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造車公司的競爭也是一場圍繞智能化的技術軍備賽。
小鵬汽車搶了智能駕駛全棧自研的風頭,理想汽車首發搭載英偉達200TOPS算力芯片Orin,蔚來則成了全球唯二(第一是特斯拉)推出自動領航NOP功能的車企。威馬自然不甘落後,也藉着和百度的合作,要搶先落地AVP(Automated Valet Parking)代客泊車功能。
日前,36氪受邀體驗了威馬將在明年量產的AVP技術。AVP是L4級自動駕駛的一個分支,主要解決用户最後一公里的泊車問題,例如在小區、公司,會經常需要進入錯綜複雜的停車場找車位,並且在擁擠的條件下泊車入庫,以及在商場購物後,也會遇到手提大包行李,還需要奔波找車的情況,這都是AVP可以解決的問題。
因此,AVP技術的一個基礎要求是成功率要足夠高,用户發出泊車請求後,車輛真正需要擺脱駕駛員,自行行駛到停車位,併成功泊車入庫。同樣,在用户發出取車請求之後,車輛也要做到安全平穩到達呼叫點。
AVP手機端的指令界面,圖源:現場拍攝
威馬汽車將此次AVP體驗地選在了華潤五彩城的3層停車樓。華潤五彩城停車場的場景比較典型,是一個大型購物中心,用户經常遇到手提商品、不便取車的情況,而且,客流比較大,外部人員取停車的頻次很高,這也能考驗到AVP技術在實際場景中的成熟度。
威馬汽車的AVP技術方案是和百度Apollo聯合開發而成,百度從2017年至今,多輪重金投入威馬,成為威馬汽車最大機構股東 ,威馬汽車也自然承擔了百度自動駕駛技術量產落地的前哨。
威馬的AVP試駕車,圖源:現場拍攝
現場工程師表示,百度Apollo提供了基礎技術平台,威馬基於百度提供的平台,針對具體場景設計整體方案以及安全方案,以及細化功能算法。
36氪從現場瞭解到,基於使用場景,威馬把AVP技術分成了兩個階段來實現,明年先量產的是H-AVP(H代表Home),主要面向住宅小區和公司等路線相對固定的停車場。而針對商場這樣的臨時性和複雜度更高的場景,百度則推出了P-AVP(P代表Public)方案,需要在停車場內安放定位標識和攝像頭,並藉助高精地圖,增加感知和定位輔助,這一功能會在此後通過OTA升級推出。
現場標識牌,用於輔助車輛定位,圖源:現場拍攝
本次主要體驗的也是明年先量產的H-AVP技術。威馬的H-AVP採用了行業主流方案,藉助車輛攝像頭和SLAM建圖技術,對停車場環境進行感知、學習,並建立地圖,然後用地圖做路線規劃和定位,從而實現代客泊車功能。也就是説 ,在使用這項功能之前,要先開車在停車場內走一遍,完成泊車、出庫等整個流程,以供車輛“學習”。
當然,如前所述,車輛更多是為了建圖和定位,所以做為被學習的對象,行車路線是否居中,泊車技術是否足夠“老司機”,這些都沒有硬性要求。
現場工程師告訴36氪,H-AVP的學習算法在本地和雲端都有部署,比較而言,雲端的計算能力更強,只需要不到1分鐘就能學習完成,而如果遇到通信質量不佳的場景 ,也可在本地完成學習過程,大概需要10分鐘左右。
據威馬工程師介紹,在感知硬件上,威馬明年的量產版車輛將搭載 5 個攝像頭,12 個超聲波雷達,還有毫米波雷達,以及5G通信模組,計算單元是百度的ACU,即Apollo Computing Unit,基於賽靈思的ZU5 PFGA芯片設計。這套硬件對於HAVP的實現相當冗餘,在一些技術公司的模塊裏,這個功能可以用更低的配置來實現。
所以,成熟算法加冗餘配置,讓威馬的H-AVP整體體驗下來,還是比較流暢的。可以提升的地方在於,目前系統設定的可學習路線是50米,如果遇到更大的停車場,可能就會“餘額不足”。
現場工程師介紹,這是一個保守設定,實際可支持學習的路線會更長,可以升級調整。此外,目前最高車速設定為7公里每小時,雖然停車場內限速是5公里,但實際使用中都會超過10公里,車速如果慢,難免引發後車在停車場內超車等危險因素,這也是威馬和百度需要再去優化的地方。
圍繞泊車場景的智能化會是自動駕駛一系列功能中,最能切中用户痛點的一個,也是國內車企可以打出差異化的地方。以自研著稱的小鵬汽車,即便在沒有算法全棧自研的首款車G3,也先對自動泊車進行了單點突破,從而與特斯拉形成了差異化。在特斯拉Autopilot今年的本土化中,也開始利用環視攝像頭和超聲波雷達,來強化自動泊車功能。
因此,智能化的路徑有很多,但每家車企需要根據自身的市場和產品定位,選擇適合自己的策略。在中國的頭部新造車梯隊中,威馬汽車是路徑相對獨特的一個。李斌、李想和何小鵬出身自互聯網,屬於跨界造車,而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的製造業和產業鏈背景更為濃厚。
互聯網人跨界造車,普遍選擇從高到低的打法,小鵬汽車首款車G3是和威馬相當的平價車型,但何小鵬在2017年8月加入之後,馬上推出了轎跑P7,快速拉到30萬元市場。而威馬汽車依然在大眾市場的價格區間。有威馬汽車投資人告訴36氪,這就像小米和蘋果的選擇,做大眾市場要的是量的爆發,但其核心難點在於,如何在嚴控供應鏈和產品質量的基礎上,獲得利潤,這可能是威馬團隊擅長的。
所以可以看出,在智能化路線上,蔚來、小鵬和理想相繼效仿特斯拉,搭建自研ADAS團隊,威馬則更傾向於設定架構和標準,然後聯合供應鏈實現智能駕駛技術落地。例如2019年,威馬就聯合博世把L2級智能駕駛功能做到了15萬元車型上。這次搶攻AVP量產的邏輯一樣。
威馬汽車智能駕駛總監王滔向36氪講述了公司在智能化投入上的策略:
在硬件上,威馬會採用與特斯拉和沃爾沃相同的低成本硬件方式,利用算法去彌補硬件的不足,低成本硬件可以有助於控制成本,對於普及自動駕駛有先決條件;在自動駕駛芯片等硬件上,威馬採取的方式是外部供應;
在算法上,威馬分兩種方式,一個是感知算法合作研發,威馬感知層面的算法就是與百度聯合開發的;另一個則是控制算法自研,在自動駕駛的視覺識別、中央計算和執行控制方面,車企很少會開放控制層,因為涉及到安全問題,因此,控制算法威馬採取自研的方式。
9月北京車展上,蔚來繼特斯拉之後,推出了適用於結構化的導航輔助駕駛NOP,大秀肌肉。但對於資源有限的威馬汽車,藉助百度,搶攻AVP,不失為一個實用路徑。
當然,汽車智能化是行業趨勢,整個汽車產業價值鏈也開始向OEM(整車企業)手中聚攏,這個走向和消費電子高度趨同,只是節奏稍慢。如今的蘋果對在供應鏈上擁有絕對話語權,特斯拉同樣,核心原因就是這兩者掌握了大量工程能力。
9月底,36氪曾獨家報道,威馬汽車已經獲得100億元D輪融資,加上即將登陸科創板IPO,威馬汽車也將和蔚來、理想、小鵬一樣擺脱資金危急的局面,獲得長遠佈局的籌碼。威馬汽車CEO沈暉就在前不久宣佈,公司將在核心技術領域投入200億元。
汽車智能化的軍備賽已經打響,每家公司制定戰略的質量會隨着時間被逐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