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天眼APP訊 : 科創板最近迎來了中國最硬核芯片企業。6月1日晚,上交所披露了中芯國際申請科創板上市的招股書。這意味着,中國內地技術最先進、規模最大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中芯國際的上市進程又向前了一步。截至6月2日收盤,中芯國際在港股收報18.7港元,上漲2.86%,總市值1019.3億港元。
有行業觀點認為,中芯國際作為國內芯片行業龍頭,尋求A股上市,可以獲得更多資金支持,也意味着國產半導體的春天已經來臨。受到此消息影響,A股上的中芯國際概念股也集體爆發,截至6月2日收盤,芯瑞達、得潤電子、大唐電信、宇瞳光學等股票紛紛漲停。
募集資金總額達200億元
天眼查資料顯示,中芯國際成立於2000年4月,總部位於上海,是全球領先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之一,也是中國內地技術最先進、規模最大、配套服務最完善、跨國經營的專業晶圓代工企業。
招股書顯示,中芯國際本次擬發行不超過16.86億股新股,佔發行後總股本不超過25%,募集資金總額高達200億元。
中芯國際作為一家專業晶圓代工企業,主要為客户提供0.35微米至14納米多種技術節點、不同工藝平台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及配套服務。根據行業機構IC Insights公佈的2018年純晶圓代工行業全球市場銷售額排名,前三企業分別為台積電、格羅方德和聯華電子,佔有率分別為59%、11%和9%;中芯國際位居全球第四位,佔有率為6%,在中國內地企業中排名第一。
本次募資的主要項目是“12英寸芯片SN1項目”,該項目的載體為中芯國際的重要子公司中芯南方。這是中國內地第一條FinFET(14納米鰭式場效電晶體)工藝生產線,也是中芯國際14納米及以下先進工藝研發和量產的主要承載平台。值得注意的是,14納米及以下先進工藝主要應用於5G、人工智能、智能駕駛、高速運算等新興領域,未來發展前景廣闊。
研發投入連續三年高於同行
數據顯示,公司在2017年至2019年間各期收入都保持在200億元左右。就研發投入來説,報告期內,公司研發投入分別為35.8億元、44.7億元、47.4億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6.72%、19.42%及21.55%。這一研發費率遠高於同行業可比公司,且正處於逐年走高的趨勢中。
對此,中芯國際表示,集成電路晶圓代工行業屬於資本密集型行業。為持續追趕世界先進工藝,不斷升級現有工藝技術平台以保持市場競爭優勢,提高核心競爭力,公司需要持續進行鉅額的資金投入。2017年—2019年,公司分別實現淨利潤12.45億元、7.48億元和17.94億元。
市場最為關切的是,中芯國際有望和華為之間在未來展開大規模的合作。
目前全球最先進的量產集成電路製造工藝已達到7納米—5納米,而中芯國際在2019年底已開始進行對7納米工藝的技術研發投入。中泰國際認為,中國半導體市場自給率低,因此國家通過成立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税收優惠等密集政策支持半導體國產化,預期半導體國產化將是長期發展趨勢。
華創證券方面指出,中芯國際迴歸A股融資,有利於加快生產線建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進一步縮小與台積電、三星的技術差距。隨着中芯國際14nm逐步大批量量產和擴產,半導體國產替代進程也將進入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