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北京首鋼園運動中心運營管理有限公司首鋼園國家冬季運動訓練中心被授予2022年全國工人先鋒號榮譽稱號。
北京開啓“冬奧時間”後,位於首鋼園的國家冬季運動訓練中心服務運動員備戰,在此訓練的國家冰上隊伍最終在北京冬奧會上獲得了三金一銀一銅的好成績。
曾經的老工業園區,自帶“精益求精”的傳統。大到製成一面冰,小到固定一顆釘子,無不體現着“匠心”。如今,這裏工作人員經過冬奧的歷練,已經成為解決“冰上問題”的專家。
北京首鋼園運動中心運營管理有限公司成員(部分)。新京報記者 浦峯 攝
“四塊冰”24小時倒班作業,服務國家隊備戰冬奧
為了向國家隊駐訓提供專項服務保障,首鋼集團於2018年6月成立了北京首鋼園運動中心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公司行政業務部部長馮堯剛介紹,首鋼將精煤車間、運煤車站等工業遺存改造成了冬季運動訓練場館,並配套建設了運動員公寓,為冰上項目國家隊提供“吃、住、訓、行、防疫”等一系列服務。
因為擁有達到奧運標準的短道速滑、花樣滑冰、冰球、冰壺4塊訓練冰面,國家冬季運動訓練中心也被稱為“四塊冰”。北京冬奧會前,“四塊冰”以保障國家隊訓練為主,同時利用國家隊訓練空餘時間,承辦部分國家級重要活動和重要賽事。
“2019年以來,冬訓中心已相繼承接了30餘項、百餘場次國內外重要活動和賽事,如2019中芬冬季運動年開幕式,冬奧會吉祥物發佈儀式,花樣滑冰、短道速滑、冰壺國家隊冬奧選拔賽等。”馮堯剛説。
為了確保冰場穩定運行,“四塊冰”實行24小時倒班作業。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後,訓練基地實行封閉管理,製冰師等人員半月一輪換。進入冬奧會衝刺階段後,訓練基地從閉環管控、冰上訓練、住宿餐飲等方面,從嚴從細落實保障。
“北京冬奧會賽時期間,我們還派出22名骨幹服務國家隊參賽、冬奧會辦賽工作。其中有17人進入閉環,大家在春節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為冬奧會圓滿舉辦貢獻了自己的力量。”馮堯剛説。
冬訓中心花樣滑冰場館。新京報記者 浦峯 攝
“老首鋼工人”製冰,不變的是工匠精神
首鋼曾是鋼鐵廠,如今被注入冬奧元素,工業遺蹟與奧林匹克第一次完美融合。首鋼園內,曾經的精煤車間被一分為三,改造為短道速滑、花樣滑冰、冰壺三座國家隊訓練館。
製冰師劉永亮介紹,自己曾經在首鋼集團的一個運輸部工作,運過鐵水、原材料,“四塊冰”中的花樣滑冰訓練場館是他之前工作的地方。“這裏原來是儲煤倉,這塊花滑冰面以下大概20米深的地方,以前裝的全是煤。”2017年,劉永亮開始學習製冰技術,完成了由“火”到“冰”的轉變。冬奧會期間,他在首都體育館參與了花樣滑冰與短道速滑賽事的冰面保障工作。
擁有“四塊冰”,製冰自然成為冬訓中心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劉永亮可以説是最“全面”的製冰師,冬訓中心的四塊冰面他均參與了製作。
水結成冰很簡單,但製作一塊符合奧運標準的訓練冰很難。四塊冰面分別用於四種項目訓練,每塊冰的“參數”也不一樣。
在劉永亮看來,製冰並沒有一套固定的參數去遵循,要靠製冰師結合當地氣候、濕度等環境要素,在實踐中一點點摸索、調試。“首先是保證冰面有合適的硬度,冰面硬度與冰温有關。比如花樣滑冰,冰温在-4℃~-4.5℃之間是適合的。運動員要跳起、落下,冰太硬,腳踝會受傷;冰太軟,滑一會兒冰面就會出水。而對於短道速滑來説,冰面温度要在-6.5℃~-7℃之間,這個硬度適合運動員起速。”
不僅冰温要控制,水質也會影響冰面效果。製冰的水不是普通的水,酸鹼度、礦物含量都要一點點調整。劉永亮回憶,有一陣子製作的冰不好,他每天都“離不開冰場”。“我每天都要去冰場問運動員,今天冰的滑度怎麼樣、冰是軟還是脆,我們把運動員的感受記錄下來,然後每天調整機組温度、水質等。問得最多的是短道速滑運動員,最後總結出了一些温度、水酸鹼度、礦物質含量的經驗值,讓運動員能在冰上把速度提起來。”
此外,冰面維護也是精細活兒。
北京首鋼園運動中心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郭曉民介紹,要確保冰面“硬度、厚度、平整度、温度、濕度”五度達到奧運標準,需要數年如一日地精細維持,隨着季節改變,會不斷湧現出新的難題。比如濕度高,就不利於場館運行。尤其是夏季,房頂温度很高,而冰面温度低,就會導致房頂滴露,破壞冰面。後來,團隊通過提高場館密封性、用鼓風機吹乾露水等方式解決了這個問題。
“首鋼的工作人員都是搞鋼鐵出身,有一種工匠精神,所以在從事製冰工作時,大家也遵循了製造業精益求精的傳統。”郭曉民説。
創新解決“球門釘”難題,獲國際冰聯認可
運煤車站在精煤車間的右側,如今被改造為冰球場館,其中的細節同樣體現着“匠心”。
在以往的比賽中,冰球賽場的球門是用金屬釘進行固定的。“金屬球門釘底下一節凍在冰面裏,上面凸出來一節,球門的兩個管就套在球門釘上,這樣就能固定住了。但考慮到金屬球門釘易傷人,國際冰聯在2018年之後出台了新規則,要求把金屬釘改成橡膠釘。”
韓冬是北京首鋼園運動中心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市場業務部部長,2019年冬訓中心冰球場館承辦了冰球世錦賽,他擔任了賽事場地方面的項目經理,對冰球場館的細節十分了解。
他説,這看上去只是一個小變化,但在當時是很難解決的問題。橡膠球門釘與金屬球門釘不同,在冰下凍得不牢固,而且比較軟,容易晃動。按照新規則,為保證球門穩固性,橡膠球釘要直接打到冰下的水泥地裏,水泥地面要為此預留一個很長的孔洞。
“但是新規則出來前,冰場就已經建好了,如果水泥地面再打洞,整個地面的平整度和牢固性就全都破壞了。所以我們用了折中的辦法——在國際冰聯允許範圍內,把冰面厚度加到最厚,再把橡膠球門釘底部全部凍在冰裏,最後再套上球門。”韓冬回憶,要承辦2019年冰球世錦賽,需要通過國際冰聯的檢驗,當國際冰聯來檢查場地的時候,自己心裏也緊張,不知道這種方式能不能獲得認可。
“最終國際冰聯通過賽前的訓練賽認可了場地。第一場比賽結束後,國際冰聯的執行主席對我們説,這種方法不錯,看來你們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在韓冬看來,這樣一個小小的細節,能體現出大家為了滿足國際頂級賽事的要求花的心思。
如今,冬奧賽事已經結束,劉永亮也從首都體育館回到冬訓中心,執行“化冰”的任務。首先“化掉”的是冰壺館的冰面,然後是短道速滑館、冰球館,還要清理場地中的海綿條、地毯、木板。這些工作完成後,劉永亮投入到留下的冰面的後續維護工作中。
記者採訪時,仍有不少人來到首鋼園參觀這塊仍維持奧運標準的“花滑冰面”,劉永亮説,現在這塊冰面上進行的是各個俱樂部、區隊的訓練活動。
馮堯剛介紹,後冬奧時代,首鋼“四塊冰”將對接國家體育總局訓練安排,保留1-2塊冰場用於國家隊、協會訓練,或與高水平俱樂部合作開展專業培訓。冰球館主要用於承接各類冰上項目、非冰上項目體育賽事活動,吸引新品發佈、商業演出等活動。根據資源對接情況,計劃還將把一個訓練館轉型為科技類、電競類或非冰上體育項目場館。
新京報記者 王景曦
編輯 白爽 校對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