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武師上擂台,有一點一直讓我很奇怪:他們不會格鬥式。在我眼裏,簡直是手足無措的樣子,手都不知道放哪裏好。
其實,不同的規則會產生不同的格鬥式姿態。
上圖中左邊是孫祿堂前輩的格鬥式(三體式),右邊是拳擊格鬥式(抱架)。
拳擊是一種規則很清晰的格鬥,擊打範圍很有限,不需要護襠,不需要防踢、防摔。因此,最省力最保險的方式就是雙手護住頭部及中線,兩肘護肋。
説實話,拳擊運動是一種規則嚴密的比賽。
而傳統武術,在歷史上,不是靠比賽能生存的。傳統武術是在走鏢押運、看家護院中討口飯吃。在這樣的土壤中,傳統武術進化成了一種徹底的無規則格鬥。
傳統武術是缺乏比賽這種傳統的,以至於小小的比試一下也恨不得立下生死狀。
大家可以看到上圖形意拳的三體式,防護的範圍明顯大了很多。由於無規則,只要攻擊到要害部位,就能產生巨大效果。所以訓練中,很多動作都是針對對方要害部位設計的。
因為無規則,所以不是現代意義的比賽。不是比賽,也就根本不會考慮公平這一條。
“抄傢伙”是我們動手時第一念頭,所謂“拳成兵器就”很好地説明的傳統武術的訓練理念:我們只要生存!徒手搏鬥,這種只有比賽才會出現的場景,在實際搏鬥中,其實很少出現。大家看一看,上圖的孫祿堂前輩手裏多柄劍、多把刀,甚至多一根棍子也毫無違和感,而右邊的拳擊手顯然不行。
我跟老師學武式太極拳,在學踢腳、蹬腳時,老師就跟我説:不用踢太高。當時雖然知道“蹬腳不過膝”、“踢腳不過腰”,但其實,我是不理解為什麼不要踢高的——套路比賽中大家不都是踢得又高又靚嘛。
後來在加拿大,一個偶然機會,學到了董家傳的楊式太極拳,這才明白,其實所有的起腳,不管分腳、踢腳,還是蹬腳,目標其實是一個地方:襠部。
再結合“抄傢伙”理念,就明白了,什麼腿是遠距離攻擊!在對方拿着傢伙的情況下,你的腿還能比刀劍更長、更快?在對方手中有傢伙的情況下,起腳是個很不合理的動作,風險遠大於收益。
單純的傳統武術,無論你練對,還是沒練對,在可見的未來,都不太可能取得擂台比賽的勝利,畢竟傳統武術把太多時間,花在了擂台不能用的技術訓練上了。何況練習傳統武術的人,用的都是業餘時間。
傳統武術那種為了生存不擇手段的理念,其實在社會的文明進化中,已經被閹割成了紙老虎,這隻要看看滿世界的拳架套路比賽就能明白。那種拳架套路比賽,跟廣播操,或者藝術體操已經差不多了。
傳統武術中一些有價值的訓練方法,怎麼向世人展示,怎麼傳承下去,我也沒想明白,也許還得靠上擂台來保留下去。
太極拳的前輩們其實也在不斷摸索太極拳傳承的理由和方法,直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