復的有利條件和個別國家技術封鎖帶來的倒逼機制,堅持系統觀念,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聚焦靶心,精準施策,不斷增強我國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和競爭力,為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

一是整合科技力量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建立高風險領域的“卡脖子”技術清單,因“技”制宜,分類施策,採取“掛圖作戰”和“揭榜掛帥”等政府推動和市場化相結合的方式,強化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利益綁定與戰略合作,以科研院所和領軍企業為主導,聯合產學研用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加快攻克基礎材料、基礎零部件、關鍵裝備、工業軟件等領域的“卡脖子”技術。同時,要全面認識到,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不僅僅侷限於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和短板環節,更為重要的是要推動全鏈條協同創新和整體升級,通過加強全產業鏈創新能力建設,提升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和現代化水平。

二是鍛長補短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一方面要鍛造長板,在我國處於領跑地位、有望形成戰略反制的高鐵、電力裝備、新能源、通訊設備等新興產業領域,進一步拉大技術差距,鞏固領先優勢,鍛造一批具有威懾力的“殺手鐧”技術譜系。另一方面要補齊短板,對我國短板弱項突出的重點產業鏈供應鏈,積極推動補鏈強鏈,特別是在斷供風險較大領域構建必要的備份系統和多元化供給方案,增強產業鏈供應鏈彈性韌性。同時,要加強區域統籌,綜合考慮發展需求和現實條件,強化“窗口指導”,防止無序投資和無序競爭。

三是強化產業鏈供應鏈協同創新的人才支撐。人才是破解核心技術“卡脖子”、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性和競爭力的關鍵。一方面,聚焦構建產業鏈供應鏈共生髮展的產業生態,通過“強基計劃”等多種方式,大力培養國內高端人才。另一方面,通過“築巢引鳳”,在子女上學、就醫養老、薪酬制度等方面,創造“類海外”的發展環境,吸引加大海內外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回國創新創業創造,同時也可以“靠鳳築巢”,在海外建立一支為我所用的高端人才隊伍。

四是以高水平開放推進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實踐證明,在全球化時代,產業鏈供應鏈越開放越安全,因為只有開放競爭,產業鏈供應鏈才有發展活力。為此,要拿捏好科技自立自強和開放合作的關係,既要堅持底線思維,加強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自主創新,加快構建自主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牢牢掌握產業安全的主動權;又要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以高水平開放深度融入全球經濟中,加強與一切友好國家的產業鏈供應鏈合作,有效化解個別國家對我國的打壓限制,做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的維護者和深化合作的推動者。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成本調查中心主任 黃漢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04 字。

轉載請註明: 傾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性和競爭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