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地探訪:蘑菇車聯讓車路協同為自動駕駛“指路”

本文轉自【中國汽車報網】;

暴雨左轉都不怕,真正的自動駕駛離我們還遠嗎?

近幾年,隨着大量人力、資本的湧入,自動駕駛熱度一直高居不下。2019年,全球自動駕駛行業公開披露的投融資金額約448.9億元,僅2020年1-5月投融資金額就達284億元。

資本的狂熱促使賽道越來越擁擠。從汽車巨頭、谷歌們到科技新貴以及創業明星都紛紛押寶,自動駕駛成為新風口。從拋概念到做樣車,再到近年來層出不窮的小規模示範,自動駕駛商業化步伐加速,開始告別狂熱走向落地。僅去年一年,記者體驗的路測就有十餘次之多。但這次蘑菇車聯帶來的開放道路上的自動駕駛體驗卻與眾不同。

近日,記者來到位於國家級智慧交通示範基地——北京市順義區北小營鎮的國內首條5G商用車路協同示範路,該路段全長7.2公里,共有18個路口,交通環境複雜多樣,不僅混合了大貨車、非機動車和行人,甚至還有臨時搭建的核酸檢測站等路障,而流動攤販的不確定性更形成了挑戰。而這一場由車路協同引導的自動駕駛,也是目前國內首個成功落地的車路協同下的自動駕駛。

此前,新華社專門報道了蘑菇車聯的車路協同自動駕駛方案,其中一鏡到底的暴雨場景,引發行業熱議。在視頻中,暴雨讓視線可見度幾乎為零,自動駕駛車輛在安全員的監督下關閉了雨刷,仍舊能夠在全場景的極端環境下運行。為了揭秘自動駕駛方案是否真如視頻展示的那麼神奇,記者進行了這次實地探訪。

車路協同引導的自動駕駛,真香!

在如此複雜的開放道路上體驗自動駕駛和車路協同,記者一方面對自由馳騁充滿了好奇和興奮,但另一方面又對車輛脱離方向盤的掌控而感到擔憂和疑慮,畢竟之前大部分都是在封閉測試場內,也曾有過“翻車”的陰影,不知蘑菇車聯能否HOLD得住。

但30分鐘體驗下來,記者由衷的感到:車路協同引導的自動駕駛,還挺香的!其中以下幾個場景讓人印象深刻。

首先是無保護左轉。當天下午臨近晚高峯,自動駕駛車輛在左轉時,進入到了一個沒有紅綠燈和停車標誌的路口。複雜的車流、蠢蠢欲動的行人對左轉提出了極高的挑戰。現場,一輛販賣西瓜的三輪車突然闖入,當時記者的心都揪了起來。一般的路測中,遇到這樣的無保護左轉都要等候很長時間。蘑菇車聯的自動駕駛車輛僅用了5秒就順利通過。

《開車經濟學:我們為什麼這樣開車?》的作者 Tom Vanderbilt 曾指出:“左轉基本上是人類在複雜的駕駛世界中做的最複雜的事情了。”

有資料顯示,美國交通部在對超過 200 萬起事故調查後發現,左轉發生的事故幾乎是右轉的二十倍。快遞巨頭 UPS 甚至取消左轉,規定司機到達任何目的地的正確方法是避免左轉。

當時在現場,記者腦海中就有無數個疑問閃現:自動駕駛的車輛會怎樣判斷?是開始轉彎還是等車流動起來後再轉?或者是確定有空間能轉入之後才立刻轉彎?小商販會徑直走還是停下?對向來車的車速會是多少?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是熟練的人類駕駛員,想完成無保護左轉都非常棘手,必須見縫插針,觀察多方面的信息來預測意圖,藉此發現合適的轉向時機。

在記者的印象中,自動駕駛實際的轉彎路測中80%都是右轉,有些路測還曾出現過為避免左轉而繞着場地向右走了很長一段路。能否順利完成無保護左轉,是衡量自動駕駛公司技術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

蘑菇車聯自動駕駛負責人告訴記者,此前已經在這樣的典型混合交通場景下成功測試了數百次無保護左轉。蘑菇車聯的車路協同方案融合了車路協同、車車協同和單車智能,將無保護左轉的安全性從被動安全升級為協同安全。無保護左轉的風險取決於路口的佈局、環境影響以及其他交通參與者的潛在行為,這些都是自動駕駛汽車無法改變且難以感知的,但通過車路協同、車車協同可以減少不確定性,讓智能預測與真實意圖更加接近。

第二是車速引導綠波通行。在接近路口時,車載終端上自動出現了紅綠燈倒計時讀秒,顯示還有26秒紅燈將變綠燈,但記者現場觀察到,該路口並未配備紅綠燈倒計時裝置,車端的倒計時無疑是車路協同的結果。不僅如此,車輛按後台算法計算的車速在即將通過路口的時刻,信號燈剛好從紅燈變為綠燈,平順通過,猶如一切都是事先安排好的一樣。全新的體驗讓記者也感覺是“見了世面”。這就是車路協同引導自動駕駛所實現的交通控制技術革命性的改變。

第三是逆向繞行避障。我們從前魯公交站集合點出發,途徑上宏東路,行駛過程中共出現了4個為應對疫情而臨時搭建的核酸檢測站,周邊還加設了密密麻麻的一米欄。相較以往自動駕駛測試場地內設置的障礙,這次的“障礙”更為複雜,僅靠自車的攝像頭和激光雷達,一般難以精準識別。而在車路協同系統的引導下,自動駕駛車輛從逆向行駛車道繞行避障,隨後順利回到正向車道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78 字。

轉載請註明: 實地探訪:蘑菇車聯讓車路協同為自動駕駛“指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