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蓮英墓
1966年的時候,人們曾打開過李蓮英的墳墓,除了在他的墳墓中發現了大量的數不盡的奇珍異寶,還有一個驚人的發現:他的棺材裏除一顆頭顱和一條長辮子外,沒有屍身……
李蓮英原名李英泰,字靈傑。祖籍浙江紹興,明末清初其先人流落山東,後來移居直隸河間府大城縣。道光二十八年(1846年)李英泰出生。
父名李玉,是個修鞋匠,家境極為貧困,在家鄉無以為生,全家輾轉進京,仍以修鞋為業。李蓮英小時候常幫助父親削切皮頭,所以人們都叫他“皮削李”。根據李蓮英的墓誌銘記載,他“年九歲入內廷充役使”。
清宮檔案的記載也證明,李蓮英是於咸豐七年十月十一日由鄭親王端華府送進皇宮當太監的,但年齡是13歲。也許李蓮英在淨了身之後,沒有直接到皇宮當差,而是在王府當了幾年的差,才被鄭親王送進皇宮的。
李蓮英入宮後的名字叫李進喜,他進宮14年的時候才由慈太后起名蓮英。李蓮英入宮之時,正值太監安德海被慈禧太后寵愛,紅得發紫。
後來,安德海因少年得志,過分張狂,終於以“違背祖制,擅離京師”的罪名,在同治八年被山東巡撫丁寶楨拿獲,砍了腦袋。這件事使李蓮英得到了深刻的教訓。他是一個十分聰明乖巧的人,很快就明白了應該如何擺正主子和奴才之間的關係。
李蓮英不僅學會了揣摩主子的脾氣和愛好,能夠千方百計地討主子的歡喜,同時還能時時處處謹慎小心。正像墓誌銘中説的那樣:“事上以敬,事下以寬,如是有年,未嘗稍懈。”
李蓮英的心計使得他在年僅26歲的時候開始任儲秀宮的掌案首領大太監。這個職務一般需要進宮服役30年才有資格擔任,可是李蓮英這時候進宮剛滿13年。
光緒五年,李蓮英出任儲秀宮四品花翎總管。隨着他的主子慈禧太后日益大權獨攬,他的聲望地位也一天天變得顯赫起來。李蓮英31歲時,已經可以和敬事房的大總管也就是清宮太監的總頭目平起平坐了。
李蓮英
而到了光緒二十年,46歲的李蓮英被賞戴二品頂戴花翎。清朝的二品文官,級別大概相當於今天的副部長。對太監來説,二品頂戴只是一種榮譽的象徵。
雖然如此,李蓮英還是在太監中創了一個從未有過的先例。因為早在雍正時期,雍正皇帝規定太監的品級以四品為限,不能再高出這個等級。李蓮英就這樣成為慈禧太后面前的大紅人。
由於李蓮英很會做事,因此,慈禧太后身邊的太監幾十年來換了好幾批,唯獨李蓮英她捨不得換。李蓮英不僅在慈禧太后面前極力表現,他也不放過機會去討好光緒皇帝。
因為他深知慈禧太后已經年邁,光緒皇帝雖然有病,但畢竟年輕,如果沒有意外情況出現,慈禧太后死在光緒皇帝之前是必然的。李蓮英這樣精明刁滑,對於他來説,兩面討好,八面玲瓏的做法,是始終立於不敗之地和自我保全的一種策略。
參與過維新變法的晚清文人王照曾經寫過這樣一首詩:“炎涼世態不堪論,蔑主惟知太后尊。丙夜垂裳恭待旦,膝前嗚咽老黃門。”詩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八國聯軍入侵北京之時,慈禧率光緒和文武百官出逃後,第二年準備回京。
他們走到保定住下。太后睡覺的地方,被褥鋪陳都很華美,李蓮英住的地方稍差一點,但也很不錯。而光緒皇帝睡覺的地方卻很悽慘。李蓮英侍候慈禧太后睡下後前來探望,見光緒在燈前枯坐,一問才知道他竟然鋪的蓋的都沒有,時值隆冬季節,根本無法睡覺。
李蓮英看到這個情況跪下抱着光緒的腿,痛哭説:“奴才們罪該萬死!”並且把自己的被褥抱過來讓光緒使用。光緒回到北京以後,回憶西逃的苦楚,就曾經説:“若無李諳達,我活不到今天。”
據説,戊戌變法後,李蓮英出言謹慎,沒有鮮明地表態站在慈禧一邊。雖然沒有讓慈禧懷疑他的忠誠,但從此感情上有些疏遠了。
所以李蓮英的墓誌銘上寫道:結束西逃回到北京後,李蓮英“自思可告之無罪,已萌退志”。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慈禧死後,李蓮英辦理完慈禧的喪事,便悄然消失了。對於他的下落至今仍然是一個謎。
李蓮英
有人説他在慈禧太后死後,便向隆裕太后請求告老,回到慈禧生前賜給他的南花園過起了低調的生活。他沒有大興土木,也沒有過於招搖。
只是悄悄地過繼了幾個侄子為自己的兒子,自己則整天像個花匠似的侍弄花草。直到三年後得痢疾而死。其間,甚至沒有人知道他就是曾經在慈禧太后面前呼風喚雨的大太監李蓮英。
也有人説,李蓮英是被隆裕太后處死的,他死後隆裕太后還把他的鉅額財產充了公。不過,朝廷殺李蓮英應該是一件轟動一時的大事,不會沒有文字的記載。
還有人説李蓮英死於仇敵。儘管李蓮英圓滑機警,卻仍有大量仇家。“權傾朝野”之人,肯定是踩着別人的屍體向上爬的。仇家可能是革命黨人,也可是宮中同道,亦可能是袁世凱授意之人。
其實,最有可能殺他的人,則是光緒皇帝的弟弟醇親王載灃,其時任監國攝政,權傾一時,他殺人的動機也是有的,因為有人説正是李蓮英下手毒死了光緒皇帝,報哥哥被殺之仇,順理成章。
1966年,人們打開了李蓮英的墳墓,在他的墳墓中有大量的珍寶,如像乒乓球一樣大小的寶珠,金子做的煙碟以及數不清的珍珠、翡翠、瑪瑙等寶物。
不過令人吃驚的是,他的棺材裏除一顆頭顱和一條長辮子外,沒有屍身。從墓裏的情況來看,李蓮英似乎真的是被人殺了個身首異處而死的。
不過也有人説,有些太監的墓裏面都是隻有一個頭,這是因為那個時代的人都很迷信,以為自己的殘缺之身,是有辱祖宗容顏的事情。
死後也沒臉去見自己的列祖列宗,於是死後只藏自己的頭顱,而將身體捨棄。李蓮英死後是不是也是這種情況呢?至今沒有人給出令人信服的回答。
相關閲讀:
晚清遺事:李蓮英為慈禧梳頭受寵不衰
晚清有幾個知名的大太監,如安德海、崔玉貴、小德張,但其中名聲最大的莫過於李蓮英——當然,名聲也不是什麼好名聲。李蓮英生於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本是直隸(今河北)河間府大城縣李家村人,野史中常説他性本無賴,曾經私販硝磺而差點被抓下獄,後僥倖逃脱,改行補鞋,因而有個綽號叫“皮硝李”。
製鞋補鞋離不開皮子與硝磺,不過“皮硝李”説的並非李蓮英,而是其家族從事的行當,因李蓮英8歲淨身,9歲進宮,恐怕還來不及學習補鞋販硝這門手藝。
不過這也無妨,清朝時河間府盛產太監,經常有人閹割了進宮去做太監,運氣好的還真的發了財,至於李蓮英,則是因家中受人欺負而淨身入宮,以此為自己和家人謀一條出路。
當時宮裏有個太監叫沈蘭玉的,是李蓮英的老鄉,他見李蓮英剛進宮,又不認識人,頗為可憐,恰好這時他得到一個消息,説慈禧太后聽説外邊流行一種新發髻(髮型),但宮裏太監怎麼也梳不好,慈禧太后為此很不高興。
後沈蘭玉便把這個消息告訴了李蓮英,讓李蓮英好好揣摩新發型的梳法,等到李蓮英練得差不多了,沈蘭玉便將他推薦給了慈禧太后,李蓮英由此展露身手,而這也就是李蓮英得寵的開始。
慈禧太后對梳頭極為重視,甚至有發癖之嫌。自從有了李蓮英後,不管是挽髻還是簪花,慈禧太后都指定要李蓮英親自動手,不然她整天都會覺得不自在。
據野史《奴才小傳》裏説,慈禧太后對李蓮英的寵信可謂無以復加,李蓮英甚至可以和慈禧太后並坐聽戲;宮裏給慈禧太后做的點心,要是碰到李蓮英喜歡吃的,慈禧太后往往會自己少吃或者讓太監拿開留好,專門留給李蓮英。
除梳頭外,李蓮英還有個專場就是善於逢迎並揣測慈禧太后的心意。李蓮英性格詼諧,喜歡説笑話,雖然小時候讀書少,但講出來的笑話玲瓏圓轉,並不粗俗,倒也頗招人喜歡。
慈禧太后沒事時,經常讓李蓮英説幾個笑話來給大家解解悶,遇到這種時候,李蓮英總有本事把大家逗樂,即使是説一些街面上諷刺官府的政治笑話,他也能説得委婉詼諧,讓人聽不出有諷刺牴觸的意思。
作為宮中的大總管,李蓮英也並非浪得虛名,他對於宮中的各項管理工作也是精通熟練得很。
比如宮中物品的陳設位置和禮儀程序,李蓮英無不爛熟於心,太監們遇到難題往往都要向他請示指教。
碰到宮裏有喜慶等大事,李蓮英最善於安排調撥,樣樣完成得很出色,以至於其他王公大臣家有什麼喜事,特別是慈禧太后要“臨幸”的話,往往都要請李蓮英先來指點一下禮儀和佈置,以討得慈禧太后的歡心。
清廷覆亡後,宮女散出宮外,後有位宮女口述了一本《宮女談往錄》,書中將李蓮英比作“佛見喜”——“佛見喜”是東陵馬蘭峪產的一種梨,皮發黑,外表也不漂亮,看起來並不招人喜歡,可是吃起來又甜、又酥、又細、又嫩,慈禧太后喜歡吃,因而宮裏管這種梨叫“佛見喜”。
李蓮英之所以得這個綽號,那是因李的外表長相難有印象分,但他當起差來,處處想得周到,“宮裏的行話叫‘兜水不漏’,讓老太后感到放心舒服,深得太后的喜歡”,“這位‘佛見喜’披星戴月,起早貪黑,勿勿忙忙而又有條不紊。……像遊湖這樣的事,安排得井井有條,嚴絲合縫,不經過他的深思熟慮是很難讓老太后舒心如意。”
然而,李蓮英在宮中也不是一帆風順,與他同時進宮的安德海已是慈禧太后身邊紅人時,李蓮英當時還位居下層,直到安德海被殺後,李蓮英這才得以嶄露頭角。
安德海曾在“辛酉政變”中立下大功,但其為人囂張,凡事不知道給自己留餘地,結果自取其咎。有一次,安德海想出宮去風光風光,慈禧太后便派他到南方去置辦皇帝的龍衣,不料這安德海一路上招搖過市,向地方官員大肆索賄,結果被山東巡撫丁葆楨逮住並以清廷祖訓“太監不得出宮”為由處死。就這點來説,李蓮英遠比安德海來得聰明而且低調得多。
1886年,北洋水師初具規模,李鴻章奏請朝廷派員前來檢視閲兵,慈禧太后擬派醇親王奕澴,但奕澴系光緒生父,他生怕慈禧太后猜忌,於是主動要求讓慈禧太后身邊的紅人李蓮英陪同前去,以表示自己沒有二心。
慈禧太后也想趁着這個機會讓李蓮英出去見見世面,風光一下,於是醇親王便作為朝廷的正使、李蓮英作為副使,前去視察北洋海軍。太監作為朝廷欽差大臣外出視察,這在其他朝代不奇怪,但在清代歷史上則是第一次。
要是換了安德海,那尾巴肯定翹到天上去了,李蓮英則不然。為避免別人説閒話,李蓮英出發前特別把慈禧太后破格賞賜給他的二品頂戴換成四品頂戴(按理太監最高只能獲得四品頂戴),然後規規矩矩的跟在醇親王后出發了。
一路上,李蓮英絲毫沒有欽差大臣的架子,而是一直跟在醇親王的後,好生伺候,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李蓮英是專門派來伺候醇親王的。
就連晚上醇親王洗腳,都是李蓮英親自給打熱水,還説自己以前沒機會伺候王爺,這次一定要盡點孝心,一下把醇親王感動得連連拱手,回去後自然在慈禧太后的面前極力稱讚李蓮英的忠誠可嘉。
檢閲時,按説李蓮英也是檢閲人員之一,但李蓮英刻意和醇親王、李鴻章保持距離,他拿着醇親王的大煙袋,退後半步,低眉斂目,看起來就像是給醇親王站班伺候的。
而沿途當中,李蓮英也不像安德海隨意結交地方大員,他基本不出去,那些準備好了貴重禮品想要討好李蓮英的人,根本就進不了門。
就這次出差來説,李蓮英算是給慈禧太后掙了面子,也堵住了那些大臣們的嘴,慈禧太后也喜滋滋的説,“總算我沒白疼他”。
宮中政治波詭雲譎,李蓮英也不是一直受寵不衰,特別是在光緒成年之後,由於太后與皇帝之間摩擦不斷,作為宮中大主管的李蓮英就難免有些走鋼絲了。
一方面,他受慈禧太后的恩寵多年,應該效忠於太后;但另一方面,慈禧太后年歲已高,光緒皇帝遲早要掌握大權,得罪任何一方,都可能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
李蓮英的左右搖擺,後也讓慈禧太后瞧出來了,他在戊戌政變後也就逐漸失去了慈禧太后的信任,而另一名太監崔玉貴則趁機得勢,譬如到瀛台監視光緒、甚至把珍妃扔進井裏這樣的髒活,也都是崔玉貴幹的。
《德宗遺事》中説,庚子年慈禧太后帶着光緒西逃,一直到《辛丑條約》簽訂後才重返北京。
在走到保定時,一行人停下休息,當時慈禧太后的卧室鋪陳華美,供給周備,當李蓮英伺候慈禧太后睡下後,各太監及內務府的人也紛紛散去,或飲酒賭博或休息。
李蓮英後走到光緒的卧室,發現裏面居然一個太監都沒有,只有光緒一個人對着油燈枯坐,李蓮英跪安後問:“主子為何這時還不睡?”光緒説:“你看看這屋裏,教我怎麼睡?”
李蓮英一看,發現這隆冬季節,光緒屋裏除了坐褥和椅子靠枕外,竟然連被子都沒有。
清室後裔揭秘慈禧太后是否與李蓮英共浴
在很多傳説和野史裏面,慈禧都被描繪成一個貪婪、自私而淫蕩的女人。之前幫助慈禧畫像的那個美國的卡爾小姐,在宮裏不但沒有好好安分守己,更是胡説八道一大堆。她説慈禧是一個和李蓮英一個浴盆洗澡的怪物,而且光緒皇帝也明擺着要和這個外國女人有一腿,因為他總是試圖去親吻這個外國來的洋女人。這樣的書籍到了社會上,當然會讓那對以前根本不瞭解的人產生誤解。對此,我爺爺非常憤怒,説這個美國女人簡直就是胡説八道。
但是慈禧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呢?後來我看到過慈禧身邊侍女説的一些話,也求證了家裏的長輩,這才清楚:雖然説旗人的女子是天足,但是也和漢人一樣,對於腳也要隱蔽的。洗腳、換襪子都不能讓外人看見。當媳婦的都是關上屋門,睡覺前洗腳,兒子年歲大了,媽媽洗腳,也不能讓兒子看見,更不用説光着腳走出閨門了。爺爺也曾經聽隆裕説過這樣的話:很多人都胡説八道,説老太后和李蓮英怎麼怎麼,這是完全沒有根據的。老太后為了顯示自己的教養,為了顯示自己的高貴,也為了顯示自己的尊嚴,對於一些事情是非常在意的,向來不許太監沾手。有人瞎編,説老太后腿疼,把腳放在椅子上,伸着腿讓李蓮英給按摩,這純粹是胡説。再説,宮裏戒備森嚴,老太后身邊隨時有宮女陪伴,如果有這樣的事情,老太后也早就羞臊死了。老太后從年輕開始守寡,年輕的時候都沒有什麼事,何況年老了呢?
聽完爺爺描述隆裕當初説的話,我心裏感到很塌實。畢竟事關自己長輩的聲譽問題,所以我對這些很在意。如果卡爾小姐描述的事情是由在慈禧身邊伺候的人説出來的,即便是隆裕這麼説,我都有可能相信,而來自美國的卡爾小姐作為當時宮裏的一個客人,不僅沒有機會在慈禧身邊伺候,也沒有資格隨便走動,怎麼會傳出慈禧和太監一起洗澡的説法呢?她説慈禧和李蓮英在一個澡盆洗澡,很顯然是胡説八道。因為在慈禧洗澡的時候,不是每個人都能在場的,即便卡爾小姐作為宮裏的貴客,那個年代的婦女洗澡,也不可能讓人圍觀。
除非是卡爾小姐親自伺候慈禧太后洗澡,她才能真正看到慈禧是怎麼樣洗澡的。但是如果卡爾小姐在場的話,慈禧又怎麼能開放到和太監在一個盆子洗澡而被人圍觀呢?很顯然,説謊的是那個卡爾。她為了滿足人們的獵奇心理,胡編亂造而已。
一位在慈禧身邊伺候過的宮女也就慈禧洗澡的問題回答過一些人。她説:伺候老太后洗澡和洗腳,專有四個貼身的丫頭。洗腳兩個,洗澡是四個。平常她們也乾點零活,但專職是沐浴。這些丫頭也是經過訓練的。怎樣用毛巾熱敷膝蓋啊,怎樣搓腳心的湧泉穴啊,有一套專門的技術。洗腳時,老太后往椅子上一歪,嘴裏不停地與底下人説閒話,享受着洗腳人的搓揉,這是她老人家最鬆散舒適的時候,宮女常常在這個時間裏得到意想不到的賞賜。腳洗完後,如果需要剪腳指甲,兩個洗腳的宮女中一個點起手提式羊角燈來,單腿跪下,手持着燈,另一個也單腿跪下,把老太后的腳抱在懷裏細心地剪。這之前還要有個“請剪子”的過程。在老太后的屋子裏有嚴格的規定,不許摸刀子、剪子。如果需要用,必須要事先請示。伺候洗腳的宮女向內寢的人輕輕説句“請剪子”。侍寢的轉稟老太后,老太后説:用吧,還在原地方。這時侍寢的才敢拿出剪子來交給洗腳的宮女。完畢後,洗腳的宮女請跪安退出,這才完事。差不多天天如此。那麼既然有這麼多宮女伺候慈禧洗澡,慈禧又怎麼能開放到和一個太監一起洗澡呢?況且作為太監來説,因為自身的問題,他又怎麼能把自己的缺陷暴露在外人眼裏呢?很顯然,是不可能的。
那個宮女説起慈禧洗澡的事情來,也説這和時令有密切關係。如果天熱,洗得勤點,夏天差不多要天天洗,冬天隔兩三天洗一回,都是在晚上,宮裏白天沒有洗澡的。洗澡的時間,一般在傳晚膳後一個多小時,在宮門上鎖以前。因為需要太監抬澡盆、擔水,連洗澡用的毛巾、香皂、爽身香水都由太監捧兩個托盤進來。太監把東西放下就走開,不許在寢宮逗留。司沐的四個宮女全部一樣的穿着,一樣的打扮,連辮根、辮穗全一樣。由掌事兒領着向上請跪安,這叫“告進”。算是當差開始。在老太后屋裏當差,不管幹多髒的活,頭上腳下都要打扮得很利落,所以這四個宮女,也是新鞋新襪。太監把澡盆等送到廊子底下,托盤由宮女接過來,屋裏鋪好油布,抬進澡盆注入温水,然後請老太后寬衣。這個時候,除非伺候慈禧洗澡的人,別的人是根本沒辦法進入的。這就又説明一個問題,即便是慈禧身邊最親的人,要看到慈禧洗澡,也是萬萬不能的,更別説一個太監了。所以由此推斷,來自美國的畫家卡爾小姐確實是一個大話精,是一個編造故事的高手。
因為我後來特別注意關於慈禧的報道,所以也看到過很多這方面的問題。後來看到在慈禧身邊曾經伺候過慈禧的宮女榮兒曾經説過這樣一段話,可以證明慈禧這個人到底是什麼樣的:“民國以來,有好多的人問我,説李蓮英值夜,聽到老太后在屋裏咳嗽,他怕驚動老太后,就跪着爬進了寢宮,給老太后倒碗水喝,使得老太后很感動。那麼説老太后不就成了孤寡户了嗎?沒人答理沒人瞧,夜裏咳嗽,連碗水全喝不上,那還稱什麼皇家太后呢?這些胡講亂吣的話,我真不知道該怎麼説才好。還有人問我,説慈禧太后愛聽楊小樓的戲,主要是喜歡楊小樓的武功,讓太監把他裝進食盒裏,抬到寢宮裏去。這更是沒影的事。老太后、皇后好比兩隻鳳凰,我們宮女好比一羣麻雀,整天圍着鳳凰轉,最少也有十幾只麻雀在後邊跟着。這是制度、是規矩,抬進一個大活人來,往哪裏放啊!這都是哪兒的事!我還不知道對我們宮女會瞎編些什麼呢?所以我除去對誠心誠意想知道點宮廷故事的人以外,我閉口不講宮裏的事。”
李蓮英用親妹魅惑光緒帝內幕
李蓮英是清朝權勢最大的太監之一,始終受到慈禧太后的寵信。但他以為這還不夠,他想,如果能成為“皇親國舅”豈不更好?因為他有這個條件:他有個妹妹,名叫李蓮蕪,年方二八,美貌超羣,並且聰明又有些才藝。下面揭秘李蓮英用親妹色誘光緒帝內幕...
他便打起了如意算盤,既想為妹妹找個終生享受不盡的好歸宿,又為自己尋條好前途、好退路,那就是讓妹妹入宮,想辦法成為皇帝的媳婦!
李蓮英的這個妹妹李蓮蕪,在她沒進宮前,也時時想着哥哥在宮中那樣得勢,為什麼自己就不能進宮去呢?竟主動向李蓮英提起進宮的事,李蓮英自然答應了她的要求,並準備把她引到光緒皇帝的宮中。但這首先得經過慈禧太后,因為慈禧太后才是宮中的統領。
於是,李蓮英有一天見慈禧太后高興時,就向慈禧太后説道:“啓稟老佛爺,奴才家裏有個胞妹,人品尚可,還未婚配,想叩覲太后天顏,侍奉老佛爺,若蒙天恩俯準,奴才全家老小,均感洪恩浩大。”
慈禧太后對李蓮英,向來均是“有求必應”的,於是當下傳旨,准許李蓮英的妹妹進宮。
就這樣,李蓮蕪進了宮,慈禧太后見她既漂亮嫵媚,又善解人意,四處討好八面玲瓏,頗令慈禧太后歡心,就把她留在了自己的身邊,並稱她為大姑娘,這是有清以來,對女性漢人前所未有的“殊遇”。因此李大姑娘的稱呼就這樣被叫開了,致使許多人根本不知道她的名字。
李大姑娘很會觀察太后的舉止,迎合太后的心意,慈禧對她也就另眼相看了。以後,慈禧每日用膳時,總是李大姑娘侍候一邊,能和太后同桌吃飯。
李蓮英本來讓妹妹進宮,是自己想成為“皇親國舅”,現如今妹妹既然進了宮,慈禧太后對她又另眼相看,於是他就暗示其妹,於光緒帝至慈禧寢宮請安或在別處相遇時,要動之以情,以邀垂顏。
李大姑娘很會觀察太后的舉止,迎合太后的心意,慈禧對她也就另眼相看了。
慈禧倒也中意,便和李蓮英想好計策後,命太監傳命紫禁城,召見光緒皇帝。光緒皇帝一聽説是要把李蓮英的妹妹選為自己的妃子,頓時明白了慈禧太后這無非是想在他身邊再安插個耳目而已。
光緒冷冷地對慈禧太后道:“請親爸爸明鑑,李大姑娘是漢族女子,我朝祖制滿不點元,漢不選妃,親爸爸不會不知。而且閹人之妹,更屬不成體統,封李大姑娘為妃,這事萬萬使不得!”一句話説得慈禧啞口無言,這事只好作罷。
李蓮英企圖嫁妹之舉,因光緒帝嚴拒而未能得逞,他面上雖一如往常,心下實惱羞成怒。
事後,李蓮英就想:李大姑娘之所以不能打動光緒的心,是光緒依然愛戀着珍妃。於是,兄妹二人多次在慈禧面前搬弄是非陷害珍妃。
慈禧太后也發現光緒皇帝與珍妃,已不僅僅是感情上的情投意合,而且在志向、思想、主張等許多方面,越來越接近,有了不少共鳴。因此,開始極力打壓珍妃,珍妃不知受了多少苦和罪,到了最後,乾脆將她推入井中害死。
而李大姑娘依然獨自生活在宮中,到了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初,內務府的一個官員想得到李大姑娘,這時的李大姑娘已是三十好幾的人了,慈禧太后就以太后指婚的名義把她嫁給了這個內務府官員。
後來有人曾為李大姑娘寫過兩首七言詩。其一是:“偷隨阿監入深宮,與別宮人總不同。太母上頭宣賜坐,不教侍立繡屏風。”其二是:“漢宮誰似李延年,阿妹新承雨露偏。至竟漢皇非重色,不將金屋貯嬋娟。”
老宮女揭秘珍妃屍體打撈過程
“先打撈上來的是一領破竹蓆子,據説當初裹珍妃用的。據打撈的人講,屍體面目浮腫,已經辨認不出五官了。因為井口很小,容不下兩個人,是把井口拆開打撈的。
提起珍妃來,她並不是塊美玉,更不是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物。她也弄過權,賣過爵,只是在老太后的嚴威下哪能容她放肆。倒是光緒非常值得同情的。
這裏不談他的政績,只談他的生活,尤其是愛情。我們説他是個痴心的皇帝。如今宮廷劇不少,可惜沒有一出寫光緒的愛情戲。他的事比起唐明皇楊貴妃來,比起梁山伯祝英台來,不知要纏綿多少倍。
據老宮女説“劉太監自從來到山西后,因為是從大內來的,比較可靠又懂規矩,又是李總管的徒弟,於是就派在光緒跟前當近侍。
他看到光緒整天呆呆地坐着,對任何人都是淡淡的,對飲食更是不挑不揀,漠不關心,每餐六菜一湯,不管別的人吃什麼,他永遠是如此,一直到西安都是這樣。最愉快的時候,是光緒和太監們下象棋,很平易近人,下完棋後,仍然像一塊木頭,兩眼痴呆呆地一動也不動,急躁發脾氣的性格根本不見了。
好像他下定狠心,不管外界如何,他只是裝痴做啞。一個血氣方剛的人,收斂到這個程度,也是非常痛苦的了。
“他念念不忘的只有唯一的知心人珍妃了。
“光緒對珍妃一見鍾情,他哪裏知宮廷裏政治生活的險惡。
瑾妃“在西安,我們住在北衙(南衙是總督衙門,北衙是巡撫衙門。老太后先住南衙,後搬到北衙)時,因為地方窄小,皇后和皇上住在一間大房子裏,中間用隔扇隔開,兩屋通聯。這可能是老太后的巧安排吧,但光緒從來不理皇后,而皇后呢?也從來不服氣!
“有人説,自從珍妃死了以後,光緒把愛珍妃的感情移到瑾妃身上了,那也是無中生有的話,根本沒這回事。光緒是個性格孤僻而又多疑的人,如橫下一條心,九牛也拽不回來的。
他早就認定瑾妃並不忠心耿耿和他一條心,珍妃的打入冷宮,受隆裕打嘴巴的凌辱,他清楚地知道,瑾妃也曾經順水推舟地説過些不合情理的壞話。所以光緒對瑾妃也是冷冷清清,在西安看不出對她有任何和顏悦色的表現。
“辛丑年迴鑾以後,為了掩蓋老太后的殘暴,為了緩和國內外的輿論,説珍妃擔心自己受辱,在洋人進宮前,投井殉節,特命珍妃的孃家,下井打撈。
按規矩,嬪妃的家屬,根本不許進宮,除非嬪妃生孩子。平常家屬要買通大太監,才能和嬪妃通消息,這也是太監們的一筆收入。現在讓她家裏人撈屍,這是天大的恩典。
“珍妃生於光緒二年(1876年),姓他他拉氏,屬正紅旗,在孃家瑾妃大,排行第四,珍妃行五(她的家族民國後改姓唐)。光緒十四年進宮,13歲,曾住東六宮之一的景仁宮,光緒二十年(1894年)冊封為珍妃。貌美、聰慧、喜書畫,頗得光緒鍾愛。
曾因觸犯隆裕,在太后的支持下遭到拷打,降為貴人,後又復妃位。光緒二十四年戊戌變法,被慈禧幽禁在宮內東北三所。二年後,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進北京,被慈禧投入井裏。死時年僅25歲。
我們可以説是同時代人,她僅比我大5歲,一切經過差不多都是我親眼看到的,所以我對她知道得比較清楚。
“打撈屍體的時間,記不太清了,大約是迴鑾以後第二年春末開始打撈的。天還冷,自然和推下井的情形不同了。由貞順門裏到樂壽堂,劃為一個禁區。
先焚香做佛事,徹夜唸經;由薩滿跳神,引魂到景仁宮。孃家的人羅拜在地,瑾妃致祭,因亡人為大,瑾妃行叩拜禮。
貞順門裏偏東的北牆上,露天的有一木龕釘在牆上,是祭奠珍妃的,正面對井口;兩邊有黃布簾掛在木龕內,木龕外的兩邊像輓聯似的掛着兩豎幅黃布,像對聯貼在牆上;龕中間上邊掛着一橫幅黃布,像橫批一樣,也貼在牆上。奇怪的是都沒有字。據説龕裏頭也沒有字。
那時我已離宮了,都是老劉對我講的(1946年秋,我們和老宮女一起逛故宮時,木龕還在)。
“先打撈上來的是一領破竹蓆子,據説當初裹珍妃用的。據打撈的人講,屍體面目浮腫,已經辨認不出五官了。因為井口很小,容不下兩個人,是把井口拆開打撈的。
“不説這些了,説起來幾車話也説不完。
“主要的一句話,打撈珍妃時光緒並沒露面。這也是老劉告訴我的。
“後來光緒要來了珍妃在東北三所掛過的一頂舊帳子,常常對這頂帳子出神。
“從此他再也沒接近過任何女人,直到賓天,可以説對珍妃是情至義盡的了。”
我們聽完老宮女的敍説,不禁撫幾長嘆,無論是皇上還是庶民,對愛情堅貞,百折而不變的,總是被人們敬佩的,而皇帝更是難得。説句唐突的話,賈寶玉賭咒發誓地對林黛玉説,“任它弱水三千,我只取這一瓢而飲”,但他沒有做到。
他既愛俊襲人的“肉”,更愛病瀟湘的情,是二者兼顧的。光緒並不是這樣,在花好月圓的時候,只是一心熱愛着珍妃。在同遭患難的時候,正像漢末樂府所描寫的那樣,一隻孔雀,一雌一雄,雌病雄傷,莫可奈何。於是雄的唱了“吾欲負汝去,毛羽何摧頹;吾欲汝去,口噤不能開”的字句。
説白了,我想揹着你走哇,可惜羽毛全被打零落了;我願意叼着你走哇,可惜我的嘴又被人捆住了。戊戌以後,兩人又何嘗不是如此。等到“金井哀蟬一葉秋”的變故發生以後,那就立誓不近女人。用句大鼓書上的詞“一心無二隻有你,若有別意天不容。”
此心此身,誓不與他人,從此恨恨而死。真是涵元殿裏含冤去,一片痴情付愛珍。我們佩服光緒就佩服在這裏。是真情,不是假意;是事實,不是夢幻!
“‘皇上這樣加恩於我,不怕旁人嫉恨我嗎?’在甜蜜的日子裏,珍妃悄悄地對光緒説。
“‘我是皇上,旁人能對我怎麼樣!’光緒自以為是堂堂天子,旁人又能奈我何?這是宮廷裏暗地傳出的他們的對話。於是過分的寵幸引起了宮廷內的不滿,最重要的當然是老太后。以老太后那種驕橫的脾氣,天下任何人沒有敢給臉不接受的人,單單是光緒。
給你娶的皇后,你偏偏不愛,在天下人面前傷了老太后的尊嚴,這種怨絕沒有不報的道理。光緒只知道一味地痴情,天真的珍妃也不知早早地收斂,以至落到一死一囚的地步。‘不是不報,時間沒到’,老太后的狠心是出名的。
揭秘:慈禧為何如此痛恨珍妃的五大隱情盤點
珍妃,初為珍嬪,晉珍妃。在影視作品中的珍妃,聰慧明敏,嫵媚豔麗,機敏多情,非常感人。藝術作品把珍妃理想化,甚至於説她幫助光緒推行戊戌變法。其實,珍妃不像影視作品中那麼漂亮,而且略胖,有照片為證。光緒十四年(1888年)十月,年僅13歲的珍妃與其姐瑾妃,同時被選為嬪。
次年二月,姐妹二人一起入宮。光緒二十年(1894年),慈禧皇太后60大壽,宮外雖然硝煙瀰漫,宮內卻是歌舞昇平。在這喜慶之年,宮裏的人,該賞的賞,該升的升。瑾嬪與珍嬪,沾了喜氣,同時晉封:姐姐為瑾妃,妹妹為珍妃。珍妃這年剛滿19歲,是花樣的年華。
珍妃年輕熱情,性格活潑,博得光緒帝的寵愛。而正宮隆裕皇后葉赫那拉氏,卻引不起皇帝的情趣,甚而產生厭煩。皇后與珍妃,宮闈之內,漸起情波。隆裕皇后因失寵而生妒忌,又因妒忌而生怨恨。
她利用自己統攝六宮的地位與慈禧姑侄的身份,“頻頻短之於慈禧”,向姑母、慈禧太后告珍妃的狀。珍妃的入宮,她對光緒的同情和體貼,激起了光緒對生活的熱情。大婚後的數年間,光緒與珍妃共度了一段愉悦的時光。而這正是慈禧和皇后所不願意看到的。皇后葉赫那拉氏經過長時間觀察、瞭解,終於抓到珍妃的把柄。
據《西太后遺事》記載:裕寬謀求福州將軍一職,先請託於太監李蓮英,因李蓮英索銀多,又以與珍妃孃家親近關係,“乃輦金獻之珍妃,俾伺便言之上前”。這件事被李蓮英的耳目探得,於是引起一場風波。
光緒二十年(1894年)十月二十八日清晨,光緒皇帝如同往常一樣到長春宮東暖閣向慈禧皇太后下跪請安。慈禧坐在御榻上,對光緒閉目不視,也不答話。光緒跪在地上,不敢抬頭,也不敢多言。皇太后同光緒帝僵持了約有一個時辰,慈禧太后才放話:“下去吧!瑾妃、珍妃的事,你不管,我可要管。
不能讓她們可着性子,不遵家法,干預朝政,胡作非為!”光緒莫名其妙,唯唯稱是,以禮告退,回養心殿。光緒正在納悶時,有太監跪奏:清晨,皇太后下令總管太監李蓮英,對瑾妃、珍妃杖責處罰。珍妃位下太監高萬枝,被慈禧太后懿旨正法。珍妃的胞兄志鋭被革職,發遣烏里雅蘇台。
至於慈禧皇太后對珍妃的嚴懲,有書説是“褫衣廷杖”——這對皇妃來説,是宮史前所未聞的,也是對珍妃最大的羞辱。
慈禧皇太后杖責珍妃,正史沒有記載,宮廷御醫檔案,留下一些資料:十月二十八日,太醫張仲元請得珍妃脈息,六脈沉伏,抽搐氣閉,牙關緊閉,周身筋脈顫動。
十一月初一日,亥刻(21~23時),太醫張仲元請得珍貴人脈息,左寸關沉伏,右寸關滑數,抽搐漸止,仍覺筋惕肉顫,神識已清,惟氣血未調,痰熱尚連下行,以致胸膈煩悶,兩肋串痛。有時惡寒發燒,周身筋脈疼痛。
同日子刻(23~1時),張仲元請得珍貴人脈息,左關沉伏,右寸沉滑,抽搐又作,牙關緊閉,人事不醒,周身筋脈顫動。同一日深夜,將御醫請進內宮急診,可見珍妃病情之急重。根據上述醫案,珍妃確受重杖。
慈禧皇太后之所以重懲珍妃,其原因主要有五:
一、對光緒:甲午兵敗,慈禧太后將責任推到光緒身上,覺得光緒親政8年,膽子愈來愈大,甚至有些事情不把聖母皇太后放在眼裏。慈禧太后想“殺雞給猴看”,藉廷杖珍妃,告誡光緒:要是不聽話,就給眼色看。
二、對皇后:慈禧太后覺得,皇帝結婚5年,對懿定的皇后,既不親愛,也不敬重。皇帝一心喜歡那個珍妃,太使自己傷心。慈禧太后便藉此機會,嚴厲懲治珍妃,給侄女出口氣。
三、對珍妃:珍妃自恃長得嬌俏,能説會道,深受皇帝喜愛,太后心裏氣不過。特別是慈禧年輕守寡,產生心理變態。見到別人甜蜜愛情,心理總是嫉妒怨恨,借個機會,懲罰診妃。
四、對宮女:內宮應是一片“純淨樂土”,竟然有人串通外朝,賣官鬻爵。珍妃也好,太監也好,賣官之事,確被抓住。於是,慈禧皇太后懲罰珍妃,名正言順,誡訓宮女。
五、對自己:慈禧太后藉此,廷杖珍妃,舒解積憤。
慈禧皇太后“廷杖珍妃”之舉,收到一石五鳥之效。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七月二十一日,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禧帶着光緒皇帝倉惶出逃。相傳她臨行前命令太監崔玉貴把珍妃推到寧壽宮外的井中害死。
這件事情正史沒有記載,但珍妃確實是那時死的。因為從那以後清宮檔案就沒有出現關於珍妃的記載。後來有個太監回憶錄提到珍妃被慈禧害死的情況。珍妃之死給光緒造成極大的精神刺激,形成極大的悲苦。光緒帝過着“囚帝”的生活,心情抑鬱,病情益重,死於西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