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的刺激下,社區團購發展趨勢迅猛,與傳統電商相比,社區團購的運營模式更為輕,藉助微信等社交流量入口,具有用户社區化易傳播、商家集中化管理以及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特點,從而成為人們更青睞的購物方式。以“社區團購”為關鍵詞的相關話題頻頻衝上微博熱搜。
社區團購並不是一個新事物,其萌芽源於社區電商。早在2014、2015年,各種社區電商服務就已經遍地開花,例如與體彩店合作,搭建社區O2O服務平台的“咕啦電商”;再比如瞄準我國社區連鎖便利店空白的“購百特”;還有房地產公司孵化的以物業為基礎,定位於智慧社區服務的“愛助家”。2014年以“興盛優選”“愛鮮蜂”“中商惠民”為代表的產品,開啓了社區團購“賽道”投融資先河。而各類資本的“注入”在2018年迎來高峯期,公開融資事件達23起,所披露的融資金額16.7億元。
社區團購在2018年前後短暫“火”了一陣。但由於訂單密度不夠高,平台接連出現倒閉潮。疫情以來,不少用户開始接受預售制的社區團購。訂單密度的激增,讓幾大互聯網巨頭重新看到了社區團購的價值和前景,紛紛加速佈局,燒錢補貼隨之而來。2020年以來,阿里、騰訊、同程、滴滴、京東,這些互聯網巨頭的身影頻頻出沒,一個潛力巨大、羣雄逐鹿的競爭格局正在形成。
“買菜”是剛需,高頻且價格敏感。對於京東、拼多多、淘寶等本來就有生鮮電商佈局的平台來説,如果不進入社區團購,別人做了,消費者就不來線上買了。對於滴滴和美團來説,更多是出於對新業務和營收來源的開拓。
中信建投研報中顯示:2019年中國生鮮零售市場規模達5.1萬億元,生鮮電商市場規模達2796.2億元,滲透率僅5.48%。疫情刺激下,2020年社區團購市場發展迅猛,市場規模預計達到890億元以上,在生鮮電商中佔比達到21.9%,疫情培養了用户社區團購的習慣,有望推動社區團購市場的高速增長。
(7600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