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狂魔”又上新,這造型絕了!

  國產盾構機又雙叒叕上新了!9月27日,“京華號”超大直徑盾構機在長沙下線。

  這台盾構機整機長150米,總重量4300噸,最大開挖直徑達16.07米。

  這是我國迄今研製的最大直徑盾構機,它出廠後將參與北京東六環改造工程建設。

“基建狂魔”又上新,這造型絕了!

  有趣的是,在“塗裝”方面,“京華號”有濃厚的北京地域文化特色。其刀頭塗裝紅色京劇臉譜,代表忠勇義烈。不少網友一看,直呼這臉譜“絕了”!

“基建狂魔”又上新,這造型絕了!

“基建狂魔”又上新,這造型絕了!

  事實上,“京華號”的京劇主題塗裝並非首例。

  中國盾構機,性能優越沒得説,“皮膚”同樣很有特色。

  中國出口俄羅斯款(“勝利號”):

“基建狂魔”又上新,這造型絕了!

  中國出口印度款:

“基建狂魔”又上新,這造型絕了!

  中國出口法國版:

“基建狂魔”又上新,這造型絕了!

  中國出口斯里蘭卡版:

“基建狂魔”又上新,這造型絕了!

  從顏色上來看,有藍色的:

“基建狂魔”又上新,這造型絕了!

  紅色的:

“基建狂魔”又上新,這造型絕了!

“基建狂魔”又上新,這造型絕了!

  綠色的:

“基建狂魔”又上新,這造型絕了!

  彩色的:

“基建狂魔”又上新,這造型絕了!

  每一款“新皮膚”背後,都是中國人打破封鎖,打破壟斷的奮鬥故事。

  盾構機又稱為隧道掘進機,外國早在1825年就發明並使用。

“基建狂魔”又上新,這造型絕了!

  由於製造難度太大,盾構機市場一直都被德國、美國和日本三個製造大國長期霸佔。

  發達國家壟斷着技術和市場,購買者沒有任何議價權。

  “花錢還要看臉色”,彼時的中國也不例外。

  1997年,我國在修建西康鐵路秦嶺隧道時,從德國維爾特公司引進了第一台隧道掘進設備。

“基建狂魔”又上新,這造型絕了!

  當年買兩台機器,那就是7個億。

  那可是1990年代的7個億,人家態度就那樣:愛買買,不買拉倒。

  中鐵工程裝備集團的譚順輝回憶這段往事的時候説,那時候價格的話語權在外國人那,他説多少錢就是多少錢,要進行任何變更,先把價錢加上來再説。

  由於國外在技術佔領了最高點,他們眼睛往下看人的那種傲慢讓人最不接受,很難受。

  外國專家的“售後服務”也很貴,一個小時的工資就達到600到800歐元。

  況且何時修,還得看人家的工作作息和心情。

  就這樣,外國專家們在檢修時還要拉起警戒線,不讓中國人靠近觀看。

  2001年,外方提出,要把一台舊的盾構機按照新盾構的價格出售,並且對配件進行加價100%。

  在他們看來,中國人自己造不來,條件再苛刻也會接受。

  幾代中國人在心裏較勁:“以後一定要用上我們自己製造的設備。”

  再難、再苦,也要把我們機器造出來!

  從設計圖紙起步,在毫無經驗的背景下,中國開始摸索自己的盾構機。

  真·從零開始。

  有樣學樣,外形是有了,但離“國產”還很遠。

  中鐵工業的李建斌表示:“真的自己做起來,才知道其中關鍵部件的製造難度有多大。”

  比如刀具,刀具佈置時候數量多少?高度多少?刀間距多少?刀盤開口率多少?

  中國人對這些都不知道,就得從零開始,進行理論上的研究。

  在實際工作中,機器可能會碰上花崗岩、石灰岩;可能會面對硬土、軟土、淤泥、粉質粘土……這些都需要根據不同地質配不同的刀具,做出最優的設計。

  光弄清楚刀具問題,中國就用了將近5年的時間。

  在這樣的難度下,中國人硬是把這塊骨頭啃下來了。

“基建狂魔”又上新,這造型絕了!

  2008年,我國第一台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盾構機成功下線。

  2013年,當年的“老大哥”德國維爾特公司已經被中鐵裝備收購。

  如今,國產盾構機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和市場壟斷,拉低了同類產品價格的40%。

  國產盾構機還在不少領域做到了頂尖,創新出了:世界首台馬蹄形盾構、世界最大矩形盾構、全球首台斜井雙模式TBM、全球首台永磁電機驅動盾構機……

“基建狂魔”又上新,這造型絕了!

  被人“卡脖子”?不好意思,現在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不僅技術好,而且款式多、產量大,價格低。

“基建狂魔”又上新,這造型絕了!

  “上天有神舟,下海有蛟龍,入地有盾構”,“大國重器”既是起點,又是豐碑。

  感謝幕後的建設者們!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16 字。

轉載請註明: “基建狂魔”又上新,這造型絕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