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歷屆冬奧會最高標準!精準預報,氣象為冬奧護航

由 鍾離綺琴 發佈於 體育

精準預報 氣象為冬奧護航

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進入倒計時171天的“衝刺”階段。

與此同時,與冰雪運動息息相關的氣象服務保障亦進入加速“衝刺”階段,而乘勢而上湧現出的眾多氣象現代化成果,也將如14年前的北京夏季奧運會一樣,接續蓄力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

精細

北京冬奧會是歷史上首次在大陸性季風氣候帶舉辦的冬奧會,不同於夏奧會,氣象保障工作少有經驗可借鑑,幾乎算得上零起步。且冬奧會冰雪項目多集中在室外山地進行,地形複雜、局地小氣候特徵明顯,對氣象服務保障的要求可謂苛刻。

以跳台滑雪為例,選手需要先躍入空中,再落在雪上滑行,比賽時風力大小、雪面狀態如何,都直接影響比賽成績乃至選手的生命安全。只有在賽區佈設密集、立體、多要素的氣象監測網,才可能達到賽事實時、定點及特定閾值區間的要求。

而沿高山賽道進行滑降和快速回轉的雪上競速運動——高山滑雪,賽程僅為1到2分鐘,比賽期間運動員速度最高可達每小時140公里,一旦賽場風速超過18米/秒,須立即停止賽事。定點的分鐘級預報直接關乎賽事能否抓準最佳“窗口期”。

2017年8月,中國氣象局啓動“三維、秒級、多要素”冬奧氣象監測網絡建設工作。幾乎在同時,開始自主發展冬奧氣象短臨預報核心技術支撐體系。

4年來,氣象部門以冬奧賽場為核心,在北京城區、延慶和崇禮及周邊鋪設出“超精細複雜山地+超大城市一體、三維、秒級、多要素”冬奧氣象綜合監測網絡,共佈設各種現代立體探測設施441套,在冬奧會歷屆賽事中堪稱最為稠密。

以北京睿圖模式體系為核心,氣象部門羣策羣力、集中攻關,首次實現複雜地形下100米分辨率、逐10分鐘快速更新的冬奧關鍵氣象要素0~24小時高精度客觀集成預報;研發了從短時臨近(0至1小時)到延伸期(30天)的無縫隙精細化網格預報產品,實現了歷屆冬奧會最高標準的“分鐘級、百米級”精準預報要求。

周密

除了比賽專項服務要求極高以外,作為世界規模最大的冬季綜合性運動會,冬奧會的賽事周邊氣象服務保障同樣需求巨大。

2016年,京張高鐵開工建設,這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重要交通保障設施。根據冬奧會總體規劃,京張高鐵將串聯北京、延慶和張家口三個賽區,單程僅需一個小時左右,便能實現運動員、工作人員和遊客跨區域參賽和觀賽。

今年3月,京張高鐵沿線體量最大的車站——清河站,上崗了一位“智慧哨兵”。它不僅能全時段實時監測清河站區温度、氣壓、濕度、風向風力,還能運用人工智能“天臉”識別,全天候智能觀測站區天空實景,用户可通過手機客户端實時查看監測數據。

當然,這些觀測設備“生”於奧運,卻不止於奧運。寒來暑往,它們將惠及往返於京冀的廣大旅客。清河站管理辦副主任姜振科感慨,“它不僅能為站區防汛、防火、掃雪鏟冰、應對極端天氣提供一手資料,還能給旅客出行提供精準到點的氣象服務。”

針對公路交通,氣象服務也深度融入。由於北方冬季氣温普遍較低,道路積雪、結冰等引發高速公路限行、關閉等情況時有發生。河北省氣象部門與交通、交警等部門共同建立冬季融雪除冰應急保障機制,形成了路警聯動、精準管控的三方合作模式。依據定時、定點的氣象預報,相關部門可及時開展結冰路段精細化融雪除冰,保障公路交通的出行安全和通行效率。

回顧氣象與奧運的數次邂逅,除了優質服務保障經受住了來自世界的檢驗以外,奧運氣象服務經驗及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也在更長遠的未來幫助提升全國氣象服務水平,使奧運氣象成果惠及全國人民。

夏季奧運會後,其發揮的輻射帶動作用至今還在影響着全國氣象業務發展:奧運精細化預報服務由重大活動保障向常態化業務運行轉變;3公里分辨率GRAPES區域模式實現了局地範圍向覆蓋全國的發展。就連當初為了保障夏奧會在北京及其鄰近地區建設的密集氣象探測網,至今仍在高質量運行,並將在即將來臨的冬奧會中,與稠密的山地監測網共同見證一場精彩非凡卓越的盛會。


來源 新華網

編輯 曾佳佳

流程編輯 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