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日報
■題記
5月25日,作為2016中國大數據產業峯會暨中國電子商務創新發展峯會的重要內容之一,“中國市長與大數據論壇貴陽峯會”與“智能城市大數據與基礎設施建設論壇”如期舉行。
當前,信息技術與經濟技術交會引發了大數據迅速增加,大數據在生產、消費、經濟運行機制方面產生了重要影響。論壇與會的全國各地市長探討和分享了有關大數據在城市發展中的應用成果及經驗,大數據行業的知名專家、企業家們對智能城市大數據與基礎建設進行討論交流,促進了城市之間的資源互補與合作,推動了智能城市大數據與基礎設施建設的研究和技術發展。
在“中國市長與大數據論壇貴陽峯會”上,克拉瑪依市副市長童中華、本溪市副市長曲剛等分別作了《克拉瑪依發展與雲計算產業的探索》、《數説“智慧山水本溪模式”的創變》等主題發言。“智能城市大數據與基礎設施論壇”上,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張新紅、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等專家,分別作了《數據化城市的未來》、《未來網絡與大數據發展》等主題發言。
【中國市長與大數據論壇貴陽峯會】
克拉瑪依市副市長童中華:
大數據和雲計算相互促進不可分割
克拉瑪依市副市長童中華作《克拉瑪依發展與雲計算產業的探索》的主題發言。他説,大數據和雲計算密不可分。大數據是雲計算的對象,如果沒有云計算,大數據就是意義不明的數據。而有了雲計算我們就可以潛入大數據找出背後的規律和密碼,從而進入我們未知的新天地。所以大數據和雲計算相互促進,他們是信息時代不可分割的雙雄。
童中華説,在新疆雲計算發展方面,克拉瑪依市可謂是獨樹一幟。大家知道克拉瑪依誕生了新中國第一個油田。產業結構的單一性為這個城市的未來發展帶來了隱憂,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和快速發展,克拉瑪依必須尋求多元化的發展,強佔制高點。信息產業是當前成長性最好的產業,是21世界最大的經濟引擎。對於身處祖國大西北的克拉瑪依來説,發展信息產業無疑是快速發展的機遇。作為傳統行業,石油行業注重上下游的關係,這種思維方式一度讓他們的發展越來越窄,雲計算和大數據帶來的並聯思維讓克拉瑪依逐步打破孤立狀態。
童中華説,大數據和雲計算改變了生產方式。信息產品的豐富性和廣泛性正使他們超越地域和行業的限制。克拉瑪依的信息產業不僅服務石油產業,也服務於本市。大數據的生產和應用不僅將深刻改變我們的思維行為、商業模式、企業經營方式、企業運轉方式,也給我們帶來生活方式的改變。
本溪市副市長曲剛:
以“三創”原則建設智慧城市
本溪市副市長曲剛作《數説“智慧山水 本溪模式”的創變》主題發言。他説,要創新平台、創新專項、創新標準,建設智慧城市。
曲剛説,本溪市按照創新平台,創新專項,創新標準的原則建設智慧城市,經過兩年多的建設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在本溪市的建設中,讓社會資本參與,專業公司運營,共同打造了一支接地氣的團隊。同時,鼓勵社會資源參與,為解決經費不足的問題,由神州數碼共同出資成立了山水發展有限公司,承擔信息惠民,創建工程的項目。通過合作協議,鼓勵市商業銀行,電信,聯通,移動三大運營商投入資金到項目建設當中。
在創新平台方面,本溪市按照條塊結合的思想,強化平台應用服務為根本,先後啓動了市民融合服務平台,雲數據中心,社區黨建和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設項目。
在創新標準方面,本溪市在智慧城市建設的過程中充分考慮了法律法規的重要性,也考慮了這一工程的規範性,因此決定製訂市一級的標準,為後續的共享和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確立了規範,原則和標準。
渭南市副市長王建平:
要提供大數據落地運用
渭南市副市長王建平作《快速發展大數據,打造經濟新引擎》主題發言。他説,要不斷夯實信息化基礎,切實增強大數據發展動力;要大力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積極探索大數據發展佈局。同時,要提供大數據落地運用。
王建平説,“十三五”期間,渭南市將進一步發揮大數據在經濟發展與城市轉型進程中的先導支撐作用,加快共享開放,信息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在創新社會管理,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信息惠民方面創新突破,利用政策優勢為大數據中心奠定基礎。
同時,要依託信息化平台,推動服務型政府建設,按照統一標準,構建政府大數據中心,建立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公共機構數據清單,開放共享標準。全面整合醫療、教育、食藥、旅遊等信息資源,充分發揮信息資源的綜合價值。
與此同時,依託省級工業雲中心,推進產業轉移升級;完善農業類基礎信息採集渠道,建立三農基礎信息庫。此外,創造政策和環境優勢,促進數據性網絡經濟發展。
濟寧市委常委、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白山:
三線城市發展大數據產業大有作為
濟寧市委常委、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白山作《雲聚濟寧智匯高新》的主題發言。他認為,在發展大數據產業上,三線城市也可以大有作為。
白山説,濟寧選擇了發展信息技術產業,一是基於有傳統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的優勢,濟寧的資源非常富饒,城市現在依託高新區打造了信息產業基地。二是基於有中華文化與現代文明結合的優勢。濟寧確定了人才、產品、產業發展的路徑。
白山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合作伙伴決定了發展的層次。選擇發展信息產業只是走對了路,要想成功要選對人做對事。
白山説,信息產業是新時期的基礎配套,是推動產業轉型,豐富城市內涵,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工具。所以理念是要和現有的產業結合,推動互聯網、雲計算、電子商務在傳統領域的廣泛應用。
廊坊市政府黨組成員張春生:
廊坊市WIFI已經成為公共產品
廊坊市政府黨組成員張春生作《發展大數據產業的優勢和實踐》主題發言。他説,廊坊市無線WIFI已經成為公共產品。
張春生重點講了環保雲。他説,針對津京冀地區霧霾比較嚴重的問題,2015年開始他們建立了各種的傳感器,超級智能站,移動檢測車,無人機等,中午時間可以提供高空3000米到地面的各種數據。在大數據的引導下,在改善民生上確實起到了作用。
此外,廊坊市無線WIFI已經成為一個公共產品,WIFI就像水電燃氣一樣有很強的需求性,同時背後也需要重要的安全性。所以提供服務的時候政府必須要介入,同時要引入企業保證公共產品的效果。現在廊坊引入了企業的投資,政府不花一分錢,所有的數據都存放在政府的中心,所有產權都歸政府。企業通過市場化運營盈利,現在廊坊已經完成了700個熱點,預計年底完成5000個。
【智能城市大數據與基礎設施建設論壇】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張新紅:
數據開放是建設數據化城市的突破口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張新紅作《數據化城市的未來》的主題發言。他説,所有能數據化的都將數據化,數據化城市是城市升維的標誌,數據開放是建設數據化城市的突破口。
張新紅説,數據化當中,第一是將事物及其運動轉化為可識別信息的過程;第二是利用基礎數據全面認知並優化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
張新紅説,大數據是數據化的集中體現。大數據不同小數據,大數據為什麼現在發展得這麼快,有一些推動力,包括摩爾定律的作用,互聯網的發展,傳感設備的作用,都會使大數據發瘋式的增長。大數據的種類包括傳統的統計數據,大數據為什麼這麼重要,就是可以做過去小數據做不了的事情。張新紅將大數據做了簡單的歸納,分為五個方面,第一識別,可以識別身份、位置、狀態、真假。第二是重現,再現、追溯。第三是關聯,通過相關關係,分析聯想,聚類。第四是產生新數據、發現規律。第五是預測,對經濟、天氣、災害、疾病、行為進行一些預測的分析。
張新紅説,大數據使過去不可計量、儲存、分析和共享的很多東西都被數據化,表示人類在尋求量化世界的道路上前進一大步,人們認識世界的能力空前提高。
張新紅説,從工業化城市到信息化城市,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再到信息社會就是不斷升維的過程,信息革命締造了信息社會,信息革命已經把人類帶入了信息社會。城市升維是從工業化城市到信息化城市實現特徵、功能、能力的質變式提升。信息化城市是信息社會的城市,數據化城市是包括設施、經濟、社會、政務、生活在內的高度數據化的城市。
張新紅説,數據能力,是信息時代城市競爭力的核心要素,將來的城市競爭也將依靠數據化進行競爭。同時,數據開放將是數據化城市的突破口。他説,他特別贊同舍恩伯格的話,“政府不需要去補貼和建立所謂新興產業,只需要開放政府的數據,就能培養一個新的增長點,新型的服務業。”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
全球未來網絡發展方向是服務定製網絡(SCN)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在數博會“智能城市大數據與基礎設施建設”論壇上發表主題演講。他認為,經過約40年的發展,互聯網取得了巨大成功,但現有網絡面臨着嚴峻挑戰,為實現“互聯網 ”,必須採用新的互聯網技術架構,全球未來網絡發展方向是服務定製網絡(SCN)。
劉韻潔説,互聯網發展到現在,進入對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解決實體經濟當中問題的階段。無論是中國的“互聯網 ”,美國的“工業互聯網”,還是德國的“工業4.0”,都是互聯網對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成果。
劉韻潔説,據麥肯錫預測,2013年到2025年間,互聯網在中國GDP增長中的貢獻可望達到7%到22%。眾所周知,“工業4.0”首先要解決企業之間的互通問題,需要產業價值鏈以及信息網絡實現資源的整合,達到各企業的無縫合作。而互聯網與實體經濟的融合需要解決各行各業的整合,挑戰十分嚴峻。
劉韻潔説,傳統網絡結構不靈活,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新業務需求,網絡可持續發展形勢日益嚴峻,服務質量難以得到保證,為實現“互聯網 ”,必須採用新的互聯網技術架構。
劉韻潔説,世界範圍內,許多國家在防範網絡攻擊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卻面臨非常大的網絡的挑戰。現階段信息網絡在實時性、安全性和靈活性等方面滿足不了應用需求,所以,產業進程中SDN(自防禦網絡)技術發展成為趨勢,通過邏輯集中式控制,從傳統傻瓜網絡變成智能的網絡,從沒有大腦變成有大腦,為互聯網帶來了巨大的變革。
對於全球未來網絡的發展方向,劉韻潔希望是服務定製網絡(SCN)的概念。未來網絡應該是簡單、開放、可擴展、安全可靠、融合的,運營商要能夠高效、靈活地調度網絡及信息資源。交通運輸體系的差異化運輸方式值得借鑑:用户可根據需求選擇不同的交通運輸方式,並支付不同的費用。面向未來,網絡能夠靈活地提供差異化的服務,質量保證勢在必行。
劉韻潔認為,全球“產業互聯網”發展的大潮將有十分巨大的市場前景,全球運營商、設備商、研究機構各方面可以更多的聯合創新,在網絡核心技術方面突破。積極開展體制機制創新,創建新的激勵機制,加強行業技術的人才培養。中國一定會抓住這個機會,從網絡大國變成網絡強國。
同濟大學副校長吳志強:
大數據為城市規劃“以流定形”創造條件
同濟大學副校長吳志強在數博會“智能城市大數據與基礎設施建設”論壇上發表主題演講。他認為,大數據為城市規劃提供源源不斷的數據源,從表層的形態挖掘其下的流動要素,從而制定和總結出城市發展模型和方法,最終實現智慧城市。
吳志強説,作為城市規劃方面的工作者,希望的是城市更智慧,生活更美好。然而,現在城市化空間面臨巨大挑戰,規模大、速度快、密度高。城市面臨壓力,環境惡化、交通擁堵。人們的生活質量在提高,但所有人都不滿意。
吳志強説,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的規劃應對是“以流定形”的方法。每一個規劃從頭到尾要決策的東西,都需要數字化決策,傳統數據源特別少,而到了大數據時代數據量是源源不斷的。同時,現在的數據不同於以往是靜止的、孤立的,而是不停流動的、互相聯繫的。
對於做城市規劃的人來説,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是讓人振奮的。吳志強説,大數據使得地圖上的數據鮮活起來,為城市規劃者提供了透過地圖上每一個標誌,看到其背後所代表的流動數據的能力,和通過數據放大每一個人、每一條路軌跡的用途。
城市規劃中,要通過大數據大量地抓住人流、自然流和功能流。通過對人流路徑、人流密度的模擬,可以清楚地看到每個地方發生的場景,然後根據數據的整合進行規劃。例如,在地鐵線按照人的手機在哪裏流動、白天晚上的密度做大量的模擬,來選擇站點的設置是最準確的,通過大數據的模擬對城市規劃是非常好的精準的測算。
吳志強説,現在的目標就是通過“以流定形”,把整個城市規劃成無障礙的可以流動的空間,再過幾年,智慧的城市規劃必將讓更多人享受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