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雲公佈AI新基建佈局,稱AI落地面對期待過高、碎片化難題

近日,騰訊雲公佈了其在AI新基建的整體佈局,將會以“一雲三平台”為核心架構。一雲指的是騰訊雲,三平台包括算法平台、服務平台和開放平台。

截至目前,騰訊雲AI公有云日處理圖片超30億張,日處理語音250萬小時,自然語言處理超千億句,客户數超過200萬,服務全球超過12億用户。

AI賦能新基建,落到核心還是如何將技術更好得輸出和落地。騰訊雲AI語音語義與應用平台產品中心總經理周超,對AI財經社梳理了各組織在其中發揮的作用。以語音技術為例,在騰訊,語音整個基礎算法的研發工作主要是從騰訊的幾個AI實驗室積澱而來,比如AI Lab、優圖實驗室等。同時,以產品化輸出給合作伙伴和客户的界面時,騰訊雲則會作為統一的出口,來實現算法的工程化、產品化和商業化。

周超認為,騰訊在語音方面的優勢在於,騰訊本身在數據積累和場景應用方面的優勢,可以在社交對話的語音識別,包括音頻轉寫和金融語音識別等場景和行業中去做結合。以C端的優勢,來服務B端的客户。比如目前已經應用的行業有遊戲運營監控、銀行保險、小説、新聞摘要等。

過去一年,幾個互聯網公司,包括阿里、騰訊和百度都宣稱自己深入千行百業,以行業來挖掘AI落地的可能。但垂直行業的壁壘、技術的限制,以及互聯網公司對客户的理解,都讓這件事實踐起來並不容易。

騰訊雲計算機視覺中心的總經理王磊稱,真正去做AI產品和AI服務落地,確實遇到了很多問題,對此很有共鳴。他向AI財經社表示,第一個問題,就是客户的預期和技術的上限還存在着較大的差距。他説以前,很多客户認為人工智能是無所不能的,但實際的落地有很多約束條件,以及大量的前置工作。

第二,AI的範圍很廣,對應的是需求很多,碎片化非常嚴重。他舉例稱,手裏400多個項目,沒有一個是重複的。解決這種狀況的方法是嘗試建通用的工具,不過“現在沒有萬能的工具”。

第三,仍是不可避免的成本問題。AI的目的還是降本增效,成本和解決方案之間要有所選擇。王超表示,現在成本居高不下的是算法和數據。算法的背後是後面的人力成本,數據則在於目前想要獲取一些行業數據仍舊難度不小。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61 字。

轉載請註明: 騰訊雲公佈AI新基建佈局,稱AI落地面對期待過高、碎片化難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