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直擊直播“風口”:K12教培破局,問題在哪?

由 納喇曉枝 發佈於 科技

對於方興未艾的國內在線教育而言,2019年的暑期流量大戰、2020年的新冠疫情,是兩大標誌性事件,構成了行業的拐點。

01

live with Live,萬眾直播

由於內容同質、產品同質,B2C直播龍頭唯一靠譜的打法,只能是在流量端獲得突破。一個暑期,40億的真金白銀砸進流量平台,成就出猿輔導、學而思網校、作業幫三大在線龍頭。新冠疫情發生後,教培龍頭集體“送課”,大打免費牌,以“停課不停學“的名義斬獲最大規模流量韭菜……

兩輪大戰之後,在線教育的陣地戰,實際已決出勝負。留給中小機構、初創公司的“在線”機會是什麼?

按照流量思路的打法,唯一的機會可能是暫時“免費”的短視頻 直播。於是,live with Live(直播)又成為在線教育一道奇觀。4月10日,大網紅羅永浩第一次為教培產品帶貨,賣出1萬份猿輔導斑馬AI課。5月8日,羅永浩又一次鞏固自己在教育條線的勝利,10秒鐘時間賣光了字節跳動旗下瓜瓜龍英語AI互動課。

大網紅的深度參與,掀起了一場教培帶貨的風潮。在電商紅利已被瓜分完畢的大背景下,教育 電商似乎也是短視頻 直播平台轉型的一大抓手。可以預見,2020年的暑期大戰,一方面仍是頭部平台之間一擲千金的爭霸戰,另一方面,無錢投放的中小平台只能把主戰場放在短視頻 直播平台,“網紅名師”“直播賣課”正大面積走進公眾的視野。

02

最後一趟“在線”列車,趕上沒?

新冠疫情的衝擊、頭部機構的打壓,中小機構、初創公司日益邊緣化。短視頻 直播,是不是最後的免費午餐?“在線”是未來,誰都看得清楚。短視頻 直播,是不是最後一班列車?

在傳習邦(微信公眾號ID:chuanxibang)看來,沒有這麼樂觀。傳習邦一貫的觀點是,對於一個教培機構而言,核心的競爭力只可能出現在內容端,流量只是順理成章、第二位的東西。有限的資源,如果不投在教研、教學、師資,而一味砸進流量端,只是to VC的所謂“互聯網打法”。一擲千金的大手筆投入可能會帶來短期內性感的報表,長線來看,外強中乾,根本無從建立一家教育機構持續的影響力、口碑。

短視頻 直播,看似門檻不高,但要真正玩好,變成一個切實可行的獲客渠道,長期堅持的資源投入必不可少。更要命的是,短視頻 直播平台追求的是流量分散、“利益均沾”的長尾效應,教培機構期望的則是品牌化、IP化的集中、爆發,兩者在根本邏輯上衝突。初起之際,短視頻 直播平台放下身段,和盤托出流量蛋糕,吸引中小教培、自由老師入駐。而一旦大批入駐完成,平台也會改變算法規則,按照自己的運營邏輯分配稀缺的流量資源。

03

直播無非“獲客”,談不上革命

因而,即使在流量端尋求突破,把所有的蛋糕放在短視頻 直播一個籃子裏,也是不明智的做法。這一輪的教育 直播浪潮,一定會湧現出幾大頭部IP,甚至會出現一戰成名的新鋭機構,但平台運營(發展)的一般規律告訴我們,頭部IP、頭部機構只能是極少數的幸運兒,大多數的“網紅名師”“教育IP”終會歸於沉寂。

直播電商,無非是內容電商的一個分支,在商業模型上與自媒體並無本質區別。無非是,直播降低了內容產出的門檻,豐富了社交內容的生態,但平台 自媒體的核心架構並未改變。眾所周知,自媒體本身的造星、造IP能力有限,長遠來看,脱胎於電視購物的直播電商,與自媒體、網商一樣只是個曇花一現的“風口”。對於教育行業而言,短視頻 直播只是一個暫時“免費”的獲客渠道而言,遠遠談不上一場革命。

根本的原因是,在線教育雖然採納了B2C的電商結構,卻不是電商。教育,是一個慢行業,教育品牌、教育IP需要一個漫長的積累期。作為一門“生意”,教育也註定是個“重運營”的行業,需要大量的教研投入、師資建設,需要來之不易的教學成果才能建立口碑。把教育簡化為流量互聯網的B2C電商,期望通過大手筆投入一蹴而就地建立IP效應、品牌效應,只能是一廂情願的幻想。

04

不懂“教育”,才是教培最大危機

從認知心理學上看,“認知(學習)”的過程,實際分為一般認知、高階認知兩個層次。一般認知就是知識、領會、應用,也就是課堂教學的內容。高階認知則是思維方式的突破,包括分析、綜合、評估能力的鍛鍊、培養。

一般而言,國內的在線教育無非是國內應試教育的一個附庸,只解決一般認知的問題,對於教育真正的問題——分析、綜合、評估的高階認知,根本無從觸及,也不想觸及。

流量互聯網的B2C教培機構,只是從最粗淺的層次理解人類的“學習”行為,把真正的學習、真正的教育退格為“知識和信息的傳遞”。這一過時的知識論暴露了大多數教培從業人員實際上不懂“教育”的慘淡現實。知識論的落後,才是當下教培機構、在線教育真正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