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户端3月5日訊(駐京記者柯立)3月4日,2022北京冬殘奧會開幕,上午10時許,在北京冬奧組委駐地、首都鋼鐵集團的工業遺址首鋼園,90後女孩楊淑亭,坐輪椅11年之後,勇敢地站立起來,大約3分鐘時間,她穩穩地行走了50米左右,圓滿完成了冬殘奧會火炬傳遞。
她是該線路的第3號火炬手,也是北京冬殘奧會565名火炬手之一。
“這是我受傷11年來,第一次以直立行走的方式出現在大家面前,站起來的感覺真好!”伴隨着觀眾們的加油聲,楊淑亭美麗的大眼睛泛着瑩瑩淚光。她自信的笑容,感染了現場所有人。
“輪椅上最美的扶貧姑娘”
北京冬殘奧會火炬手楊淑亭。
11年前,出生在湖南邵陽城步苗族自治縣白毛坪鎮下坪水村的苗家姑娘楊淑亭剛滿19歲,不幸因車禍造成胸部以下高位截癱。面對厄運的重擊,她沒有倒下,積極做電商客服、開網店,還清治療時欠下的債務,賺到“第一桶金”。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楊淑亭先後創建了花卉種植專業合作社、七七科技公司和扶貧車間等,帶動當地1300多名困難羣眾和殘疾人穩定增收致富,被稱為“輪椅上最美的扶貧姑娘”。她也因此榮獲“全國脱貧攻堅先進個人”等眾多榮譽。
被推薦成為北京冬殘奧會火炬手,楊淑亭希望能站立起來,實現“行走”傳遞的夢想。中國殘聯積極回應她的願望,北京大艾機器人公司專門為她量身定製外骨骼機器人,並安排適應性康復訓練。
11年沒走路了,訓練很辛苦,每天4至6個小時,每走一步都得咬牙堅持,但她説:“很幸福很值得,科技的力量讓我重新站起來,希望冬殘奧會的聖火能照亮殘障人士的精彩人生!”
穿戴骨骼機器人打破世界紀錄
邵海朋(中)在天壇點燃“九天之火”。
像楊淑亭一樣從輪椅上站起來傳遞冬殘奧會火炬的,還有遼寧小夥子邵海朋。
3月2日下午在天壇祈年殿前,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舉行火種彙集暨火炬傳遞起跑儀式。從北京、延慶、 張家口三個賽區採集的8處火種,連同殘奧會發祥地英國曼德維爾採集的火種,匯聚生成“九天之火”。
2017年,27歲的邵海朋從事高空作業時不幸墜落,只能靠輪椅出行。作為臨牀試驗志願者,他經過3個月的外骨骼機器人輔助康復訓練,成功站了起來,還可以短暫行走。
經過堅持訓練,2018年,他參加“科技助殘”穿越“一帶一路”機器人行走馬拉松公益挑戰賽,穿戴外骨骼康復機器人,從新疆啓程,沿着阿圖什、喀什、西安、南京等“一帶一路”關鍵節點城市,9天內跨越5000多公里,累計用26小時行走42.22公里,打破了國外15天完成骨骼機器人行走馬拉松的世界紀錄。其間克服了帕米爾高原嚴寒風雪、長時間行走身體不適等諸多困難,展現了中國殘障人士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
幾年來,通過骨骼機器人輔助的康復訓練,邵海朋的狀態越來越好。他熱衷發明創造,申報多項改善殘疾人出行設備方面專利。他還在遼寧營口成立了一家特色服裝店,邀請多名殘疾人朋友一起創業,積極“實現自我,服務社會”。
幫助數百位截癱患者重新站起行走
邵海朋使用外骨骼機器人康復訓練。
楊淑亭和邵海朋穿戴的兩款外骨骼康復機器人,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科技力量,也是新一代大艾骨骼機器人的全球首次亮相,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生物與醫學工程學院帥梅研究員率團隊研發。
仿人行走在機器人的研發,涉及工程設計、人體力學、運動學、智能算法等多項核心技術,依託在清華大學攻讀博士後時的仿人機器人研究經驗,帥梅帶領“北航生物醫學工程高精尖中心”團隊夜以繼日科研攻關,2013年誕生了第一台原型機,也是中國第一台外骨骼機器人。
經過臨牀試驗和不斷完善,2018年6月,帥梅團隊成功通過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註冊認證,中國首款自主研發的外骨骼機器人獲准上市。作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重大科技計劃的成果轉化項目,帥梅團隊在北京經濟開發區成立了公司,“大艾機器人”成為產學研協同的“科技冬奧”成果。
如今,大艾公司也是一個康復訓練基地。辦公區下一層,地面被貼紙劃分為幾個區域,十幾台外骨骼機器人靠牆擺放,每天都有人來訓練。十餘種產品,幫助截癱、偏癱、腦癱及老年人等失去站立或行走功能的患者康復訓練,累計治療患者超萬例、訓練超百萬人次,幫助數百位截癱患者重新站起行走。
“我們開創了截癱、偏癱、腦癱‘三癱’治療新手段,獨創的仿生行走傳動系設計,大幅降低成本,目前處於國際並跑或領跑地位。”帥梅説,AI外骨骼機器人能感知到人行走快慢等主觀意願,實現機器人輔助與人體行動(包括上下樓梯、上下坡等複雜動作)的自適應。通過它輔助康復訓練,可增強肌肉剩餘力量,激活患者潛力,使身體變得越來越好。
她認為,楊淑亭和邵海朋的冬殘奧會聖火傳遞形式,體現了我國機器人技術發展的先進水平,彰顯高科技助力殘疾人迴歸社會、開啓幸福生活,也將加速外骨骼機器人的規模化應用,促進機器人產業可持續發展。
【編輯:鄧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