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產品入行3年,我總結了這些“情懷”

由 回秀蘭 發佈於 科技

編輯導語:做產品經理需要有哪些情懷呢?本文作者在入行三年後,回顧過往的經歷,為我們談了談他成為產品經理的起源,以及一些經歷、成長收穫、習慣和建議,希望能給同樣是產品經理的你一些啓發,也給想要入門產品經理的人們指點一下迷津。

不知不覺產品入行就已經滿3年,再回頭看看,有成功也有失敗的case,有迷茫也有“雞血感”十足的時候,想想這3年還是很“充實”的。

本來無意寫篇總結,但正如3年就是一道坎,這麼重要的一個節點,不管是出於儀式感還是其他,其實都是有理由需要“梳理”下過往,不僅對自己也是對別人有些益處,來驗證在3年裏是否擁有相匹配的能力。

畢竟這3年的經歷和時間,是否足夠擁有相應的能力,是值得審視的。這篇不談“乾貨”,僅説些“情懷”。

一、一切的起源1. 為什麼要成為產品經理

最初瞭解到產品經理的時候還是大三大四的時候,那時候移動互聯網還處於上升期。

當時接觸到某款音頻APP,這款APP其實就把電台主持人的角色平民化,讓大眾用户(尤其是創作者)能夠在平台發揮這樣的角色作用。

那會覺得很神奇,畢竟電台主持人這種都是出自專門的媒體機構,而現在竟然能在一款APP隨時隨地就能做到。也是從那時候覺得,才知道產品經理的“魅力“。

後來隨着移動互聯網加快發展,尤其是喬幫主的魅力,尤其是“人人產品經理”的口號,就越發渴望成為其中一員。

2. 要成為什麼樣的產品經理

其實當時是很盲目的,可以學習資料遠沒有現在的多,大概知道產品經理是幹嘛的,需要有哪些能力。但具體到實際工作,幾乎空白。

那時候也不知道原來產品經理也是分垂直領域的,不同的領域都有進入壁壘。那時候我所能理解的PM,嚴格意義上來講只一個廣泛的產品經理,和現在產品經理行業,還是有很大的認知差距。

所以那時候只知道想做,但是至於成為怎樣的PM,是沒有概念的。可能有的,也就是那個大家心裏都有的一個共同想法:我有個idea,可以改變世界。

3. 如何成為產品經理

1)自我學習

其實最初的時候,確實是沒有這方面的經歷。但是這不妨礙你去創造這方面的經驗,以及去學習。

那時候沒有經驗,也沒有互聯網實習經歷,當時唯一可以做的就是通過持續自我學習,是去了解互聯網基本常識,產品和運營到底是幹嘛的,有哪些地方是我可以在工作前就可以沉澱下來的能力。

這樣的過程,對我後來在第一份實習offer的時候,多少打下了些基礎。

2)實習

當時在這方面沒有任何經驗的,而突破點就是在第一份互聯網實習經歷,當時實習還不是產品,而是運營。通過那段實習經歷,大概知道了互聯網是怎麼回事,以及運營都有哪些類別,我所負責的模塊又是幹嘛的,是怎麼玩的。

這樣的經歷,實打實給我提升了不少素養。

3)一個冒險的決定

儘管當時實習還可以,公司在行業也是頭部,但是運營終究不是我的最終想法。當然現在看來,運營到最後還是需要具備產品素養的,兩者到了一個級別後本質是相近的。

但是對於當初的執念,讓我在那時候做了一個“冒險”決定,我放棄了那個看着的好機會,在校招臨近尾聲的時候重新去擁抱市場。

在那時候市場已經機會不多,且合適產品崗又少的時候,最終在春招那會拿下了前司的產品offer。而為什麼最後拿下,其實靠的就是寒假那段時間關在房間裏總結和琢磨,以及花了不少精力嘗試以產品角度做一些輸出,比如寫了“微信運動”的競品分析。

記得那會總監面的時候,面試官就是“看上“了這個,可能在他認為,結論不太重要,但是態度及思維是值得認可的。

4. 正確認知

寫到這裏,其實是想説明的是,對產品、對工作要有清晰的認知,知道產品是什麼,我為什麼要做,以及如何去做好,不然大家都説產品經理好,但是你不知道哪裏“好”、哪裏不好,就跟大眾入場,是沒有太大意義的。

產品經理最不限的就是門檻,但是要脱穎而出又是十分之難的,每過幾年就會淘汰一批人,甚至到了後期,會越來越多人越發迷茫,不知道還能不能堅持下去,如何堅持。

畢竟做成功一款產品,實在太難了。

二、一些經歷1. 學會平衡自身和環境的變化

工作的第一年其實變化很大的,前後參與了至少3個不同行業、不同形態的項目,有金融、也有生活類,有APP也有web端。

説的好聽是得到不同經歷的鍛鍊,但是另一個問題就是無法持續深入,很多都顯得“蜻蜓點水“。面對這個變化較多的業務方向,如果無法改變環境甚至離開的話,就需要學會調整自己。這裏有2點值得關注:

  1. 保持基礎能力的沉澱不是所有產品,都能在第一年甚至兩三年內,找到適合自己的產品方向,究竟從事那個垂直領域哪種類型產品。但是不過哪個產品,都需要具備通用能力,所以面對無論是多變的環境,還是其他因素,都可以多沉澱基礎和通用能力。
  2. 多嘗試多犯錯因為核心能力還沒培養出來,相關的沉澱還不夠成熟。那麼不管是什麼樣的項目,什麼樣的產品,都建議積極去嘗試,去做,積攥足夠多的經歷,量變引起質變,這樣的目的是為了保證自己足夠多的經驗,為後續的“專注”提供一定程度上廣度層面的思考
2. 深思熟慮VS返工無數

相信很多產品在面對同一個需求的時候,總是反反覆覆,前面做了一版,過段時間發現不對又改回原來的樣子,這時候開發總是會經常抱怨,產品根本沒想清楚。其實這種情況,在剛開始的時候時有發生。

這裏本質反映了產品很多時候沒有做到深思熟慮,又或者比較系統去思考各個需求場景,導致輸出總是有很多漏洞。最被打臉的經歷,就是曾經輸出過的產品方案,被質疑,最後讓另一位更有經驗的同事接受從頭到尾重新梳理了一番。

這樣的結果除了浪費了人力資源、時間外,也從一定程度上導致身邊同事對你的不信任,這樣做事會十分困難的。

3. 有價值的輸出

我們在做需求的時候,常常會陷入一個“困境”,更像是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是去實現用户背後想要的價值。很多人常説產品不背KPI,這對也有不對的地方。

對,就是不能通過簡單的KPI指標去衡量價值,或者是不是產品所應該追求的目標。不對的地方,就是產品不背kPI但是要背結果。

我們做出來的東西到底是不是用户想要的,到底能夠給用户帶來多大價值,這些都是我們在輸出的時候需要思考的。而不是純粹解決了這個需求問題後,就撒手不管了。

譬如説不少用户需要一個評論功能,產品就策劃一個評論功能出來,但是用户不只是簡單要個評論,他背後想要的是“互動”的本質,評論只是表達這麼個訴求的展示方式之一。

那麼這個功能是否為用户帶來價值,滿足他們的需求,這個是需要值得肯定的。

三、一些成長收穫1. 對產品思維的把握

入行前總會聽到一個話題,就是產品面對理性和感性兩種不同思維,到底更需要哪個多些。因為是文科出生,所以日常思考會很“感性”,反而對所謂的“理性”沒有那麼直觀感受。

後來工作久了,尤其是做B端產品以後,認知更加深刻。所謂的“理性”思考,其實質是面對需求能找到核心問題所在,並且能夠迅速釐清解決方案(即邏輯),有節奏去解決。

而感性思維,就是面對由“理性思維”框定下的“秩序”,去儘可能進行更多能夠接觸天花板的想象。如果説理性是產品需求的下限和邊界,那麼感性思維就是其中的上限和無限可能。

2. 紮實的基本功

看一個人的職業能力,除了看他有多大的創造能力、解決能力外,還要看他的基本功。

譬如產品經理在輸出PRD文檔時,表現出極高的完整性、規範性,從這些“細節“就可以看出能力高低。因為有些人文檔寫的“一塌糊塗”,沒有條理性,內容也總是有欠缺。

所以這一點需要不斷磨練產品的基本功,每樣工作都建議做得極致,這樣的功夫才是紮實。

3. 一場克服弱點的修行

產品經理其實是需要一個持續成長的崗位,不僅僅是通過日常工作來沉澱經驗,還需要在工作外吸取大量知識。

尤其是工作越久,所需具備的經驗、技能等都需要越來越高階,這就意味着產品不是一個簡單靠吃老本就可以長久維持的行當。而在我看來,產品經理持續成長更像是一個不斷克服自身弱點的修行過程。

因為一個人難免是有各種各樣的缺點的,有些也許不太重要,但是有些對於是否勝任產品經理而言是關鍵的。尤其是當持續深耕於這個領域更久,各方面的素養是要求更高。那麼這樣的產品經理是不允許有太多“不足”的,所以就不需要克服自身的弱點去提升突破。

就比如,在做產品前我其實是一個“拖延症患者”(雖然現在也是),但是因為一個項目裏很多事情是自產品經理這一環節而起的,也就是説其他各端對產品有比較深的依賴,這樣就意味着產品有時候“拖”不得,一拖就會耽誤進度。

所以這樣就逼迫產品需要有很深的“自我驅動”意識,不斷去PUSH任務前進。所以到現在,基本做任何事都能夠快速自我去推動前進,而無需別人來“發號施令”。

4. 重新認識項目管理

產品經理的另一個關鍵技能就是需要具備良好的項目管理能力,而在此之前我更多以為是對需求的管理,以及對項目進度的把控,但其實並非那麼簡單。

更加全面的項目管理,應該是“需求管理”、“成員管理”、“過程管理”、“風險管理”以及“目標管理”:

  • 需求管理:這裏不僅僅是指對需求的拆解,還是對需求量背後的成本、價值把握,什麼時候適合做什麼需求,如何在一個版本內安排合理的需求任務,不會讓開發疲於奔命,也不會過於讓成員人力閒置。
  • 成員管理:任何的事情都是離不開“人”去執行,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況,比如能力高低、性格喜好、情緒難易。所以合適的任務,要懂得安排在“合適”的人身上。因為成員管理一但不協調,就容易出現風險
  • 過程管理:在項目進度過程中,總難免會有規劃前無法預料到的事,那麼面對這些事就需要快速判斷其影響面、價值面等多方面因素,及時做好控制和調整
  • 風險管理:在做項目管理時,我們不只關注順利的一面,還需要及時關注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是否會產生風險,比如是否按節點交付,輸出過程有依賴阻塞等等。多個風險點的累積,就會自然會影響整體的進度和質量,繼而影響項目最終的交付
  • 目標管理:所有的管理,都是有大背景、大前提的,通過此制定一系列的目標,並對這些目標拆解成各項任務去執行,就是後面的一系列的“管理”操作。所以我們需要設置好目標,管理好“預期”,這樣大家才會對做的事有方向,有期待。
5. 頂層思維的提升

剛入行的產品新人,更聚焦於基本功的鍛鍊,很多時候都會從一個明確的需求,逐漸入手學習和成長。而這些需求更可能聚焦一個局部或者説只是一個功能點,更大一點就是功能模塊。

但是到了3年之後,不再侷限於某個功能點設計,而且更應該具備“頂層”的思維方式。

也就是説對於用户的需求理解要具備很好的洞察能力,同時基於這些洞察思考相應整體的產品解決方案,而這個方案可以涉及多方共同參與,也不止是簡單落地到一個功能開發,思考是否可以開拓更大的市場機會,是否能帶來價值提升,又或者能引領市場。

四、一些習慣

過去我不太在意一個習慣能影響有多大,直到成為產品經理,一些良好的習慣對產品而言有着很多潛在的價值。在這裏也分享一些日常的工作和個人習慣:

1.工作管理

互聯網工作節奏快,任務繁重,每個任務各有優先級,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合理安排一天或者是一週的工作?通常我會維護一個月工作表,精確到每天每一小時,通過“一小時”制去管控我一天的工作時間。

同時會維護一張待辦清單list,這個list包含任務主題、優先級、要求等等。每週一會大致基於待辦事項裏的信息,分配到這周合適的一天(或多天)去處理,這樣會大致知道這周主要做什麼,要完成什麼事情,提前規劃幾天的安排任務,能有效去避免因忘記錯誤安排任務時間、或者無目的地度過一週。

其次,因為每天將近10+小時工作時間,所以就把每天切割成“一小時”,去安排一天完成什麼樣的任務。這樣的好處,能像去版本規劃一樣,合理控制時間成本、任務優先級。

做這樣表,其實相當於在做日報、週報和月報,這樣對自我的總結和回顧,是十分有幫助的。也只有這樣“分配”,你才知道你在做什麼,哪些最重要。

2.精力管理

很多人認為,高效的時間管理可以能夠保證有價值的產出,這是沒錯的。但是在互聯網節奏如此快的地方,不止是時間管理那麼簡單,還應該上升到精力管理。

因為一個完整的精力管理,涉及作息、時間、行為等諸多方面。譬如作息要規律,能保證適當休息,減少無意義熬夜帶來精神疲勞(導致第二天效率差)。

摒除過於耗精力的娛樂行為,比如過度刷抖音、刷朋友圈等,適度娛樂消費能減壓提升效率,但過度只會分散精力,精神勁十分缺失。

譬如我通常就在工作日內,會把朋友圈關閉,這樣避免頻繁、重複打開而浪費太多時間和精力,對於這樣的行為其實可以集中在一個時間段一刷到底就可以了。

3.經驗沉澱

寫作是從去年開始的,當時想着工作2年,沉澱了一些經驗應該記錄下來,因為通過寫作可以“查漏補缺”,會發現在寫作過程中有些地方沒考慮到,這樣的經驗知識總結下來會更體系。

同時,保持寫作,可以把“下班時間”高效化,因為每個月都固定輸出一兩篇的話,那麼就意味着不能個人時間不能虛度,工作已經很忙碌,個人時間還要拿出部分來去寫作,想想時間就不夠用了。

4.堅持學習

其實學習是產品的必修課,但是學習不是簡單的看幾本書,局部瞭解某些領域知識,而是建立一個有體系化的學習框架:

  • 搭建學習框架:什麼叫學習框架,就是一個涉及多個維度的學習規劃。有些人看到哪些感興趣或者熱門的書,就會下單買來看。但是這樣的方式只會隨波逐流,而且不是那麼體系。真正的學習規劃
  • 合理分配時間:通常會基於每個月確定當月的學習計劃,並且拆分到可把握的時間裏執行。通常會選擇在通勤時間、週末時間、晚上入睡前3個主要時間段學習,由於不同時段狀態不同,那麼會在通勤和入睡前進行輕學習(就是攝取、總結型學習偏多),週末這些時間更長、精力更好的時間進行深度學習(需要大量思考、理解的學習內容)
五、一些建議1. 保持穩定

這裏的穩定不是説常年累月做同樣的事情,而是面對手上項目能從頭到尾、從每個階段都能夠深耕。對於產品經理而言,除了廣度需要持續提升外,深度是後期脱穎而出的最核心競爭力。

只有“穩定”在一個事情上,把事情做深、做透徹,才是真的“深耕”。

2. 少些功利

多些貢獻和付出互聯網講求團隊效益,因為任何一件事情都不是一個人獨立就能做好。

太多小心思,反而讓自己得不到太多成長。有些過於“油條“的做法,只會限制自己得不到更多嘗試和挑戰。

3. 切記玻璃

心在結果導向盛行的當下,也許有人會理解你的難處,但最後沒人會認為這是失敗的理由。所以不要覺得委屈,也少點抱怨,把事情的困難暴露出來並尋方設法去解決。

有一句話是很受用的,“不因責罵輕易沮喪,不因誇張輕易自滿“。

4. 能扛住壓力

當今時代,每個人承受着各種各樣的壓力,有工作、也有生活,有時候和一些朋友聊天會發現各自有各自的煩惱。

所以壓力是成年人都不可避免的現象,面對這些壓力要學會排解,並且儘量避免因壓力帶來太多負面情緒,而影響日常工作表現。

5. 保持謙虛和敬畏心

對任何事都要保持足夠的敬畏和謙虛,不會因為“短暫”的進步就沾沾自喜,也不會因為有了點點的成績就“傲嬌”。互聯網是個持久戰,人外有人,時刻保持謙虛和敬畏才能持續成長和進步。

6. 樹立執行力高和靠譜的形象

在職場,能力高低很重要,但是對於任何人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能力,就是要有很好的執行力和靠譜形象。不管你工作能力、履歷有多牛,你只有把一件事情執行到位才是最好的工作表現。

同時對事情上心、負責也是基本的職業態度。別説能力有多強,只要把這2點做好,就已經比一半以上的人要好了。

7. 少點職業,多點情感

有很多人對工作十分熟手,表現的特別在行。但一旦替換項目,就很快脱離“不管不顧”,表現得十分“職業“。

但是對於產品經理而言,每一個項目都像自己的“孩子”,除了把它給做好,情感的灌注也是必須的,你只有真的對這個項目有“情感”關聯,才是真的用心對待這個項目。

8. 理性對待別人的挑戰

團隊內,每個人都自己的利益訴求,要正視哪些是利益衝突,哪些是情緒性挑戰。學會區分挑戰背後的動機,才能正確處理工作和人際關係。公是公,私是私。

六、寫在最後

三年、五年、七年,每個階段都是一道坎。

有人跨過就持續成長,有人熬不過就紛紛離場。前路漫漫,產品更像一場不斷克服弱點、挑戰自我的修行。作為其中一員,也期望更多人能堅持。

#專欄作家#

A.D,公眾號:吾某,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大數據分析產品經理,專注數據挖掘工作。

本文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