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月11日電作為我國數字經濟最活躍的經濟區域之一,長江經濟帶創新資源集聚,其區域內多個城市在國家政策指引下,近年來陸續開啓自動駕駛道路測試,讓智能交通加速“由夢想照進現實”,也使得汽車產業的全面變革漸行漸近。
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在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已啓動全球汽車產業又一次重大變革。互聯網科技巨頭、傳統車企、技術型創業公司依託其資金、科技、渠道等資源優勢,紛紛抓住產業升級機會,切入自動駕駛領域。而我國多元化的應用場景、良好的道路條件、快速發展的通信技術,都為我國自動駕駛產業發展提供了優良土壤。具備鮮明優勢的長江經濟帶,恰在這片土壤中率先播種。
加快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先手棋;“智能”一詞頗受重視,被寫入多個政策文件。《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要求,率先建成網絡化、標準化、智能化的綜合立體交通走廊。按照《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部署,重點開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生命健康、綠色技術、新能源、智能交通等領域科技創新聯合攻關,是該地區加強協同創新產業體系建設的重要着力點。
自動駕駛汽車將發揮“鯰魚效應”
在安徽合肥市包河區,首條自動駕駛汽車5G示範線於2020年9月開通,全長4.4公里的線路引來不少市民體驗。這條示範線計劃在2021年增至150公里。近日,安徽省發展改革委等11部門聯合印發《安徽省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實施方案》,目標到2025年,安徽智能汽車技術水平進入全國第一梯隊,智能汽車應用基礎設施環境覆蓋更多城市。
按照方案,到2025年,其智能汽車研發創新、設計製造、出行服務產業集羣基本建成,形成3—5家智能汽車整車企業和若干家智能汽車業務規模超過10億元的零部件企業。到2030年,在中高級智能汽車領域實現從測試示範向商用化應用轉變,智能汽車新車市場佔有率國內領先。
據合肥中關村協同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趙佳介紹,目前有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牌照的無人駕駛汽車可與普通汽車一起在示範線上行駛。無人駕駛汽車運行時,車路協同和單車智能技術實現共同“協作”。
百度智能交通安徽省總經理崔瑋告訴記者,無人駕駛汽車具有較強的計算能力,通過傳感設備會對不穩定因素作出非常及時的判斷。而人類由於存在“情緒因素”,可能會出現很多判斷和操作不當情況。因此無人駕駛汽車的感知和反應能力比人快很多,非常“聰明”。
他認為,新型智慧交通的時代已經來臨。自動駕駛汽車將發揮“鯰魚效應”,刺激相關產業發展。目前小型5G智能網聯汽車造價100多萬元,未來隨着量產規模增大,生產成本會快速下降。
“聰明車”搭配“智慧路”
在蘇州高鐵新城,全國首個常態化運營5G無人公交線路於2020年10月底開行。與此前無人駕駛項目多在園區或者封閉的道路上運營不同,此次開行的無人公交位於城市開放道路上。這輛小巴有9個乘客位置,共設置了5個站點,運營時速在20-50公里之間,運營里程長約4公里。
要實現無人自動駕駛,需要“聰明的車”,還需“智慧的路”。據介紹,蘇州高鐵新城已初步建立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全產業鏈,共涉及30餘個細分領域,在算法及仿真測試等領域處於國際先進水平。預計到2022年,全區將完成300公里的道路智能化改造,包含城市快速路、交通樞紐、隧道等多樣化城市道路場景。
自動駕駛作為引領未來的前沿技術之一,會帶動汽車產業全面變革,並會對經濟社會產生深遠影響。
據麥肯錫預測,中國自動駕駛規模將突破萬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市場。中國智能交通協會等機構發佈的《自動駕駛藍皮書:中國自動駕駛產業發展報告(2020)》也顯示,隨着消費者對智能網聯認可度的提升,中國有望成為最大的自動駕駛汽車市場。
制度創新將開啓商業化應用
自動駕駛的出現,重新定義了城市和遠距離的出行方式,也帶來了全新挑戰。因其對相關產業、應用場景、法律法規的特殊需求,目前自動駕駛仍需一片合適的空間承載。
在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一場自動駕駛測試與一項智能汽車規劃近期接連落地。
這裏擁有特斯拉、上汽等整車廠,集聚了近50家集成電路產業相關企業,商湯、地平線等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平台和企業也已落户,本身就形成了智能交通和自動駕駛產業集聚的態勢。
除了交通環境豐富、應用場景多等特點,臨港新片區還具有一個特有優勢,即制度創新優勢。這已被寫進新片區管委會牽頭編制出台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專項規劃(2020-2025)》中:要完善政策法規和技術標準,推動政策法規突破,在“智慧交通、自動駕駛”發展上先行先試;推動高度自動駕駛(L3級別以上)先行示範,推動有條件開放高度自動駕駛車輛上高速、高架道路進行測試及示範應用,在特定區域率先試點無安全員的自動駕駛載人、載貨商業化應用。
作為智能交通領域中公眾關注的焦點,自動駕駛正走進我們的日常生活,也將成為我國打造智能交通體系的率先探索,有力支撐帶動長三角地區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何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