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很多的焦慮和痛苦,來源於愛而不得和過於執着。
撰文/柳條
編輯/柳條
出品/馬孔多跑步研究室
前幾天小編寫了一篇文章《跑步打卡,有六重境界,你屬於哪一重?》,文章最後最後做了一個投票,問跑友們自己都是哪種跑步打卡類型的人。
結果投票第一名的是:想打就打、不當一回事的佛系打卡族。
文章留言中,很多跑者也説自己是佛系跑者。
其實,如果細心觀察,你會發現自己身邊經常跑步的人,也越來越佛繫了。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跑者變佛繫了,隨遇而安、順其自然,或者説變得越來越成熟理性了?特別是在跑步3年、5年之後。小編今天就給大家來分析分析。
跑步其實是一個入坑、痴迷、瘋狂、再到迴歸理性的過程。很多跑者都會經歷這樣一個階段。
剛開始跑步,看到自己的身體一點點變結實或者變瘦,看到自己的速度一點點變快,看到自己的精神狀態一點點變好,於是覺得跑步太好了,進入到一種痴迷的狀態,每天不出去跑一跑就覺得渾身難受。
後來參加了馬拉松比賽,為了能夠刷新個人PB,只要是看到比賽就報,跑下三五個馬拉松之後,就立志一年跑10場,或者有生之年跑下一百場,根本不顧自己的身體是否承受的了,可以説真是瘋狂至極。
在這個追求過程中,你會發現無形中給自己很多壓力,猶如一種枷鎖,當求而不得時,內心就會失落、痛苦,失去了之前跑步的快樂。
特別是當自己跑步受傷了,在這段不能跑的日子裏,你開始反思自己:當初跑步的初衷是什麼,為什麼現在把自己搞得這麼狼狽不堪?
於是你開始重新審視跑步這項運動,到底怎麼跑才是最適合自己的,怎麼跑是健康無傷的,怎麼跑才是快樂了,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人類很多的焦慮和痛苦,來源於愛而不得和過於執着。
所以在跑了3年、5年之後,越來越多的跑者回歸理性,不給自己設限,讓自己隨遇而安,以一顆平常心對待跑步,追求更純粹的跑步:喜愛不痴迷,執着不固執。
跑步的速度隨心隨意,更喜歡慢跑
隨着跑齡的增加,你對跑步的速度已經沒有那麼在意,會更加重視慢跑的重要性。慢跑看起來很簡單,其實很考驗人的耐心。慢跑不僅僅是一項跑步訓練,而是你想跑得長久的一項良好習慣。
不管是速度很快的高手,還是剛剛開始跑步的胖子,慢跑都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提高你的體能,讓你更享受跑步,併成為一個高效的跑者。
其實,慢跑還有助於你恢復體能,減少傷病。對於大部分業餘跑者來説,能夠跑得更長久比跑得快更有意義。
當然,你也並不會一直慢跑,偶爾也會進行速度訓練,比如變速跑、節奏跑、減快跑、間歇跑等。慢跑與快跑交叉,跑步與力量訓練結合,你想受傷都難。
參賽數量減少,訓練量卻不減
小編認識的跑友今年參賽數量雖然少了,但是跑量反而比去年多了;他們説往年為了備戰跑得太累,賽後很長時間都不想跑步;而現在怎麼舒服怎麼跑,也不會受傷。
很多跑者為了追求參賽數量,比如跑100個馬拉松。誠然,追求參賽數量是你自己的喜好,與他人無關,但是成熟理性的跑者會謹慎選擇自己的參賽場次。
小編認識一位大哥,每個月的跑量接近400公里,但基本上很少參加比賽,最多一年跑兩場;他説自己跑步並不是為了要去跑馬拉松,而是很享受訓練這個過程。
跑步和馬拉松其實是兩種運動,幾乎人人都可以跑步,但是跑馬拉松一定要經過嚴格科學的訓練才行。
如果你沒有至少12周或者3個月的時間來備戰一場馬拉松,建議你還是謹慎報名比賽,因為不管是比賽的過程或是比賽後,你的身體都會很痛苦。
喜歡的比賽會報名,中籤就跑,不中籤也沒關係
相信今年跟小編一樣,一場線下比賽都還沒跑過的跑友應該有很多;也曾報了一場線下賽,但是沒中籤,感覺內心也沒什麼情緒波瀾。
想想近些年國內大型馬拉松,可以説已經很少沒有不抽籤的。剛開始參加馬拉松比賽那會,你可能還會因為沒有中籤而沮喪,但是當你跑了3年、5年之後,你報名馬拉松的心態就會發生變化。
喜歡的比賽會報名,中籤了就去跑,沒中籤也不受影響。堅持跑步,繼續訓練,為下一場比賽做好準備。
如果實在想跑個半馬、越野,週末自己就策劃一下路線,準備好補給,約上幾個小夥伴,自己跑跑。
跑步久了就會發覺,跑步是我的一個愛好,不是我的職業,無傷健康的跑下去才是我的追求。
能否PB順其自然,不刻意追求
當你跑步3年、5年的時間,跑步已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對成績已經不那麼刻意去追求,能否PB順其自然。能夠PB固然很好,但是如果在追求PB的道路上跑傷了自己,那就得不償失了。
雖然你已經成為佛系跑者,但不等於沒有追求。常年累月的保持訓練,你也一樣可以在賽道上刷新個人PB,享受挑戰自己的快樂。
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有些人在40歲甚至50歲的年齡,還能刷新自己20年前跑出的PB。
佛系即理性,迴歸健康才是真正的跑步
小編認識一位跑步5年的跑友,他説,以前瘋狂參加比賽,虧欠家人太多。成熟理性的跑步才是最重要的,量力而行,生活家庭也很重要,缺一不可。
你跑步為了什麼?為了減肥?為了健康?為了馬拉松?為了榮譽?小編認為,跑步最本源的目標是:長久而健康快樂地跑下去,一為健康、二為快樂、最終為遇見更好的自己。
從剛開始跑步的狂熱,生活中好像只有跑步這一件事情最轟轟烈烈。到現在,跑步已經成為吃飯、睡覺、喝水一樣平常的日常。所以説越來越多的跑者變佛系是因為更加理性了。
雖然身邊佛系跑者越來越多,但他們卻是真心熱愛跑步,對跑步的熱愛融入到骨子裏,從來都是默默地跑着,很少發朋友圈甚至不發朋友圈。
他們也不會以參加馬拉松比賽為目標,他們只是喜歡跑步,享受跑步這個過程。
他們可能不會去追求一定要跑進4小時,3個半小時,甚至3個小時,也不會去追求跑100個馬拉松。在他們的生活中,除了跑步,還有對另一半的擔當,對兒女的責任,對父母的孝順。
他們在跑步的同時,兼顧着跑步與家庭,平衡着跑步與家人、跑步與工作之間的關係。因為跑步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非生活的全部。
所以:
你不必跑到氣喘吁吁,輕鬆愜意的跑步對你我都足夠好;
你不必忍痛堅持跑步,這是對自己最大的傷害;
你不必通過跑馬拉松來證明自己是一名跑者,來證明自己的成功,將跑步長久堅持下去更為可貴;
你不必與別人攀比速度與跑量,總有一個人比你跑得更快、更多,你只需盡力而為、量力而行;
你不必發誓聲稱參加波馬、UTMB、全馬進3小時是你的畢生夢想,跑步路上各自精彩,跑得長久才是贏家。
願你也能對跑步這樣:喜愛不痴迷,執着不固執。
互動 :你是如何慢慢成為一個佛系跑者的?歡迎留言。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