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新基建風口下 鋰電池多個細分應用市場迎“藍海”

摘要: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重點提及的“建設充電樁”、“推廣新能源汽車”都與鋰電產業發展密不可分,其實,“拓展5G應用”也將是鋰電池應用加快滲透,擴大投資規模,拉動新型消費的新契機。

進入2020年,各種電池技術競爭不斷升級。但不可否認的是,鋰電池技術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難以被顛覆。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重點提及,要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5G應用,建設充電樁,推廣新能源汽車,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

眾所周知,“建設充電樁”、“推廣新能源汽車”都與鋰電產業發展密不可分,其實,“拓展5G應用”也將是鋰電池應用加快滲透,擴大投資規模,拉動新型消費的新契機。

“拓展5G應用會給鋰電產業帶來高速增長,將進一步擴大鋰電池的應用範圍,鋰電池的市場需求將有巨量增加。”中南大學化學電源與材料研究所所長唐有根對電池網表示:首先,5G應用將推動社會電動化、智能化發展,5G通信及大規模移動電源和分散儲能將快速增長,儲能型鋰離子電池將有新的增量;其次,5G應用將加快智能汽車的發展,推動電動汽車的大規模普及,直接拉動動力電池的市場需求;最後,5G應用將使手機、電腦、日用電器等消費電子產品進一步發展,消費類鋰離子電池將迎來新一輪增長。同時,5G應用也將推動智能家居、智能小區、智能社會服務及各種移動機器人的快速發展,配套鋰電池的需求將大幅度增長。

5G通信及儲能用鋰電池

目前全球眾多國家都在加速5G商用,5G基站等“新基建”資本投入持續升温:中國移動2020年資本開支落地,其中5G相關的資本開支約1000億,佔比55.6%;中國鐵塔2020年資本開支預計中,總數280億中有178億是5G相關資本開支。國信證券預計2020年5G建設大規模啓動,2021-2023年進入高峯,2024-2025年逐漸成熟。

“現在,我們每一週大概要增加1萬多個5G基站。4月,5G用户一個月增加了700多萬,累計超過了3600萬户。”5月2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通過網絡視頻方式接受採訪時透露,從今年以來,加快了5G建設速度。

5月19日,華為無線產品線副總裁甘斌也在華為第17屆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表示,目前全國已完成20萬站5G基站建設,預計到今年年底,將會建成5G基站80萬站,覆蓋全國超過340個城市。

隨着5G基站加快建設,通信5G用鋰電池市場也正迎來大幅增量。2020年,僅中國移動與中國鐵塔發佈的磷酸鐵鋰電池組產品招標就接近4GWh。

4月27日,中國移動2020年通信用磷酸鐵鋰電池產品集中採購項目開標,中天科技、海四達、雙登集團、億緯鋰能、南都電源、雄韜電源、光宇電源、力朗電池8家企業中標。

5月25日,中國鐵塔2020年備電用磷酸鐵鋰蓄電池組產品集約化電商採購項目中選結果公示發佈,雙登集團、南都電源、智泰新能源、鵬輝能源、中天科技5家企業預中標。

以上兩個鋰電池集中採購項目,預計總金額均超13億元。此外,中國聯通與中國電信也已宣佈,今年將聯合集採不少於25萬座5G基站,預計鋰電池行業將再迎超10億元的大單。

5G智能網聯汽車用鋰電池

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小康汽車董事長張興海等多位代表紛紛建言5G技術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

4月24日,華為聯合一汽集團、長安汽車、東風集團、上汽集團、廣汽集團、北汽集團、比亞迪、長城汽車、奇瑞控股、江淮汽車、宇通、賽力斯、南京依維柯、T3出行等首批18家車企,正式成立“5G汽車生態圈”。

4月中旬,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2020年智能網聯汽車標準化工作要點》,對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的標準化與階段性任務作出了批示。工作要點指出,2020年是完成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建設第一階段目標的收官之年,也是下一階段工作謀篇佈局之年。

在此之前,國內上汽榮威、廣汽新能源、長城汽車、新寶駿、威馬汽車等多家車企早已佈局5G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各地政府及車企也陸續開始設立5G智能網聯汽車示範區、開建5G智能網聯汽車示範線路。

電池網注意到,從車企的佈局來看,目前已曝光的5G智能網聯汽車量產車型均為新能源車,作為5G汽車爆發關鍵年,今年內多款量產車型將陸續上市。

此外,近日發佈的《IDC全球智能網聯汽車預測報告》顯示,可以連接第三方服務平台的車輛以及配備嵌入式移動網絡的全球智能網聯汽車出貨量,在2019年達到5110萬輛,與2018年相比增長了45.4%。IDC預計,到2023年,全球智能網聯汽車的出貨量將進一步增至7630萬輛,年增長率為9.3%。

現階段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應用還處於初級階段,但隨着5G智能電動車型出貨量的增長,鋰動力電池的市場需求也將隨之擴容。

消費電子及智能家居產品用鋰電池

研究機構Markets and Markets發佈報告稱,今年全球鋰離子電池市場需求將達到442億美元,到2025年將增至944億美元,期間年複合增長率達16.4%。從容量範圍來看,3,000–10,000mAh有望在預測期內以最高年複合增長率增長,尤其是在消費電子、電動汽車、航空、國防以及電力工具等行業。消費類電子產品和智能手機的不斷增長的市場對高功率電池的需求不斷增加,這些電池可以使設備長時間運行,同時由於具有大屏幕和後備電源,可以提供最佳的設備體驗。

研究機構EVTank發佈的數據顯示,2019年小型類鋰離子電池出貨量46.5Gwh,同比增長23.3%,主要原因在於電動工具、電動自行車、吸塵器等領域用鋰電池在2019年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另外,智能手機尤其是5G版智能手機的增長也帶動了小型類鋰離子電池出貨量的增長。

在企業方面,2019年,欣旺達消費類鋰電池實現收入185.46億元,同比2018年增長24.27%;德賽電池2019年實現營收184.43億元,同比增長6.92%,公司營業收入中來源於消費電子鋰電池相關產品的收入佔比約90%。

2020年,隨着5G時代的到來,消費電子及智能家居產品載電量的需求也越來越高,體積要求越來越小,使用壽命越來越長,電池的技術升級、產品換代、市場擴容等多個方面也將提速。

不過,雖然在5G新基建的風口下,以上鋰電池應用市場前景可期,但在起步初期,市場拓展並非易事。

例如,上文提到的中國移動2020年通信用磷酸鐵鋰電池產品集中採購項目,在中標的企業中,投標單價最低約為0.66元/Wh,最高約為0.74元/Wh。對於這樣的價格,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價格遠低於預期。

“部分鋰電池產品超低價中標,一方面是由於技術進步,使電池成本降低,另一方面是企業的市場營銷策略。”唐有根也認為,“沒有盈利的市場行為是不可持續的,市場規範將使電池企業迴歸正常發展。5G通信用鋰離子電池市場前景看好,但國內鋰電池產能巨大,競爭無可避免。”

“0.66元/wh=2.112元/Ah ,磷酸鐵鋰正極 石墨負極 電解液 集流體 外殼附件等電池材料的成本價也許就不只0.66元/wh,再加上人工、水電、折舊,我想就不用細算了,總而言之是不掙錢的。”在中俄新能源材料技術研究院院長王慶生看來,低價競爭是導致電池質量和性能無法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王慶生認為,5G市場所覆蓋市場和產品最後還得靠性能和產品技術做支撐,市場還是會細分化,給便攜數碼、智能家居、遠程操控、無人駕駛、驅動裝備、基站備電等領域帶來新的市場空間,但這也對電池性能與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同細分市場產品定位定價也是不一樣的,不會只靠拼價格來贏得市場話語權。”王慶生表示,高安全、高倍率、高容量、長壽命、小體積、寬温度全能型電池更加備受關注是電池界的共性問題,高品質電池市場容量依舊較大。

王慶生進一步舉例説,5G智能網聯的未來發展在智能控制、人臉識別、智能避讓、無人駕駛、網絡服務等方面帶來了高速、精準、個性化,帶動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新趨勢,但不論是5G智能網聯汽車還是現今的電動汽車對鋰電池功能、性能、安全都是一樣的要求甚至會更高些要求。“對於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推動是否產生更多的影響,這要取決於5G市場產品的應用性能和大眾的接受度,不見得都會喜歡,因為過於繁瑣的操控起碼不是中老年的最愛;另外,網聯汽車的穩定性安全性是否過關也會限制一些人士的選擇;再就是價位問題,按照5G網聯的設計應該要高於現在的電動汽車,那麼價格如何定位?如今的工薪階層和年輕人又有多少購買力?5G智能網聯汽車定位的市場人羣在哪裏? 5G網聯汽車到底能給鋰電池市場帶來多大的增幅,我們拭目以待。”

結語:鋰電池整體市場雖已是“紅海”,但在眾多的細分市場,尚屬“藍海”。企業開拓新市場是為了尋找新的盈利增長點,隨着5G市場容量的不斷擴張,會有越來越多的電池產業鏈企業進入,如果在市場培育之初,就“賠本賺吆喝”,靠低價策略來切入市場,市場未起來就陷入價格戰,藍海變紅海,整個產業鏈都將受挫。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605 字。

轉載請註明: 5G新基建風口下 鋰電池多個細分應用市場迎“藍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