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出行時代來臨:沒有手機寸步難行
本文核心觀點
1、在線出行市場中,兩輪車、四輪車業務既有互補性、也有競爭性;
2、比起四輪車市場,於玩家而言,兩輪車市場像更是一場不可言敗的戰爭;
3、如若各細分市場(獨輪車、兩輪車、四輪車)形成“聯動效應”,最終或將延伸至整個本地生活服務市場,從而開闢出更多的在線出行應用場景。
“威遠才多大點?共享電單車進來,我們這些出租車還怎麼活?”今年8月,在四川省內江市威遠縣這片“不算大”的土地,卻上演了一場出租車與共享電單車大戰。
據媒體報道,共享電單車在威遠縣城投放後不久,存放共享電單車的倉庫就遭到當地出租車圍堵。而這已是該共享電單車第二次在威遠縣遭投放失敗,且兩次均遭遇當地出租車抵制。
如今,在線出行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蠶食着線下的傳統出行市場。與此同時,不少傳統出行公司也逐漸向線上靠攏。
今年5月,北京銀建出租汽車有限公司與高德打車達成巡遊出租車網約化合作。高德打車上線“金銀建出行”,乘客可通過互聯網呼叫巡遊出租車。
據高德官方數據顯示,3個月後,“金銀建出行”駕駛員接單總量已達上線初期的3倍,駕駛員日均收入增長30%,為司機帶來的單量和收入達司機總單量和收入的50%。
“我在7月接單收入超14000元,平均每天能拉15單,每天基本有9單都是來自高德的訂單。”作為金銀建出行駕駛員,王師傅為億歐算了一筆賬,“高德給我帶來了超過8000元的收入,約佔當月全部收入的57%。”
巡遊出行車實現網約化,得益於近10年來風起雲湧的中國互聯網。
在移動互聯網的作用下,一把由技術、資本主導燃燒起的戰火,迅速在出行市場中蔓延開來:網約車激烈廝殺、共享汽車混戰洗牌、順風車狼煙驟起、共享單車大起大落、RoboTaxi(自動駕駛出租車)蓄勢待發。
當下,無論是四輪車市場還是兩輪車市場,在線出行已徹底改變了整個中國出行服務市場的行業格局。四輪車、兩輪車市場羣雄紛爭,這兩個看似愈演愈烈、最終或將走向寡頭壟斷局面的戰場,卻已在悄然間相互交織,共同蠶食着線下傳統出行市場。
眼下,線上出行還遠未到終局之戰。
變革與重構無論是資源重置、還是效率提升,線上出行均打破了傳統出行市場的遊戲規則。如今,中國出行服務市場產業鏈版圖已逐漸浮現。
從細分市場來看,在線出行滿足了用户差異化、多場景的出行需求,而這也是傳統出行所難以具備的特徵。
在用户出行最為頻繁的50km半徑內,用户可選擇的出行方式最為豐富。網約車、共享汽車、共享單車、RoboTaxi等細分市場不斷出現,使整個出行服務市場得以不斷更迭與升級完善。
製表人/億歐網 曾樂
半路殺出的在線出行,給予了線下的傳統出行市場重創。自2014年起,傳統巡遊出租車開始“由盛轉衰”。彼時,僅在網約車這一細分市場,滴滴與快的便打得熱火朝天,易到用車則在專車市場高舉高打。
隨着大量社會車輛入局網約車,閒置的車輛與剩餘的駕駛員資源被得到充分調動,社會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提升。據艾媒諮詢數據顯示,在打過車的受訪網民中,有53.6%更偏好於通過網約車的形式打車。
“出租車司機是打車線上化最早的推動者,現在反倒是有點像棄兒。”一位業內人士感慨道。
製表人/億歐網 曾樂
嗅到市場份額被蠶食的危機後,不少出租車公司開始尋求“巡遊出行車網約化”。“我打車時經常遇到一種情況——我在路邊招手,明明看見的是輛空出租車,但司機就是不停。”家住北京的王強(化名)告訴億歐,“很多出租車都接入了線上平台,會優先接線上訂單。”
在線出行的四輪車市場中,補貼燒錢戰、資金併購戰此起彼伏,戰火越燒越旺。面對乘勝追擊的在線出行,傳統出行市場相對略顯被動。回看兩輪車市場,同樣已是羣雄紛爭。
2016年,共享單車成為飢餓資本的“新寵兒”。急速湧入的海量資本,燃起了共享單車“彩虹大戰”的狼煙。自誕生起便受到資本關注的共享單車,很快便進入無止盡的燒錢狀態之中。
過度投放難止損、押金流向不明朗、運維方式粗放……共享單車市場歷經無序發展、野蠻生長後,多數玩家在開城後留下了一地廢銅爛鐵。最終,整個共享單車市場形成了滴滴出行、美團、哈囉出行“三足鼎立”的市場格局。
共享單車巨頭相爭之下,戰火蔓延至共享電單車。相較於共享單車,共享電單車受制於投入成本、入城資質等因素,是個難以被複制的劇本,無法依靠燒錢堆砌起來。
“在一定出行半徑內,兩輪車、四輪車都可以接駁與營運。兩個業務既有互補性、也有競爭性。”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共享出行專家認為,“説到底,玩家現在就是為了抓緊搶佔更多市場份額,只有握在自己手裏才最放心。誰佈局慢、失了先機,誰就更接近出局。”
不可言敗的戰爭當人們把目光聚焦在四輪車市場的激戰之時,關於兩輪車市場巨頭之爭的狼煙已經升起。比起四輪車市場,於玩家而言,兩輪車市場像更是一場不可言敗的戰爭。
過去快速奔跑卻驟然跌倒的共享單車,讓整個共享出行市場開始變得冷靜。如今,逐漸崛起的共享電單車市場,正搶佔着傳統出行市場的份額。
共享單車“彩虹大戰”/億歐網
不同於共享單車市場的“燒錢開城”,共享電單車市場走“小火慢燉”的路子:盈利為先、當地政府准許入駐,成為了行業競爭的關鍵因素。
在市場準入方面,直至2019年,新的國家標準《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發佈,電單車才真正實現合法化。不過,目前並非均全國各地允許發展共享電單車,多數一、二線城市對共享電單車的投放依然設限。
即便如此,這也並沒有阻擋各路玩家加速佈局共享電單車的步伐。“有的地方打閃電戰,有的城市像沙子一樣慢慢滲透。”哈囉出行聯合創始人及CEO楊磊如是説。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截至2019年10月,共享電單車市場主要有哈囉、街兔(滴滴旗下品牌)、美團等品牌,約佔市場份額的90%。另據媒體披露,今年6月,哈囉電單車平均日單量約為400萬,而滴滴和美團的電單車日單量分別約為350萬、100萬。
從打法來看,哈囉、滴滴、美團三大巨頭各有差異。
在這場巨頭“三國殺”中,哈囉最早開始投放共享電單車,比起規模化,其更注重如何通過精細化運營實現獲利。2018年,哈囉出行上線電動助力車。僅1年後,該業務便實現盈利,併成為整個公司最賺錢的部門。
同時,哈囉出行的重要入口是支付寶。兩輪車業務能夠給予支付寶不少流量紅利,提升用户活躍度,併為芝麻信用增加應用場景。
相較於哈囉,滴滴、美團更側重規模化佈局,通過搶佔市場份額為自身業務實現導流。以美團為例,通過佈局兩輪車市場,美團能夠為自身其它業務導流,從而完善其超級應用的佈局。
滴滴的策略亦是如此,其於2019年年底上線首批共享電助力車,試圖帶動自身兩輪車業務整體實現盈利。
此外,已在四輪車市場佔據不小優勢的滴滴,也意在打造一個完整的出行產業閉環。按照滴滴出行CEO程維的規劃,滴滴國內業務將雙曲線推進,持續完善一站式出行平台——四輪(網約車、出租車、代駕、順風車)、兩輪(青桔單車、電單車)和地鐵公交等公共出行,服務更多用户。
“兩輪車與四輪車市場在一定程度上用户重合,如果兩輪車業務沒做好,企業的四輪車業務也會受到影響。”上述共享出行專家説道。
終局之戰未到玩家要想講好在線出行這個故事,僅是打好兩輪車與四輪車市場這一仗還遠遠不夠。
“整個出行市場裏,目前大家都處於焦慮期、探索期。但平台規模化,始終是出行市場的一個底層競爭邏輯。”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出行公司高管如是説。在他看來,無論是在線出行的哪一個細分賽道,都要通過規模化來贏得競爭。
這意味着,在線出行玩家需要在有限的窗口期內迅速搶佔更多市場份額,才能最終真正擁有絕對性競爭優勢。
當下,縱觀整個出行產業鏈,如若在線出行的各細分市場(獨輪車、兩輪車、四輪車)形成“聯動效應”,最終或將延伸至整個本地生活服務市場,從而開闢出更多的在線出行應用場景。
製表人/億歐網 曾樂
其中,單輪的平衡車最早佔領了整個獨輪車市場。因為用户上手難度較高,後來普遍迭代升級成為兩輪並行的模式。
短期來看,由於平衡車本身具有較高的學習成本,且相關安全體系有待完善,尚未在市場中得以普及。不過,從長期來看,具有便捷性、環保性、科技感的平衡車,將有機會與共享模式更好結合,成為打開“最後一公里”出行的下一個增長開關。
而玩家佈局兩輪車市場,既是場投車戰,也是場下沉戰。去年年底,美團聯合創始人王慧文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2020年美團單車的重點是加大投車,不論多少座城市,全部加大投入。”
比起共享單車,共享電單車是一場更具盈利想象空間的出行佈局較量。但由於一、二線城市對於共享電單車有着諸多限制,三、四線城鎮或將成為共享電單車的主要投放目標地。
在難以攻克的城池裏,基於合規的前提,玩家除直營外,或可採取聯營、加盟等方式,將自身的兩輪車業務深紮下沉市場。
此外,作為在線出行的主戰場,對於四輪車市場而言,平台對車源的爭奪,始終是出行市場競爭的核心之一。玩家只有手握更多的運力,才能擁有更大話語權。
“目前整個出行市場已經走過最初的盲目爆發式增長、淘汰賽,進入相對平穩的發展階段。”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市場正呈現高速增長後迴歸平穩的特徵。”
尾聲回看2018年那場共享單車大戰:摩拜賣身美團、ofo名存實亡。在這場沒有贏家的戰爭裏,徒留共享單車墳場在凜冽的寒風中,弔唁着昔日炙熱的戰局。
隨着傳統巡遊出租車逐漸加入在線打車平台,整個在線出行市場更需要告別野蠻生長。“相比過去的燒錢模式,中國出行市場未來需要低成本的運作模式,如何創新商業模式至關重要。”崔東樹如是説。
當下,在線出行的終局之戰遠未到來,但新的狼煙已經燃起。
致謝
因篇幅限制未能將所有內容附上,但感謝多位專業人士在本文寫作過程中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觀點及豐富案例,特別緻謝(排名不分先後):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共享出行專家、一位業內匿名人士、金銀建出行駕駛員王師傅、北漂一族王強(化名)、北漂一族葉芳(化名)。
參考文獻:
1.《2018-2019年中國打車出行專題監測報告》,艾媒諮詢;
2.《燒錢大戰得與失》,產品遇上運營,徐霄鵬;
3.《詳解哈囉、滴滴、美團的電單車之戰》,晚點LatePost,萬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