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冤家對頭知多少

  棋逢對手,將遇良才可以説是人一生中最感到過癮的事兒,這種例子哪個朝代都有,三國時代最多——兩個完全同一當量的英雄,卻偏偏不在同一個陣營,好象老天爺故意的安排,安排他們給後人演出一幕幕好戲。

  NO1曹丕VS曹植

  曹操在三國時期,應該算是一位大政治家,劉備、孫權是無法與之比擬的。在宋代以前,對於曹操的看法,比較接近於歷史的真實面貌。《資治通鑑》裏這樣評價,説他“知人善察,難眩以偽。識拔奇才,不拘微賤,隨能任使,皆獲其用。與敵對陣,意思安閒,如不欲戰然;及至決機乘勝,氣勢盈溢。勳勞宜賞,不吝千金;無功望施,分毫不與。用法峻急,有犯必戮,或對之流涕,然終無所赦。雅性節儉,不好華麗。故能芟刈羣雄,幾平海內”。這樣一位了不起的英雄,在他生命的末期,還是很清醒的,作了死後繼承的安排,但也無法避免他駕崩不久,兒子們便開始的互鬥。在中國,再英明的帝王,也難能免除這種可怕的接班之爭,可見權力這東西,是多麼強大的誘惑了。

  曹操生前一度屬意曹植,因為這位詩人屢有不俗的表現,曹操愛才,有心想傳位於三兒子。作為文學家的曹操,也許很欣賞他這個詩人兒子的才華,但他更是一個政治家,從曹氏政權長治久安的角度考慮,就覺得江山基業交給曹丕,要更有把握些。這樣,曹丕上台後,由於曾經有過這樣一段歷史背景,這位置差點讓曹植坐了,當然不能輕易放過。

  曹操死了,曹丕立刻把曹植找來,他恨透了曹植,想找個最毒辣的招數來羞辱他。想來想去,自己最嫉妒他的詩才,就命令他七步內寫首詩,結果曹植做出來了。曹丕沒辦法,只好把他貶回了封國。後來曹丕伐吳回來,還到山東去看了曹植,大概哥倆敍舊以後又唸了念兄弟的感情,曹丕封曹植為陳王。

  不過曹丕由於發自對曹植的憎恨,對宗師的兄弟都非常苛刻,四弟白馬王曹彪被他給逼迫服毒自殺。曹姓的諸王也被他拼命的擠兑,依仗和府邸的規模都大幅度裁減,宗師的王爺們受到的待遇很差,還經常被地方官欺負。同時呢,卻非常信任外姓大臣,比如司馬懿,這也給後來的變亂創造了條件,設想一下,假如宗師兄弟們有權利的話,後來司馬懿就算是叛變,只要有個有威望有勢力的曹姓王爺站出來一揮手來個“清君側”,司馬懿還真不好弄呢。

  不過也有另一種説法,説曹植勾引了曹丕的美女老婆甄夫人,還寫了著名的《感甄賦》。後來曹丕當了皇帝以後果然殺了甄夫人,更加印證了這個説法。明帝曹睿(就是甄夫人親生的兒子)繼承了皇帝位後,曾經想毀掉《感甄賦》,讀了以後覺得文章太美了,沒捨得下手,但是還是覺得名字不雅,容易引起人議論,就改名為《洛神賦》。這樣看來事情原來越有眉眼了,弄不好明帝曹睿就是曹植的兒子也不好説呢。

  對抗級別:9

  點評:曹植的才華橫溢無可非議,作為一個藩王或者宰相搓搓有餘,但是他不同帝王之道,權謀不及曹丕。他的才華主要在文學上,對於治理國家他根本比不上曹丕。尤其是要成為一個政治家,光是才華是不夠的,權謀帝王之術是最重要的。


  NO2姜維VS鄧艾

  姜維——(202年-264年),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

  鄧艾——(197年-264年),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軍事家、將領。其人文武全才,深諳兵法,對內政也頗有建樹。鄧艾多年在曹魏西邊戰線防備蜀漢姜維。

  演義裏有描述,這兩個人的對抗也是非常的精彩。在鄧艾之前,姜維在西線幾乎沒有遇到對手,打一仗勝一仗,還獲得了祧西大捷那樣的勝利,殲滅了好幾萬魏軍,比諸葛亮的戰果都大。

  可是鄧艾一出來,情況就不一樣了。舉兩個例子:一;有一次,姜維在在白水跟鄧對峙,姜維初戰有點兒小小的不順利,於是派廖化把大營向鄧艾那裏移動,自己玩兒了個金闡脱殼,跑到後面去抄襲洮城。鄧艾一看就明白了,對手下説:“別傻忽忽的在這兒跟廖化耗了,沒看到打了敗仗還移營靠近我軍的,這分明是想粘住我,姜維一定去偷襲洮城了。”於是帶兵星夜去了洮城,佔領了城池,才沒有失敗。

  二;就是段谷大捷,當時姜維和胡濟約好在分兵兩路在南安匯合,結果胡濟遲到了,沒來。鄧艾打了個時間差,在姜維行軍路上埋伏,把姜維打了個大敗。還有就是後來的侯和大捷,也是鄧艾佔了上風。

  後來攻克成都以後,鄧宴請手下的將領,喝醉酒後得意洋洋的説:“要説姜維啊,真可以算是當代的健兒了,可惜他遇到了我,所以才走投無路啊。”

  不過鍾會非常欽佩姜維,寫信勸降他説:“我在魏國的時候就聽説過你在巴州和漢中建立的威名,當時就很景仰你,希望你能來,讓我好好的瞻仰一下您的尊容。”姜維當時確實也報着恢復故國的念想,私下告訴後主:“您再忍忍,我馬上就能幫助您恢復國土。”姜維於是假裝投降了鍾會,鍾會樂壞了,寫信給司馬昭説:“中原的名士,沒有一個能和姜維相比的。”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姜維臨死之前,還是拉了鄧艾當墊背的。

  對抗級別:8.5


  NO3魏延VS楊儀

  魏延——三國時期蜀漢名將,深受劉備器重。劉備入川時因數有戰功被任命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後又將其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鎮守漢中,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魏延鎮守漢中近十年,之後又屢次隨諸葛亮北伐,功績顯著。期間魏延多次請諸葛亮給他統領一萬兵,另走一路攻關中,最後與諸葛亮會師於潼關,如同韓信的例子,但諸葛亮一直不許,因而認為自己無法完全發揮才能,心懷不滿。與長史楊儀不和,諸葛亮死後,兩人矛盾激化,相互爭權,魏延敗逃,為馬岱所追斬,並被夷滅三族。

  楊儀——三國時期蜀漢大臣。初為荊州刺史傅羣主簿,後私自投奔關羽,任為功曹。羽遣其至成都,大受劉備讚賞,擢為尚書。因與尚書令劉巴 不和,降為弘農太守。建興三年(225)任丞相參軍。五年,隨亮出軍漢中。八年,遷長史,加綏德將軍。亮卒,他部署安全退軍。亮生前定蔣琬繼己任,儀僅拜中軍師。十三年,因多出怨言,被削職流放至漢嘉郡。至郡覆上書誹謗,被收獄,自殺於獄中。

  魏延是個人才,但沒得到諸葛亮特別的重用,在諸葛亮手下受楊儀這種低級別人物的氣,真為他很不平。

  楊儀這個人,沒什麼大才華,有點兒小聰明。擅長幹瑣碎的事兒,調集點兒糧草啊,管理管理錢財啊,是個好手,偏偏諸葛亮就喜歡這樣的,給了他一個長史的小官。這傢伙還抱着雞毛當令箭,牛比上了。除了拍諸葛亮的馬屁外誰的帳也不買,偏偏魏延也是個要強的主兒,事事都要拔尖。兩個人就幹上了,諸葛亮生前為了調和兩個人的關係沒少費勁。兩個人不和的事兒連孫權都知道了,孫權對蜀漢的使者説:“我看這兩個人夠戧,如果你家丞相不在了,這兩個傢伙肯定要闖禍。”

  後來果然,諸葛亮死了以後,楊儀和魏延為了爭兵權,打了起來,魏延這個人得罪的人比較多,誰都不給他説好話。楊儀就藉機會使勁兒的詆譭他,後來派馬代殺了魏延,把腦袋拿給了楊儀。楊儀居然踩着魏延的頭顱,一副小人得志的樣子:“狗奴才,你倒是起來跟我鬥啊?”

  後來楊儀又開始嫉妒蔣碗,蔣碗可不跟他客氣,狠狠的奏了他一本,弄死他了。這個小人終於得到了應得的下場,也算是給魏延出了口惡氣。

  對抗當量:6


  NO4 孫權VS張遼

  孫權——(公元182年-公元252年5月21日),字仲謀。三國時代東吳的建立者。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在東漢末年羣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基業。孫權十九歲時,兄長孫策遭刺殺身亡,孫權繼而掌事,成為一方諸侯。

  張遼——三國時期曹魏著名將領。曾從屬丁原、董卓、呂布。下邳之戰後,歸順曹操。此後隨曹操征討,戰功累累。與關羽同解白馬圍,降昌豨於東海,攻袁尚於鄴城,率先鋒在白狼山斬殺烏桓單于蹋頓,又討平遼東柳毅、淮南梅成、陳蘭等。

  曹操陣營裏猛將不少,可是真正有全才的大將不多,張遼算一個(還有個人是徐晃,能讓關羽看得上眼的恰恰就是這兩個人。)

  合肥之戰中,演義裏有精彩的描述,其實史書上要更精彩,可惜羅貫中不願意過分美化。當時孫權帶領十萬人來進攻合肥,張遼呢,兵非常少,就選擇了八百騎兵作為敢死隊,出城跟孫權玩命。張遼一出城就向孫權猛衝,孫權一時給打蒙了,嚇得逃到土坡上提槍自衞。張遼左突右衝,邊打邊喊:“孫權,你過來,我跟你過兩招。”打了好幾個時辰,張遼看差不多了,收隊!這個時候吳兵也緩過來了,圍住了幾十個張遼的騎兵,那幾十個人邊打邊喊:“張將軍,你不要我們了?”張遼氣衝牛斗,翻身殺進去把那幾十個人救了,大模大樣的回去了。這一戰可不得了,魏軍士氣高漲,雖然人少,還是利用城郭打敗了好幾次孫權的進攻。後來孫權沒辦法,撤軍了,沒有想到張遼那麼點兒人還敢出來追,吳軍沒有準備,吃了大虧,孫權也差點讓人家俘虜。張遼這一仗打出了養老的本錢,立刻被任命為對付孫權的方面軍大將。

  後來曹操巡視張遼戰鬥過的地方,嘆息了很久;曹丕繼承了皇帝位後,下詔書表揚張遼:“你和李典打的那場仗太漂亮了,用八百人擊敗了吳軍十萬,讓敵人至今士氣都振作不起來。”

  後來曹丕帶兵討伐東吳,當時張遼病了,走路都困難。曹丕下令:“抬也要把他抬過去,你不用打仗,露個面讓孫權知道就成了。”結果孫權果然還心有餘悸:“張遼即使病了,也不能小看。”

  對抗當量:8


  NO5關羽VS呂蒙

  關羽,三國時蜀漢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

  呂蒙,東漢末年名將,少年時依附姊夫鄧當,隨孫策為將。呂蒙早年果敢有膽,後來折節讀書,識見精博,漸能克己讓人,有國士之風。他孝順母親,舉國皆知,魯肅、甘寧皆敬拜其母,因為他們都佩服呂蒙。他義結同僚,助徐顧等撫育孤兒,又宏量不計較與蔡遺、甘寧間的私怨,反而在主上之前替其作美言。他于軍務倥傯之際,仍勤於修學讀書,並致諸實用,俾成一代名將之資。勇斬陳就,破黃祖、朱光;智擒郝普、關羽。他忠於孫吳,對孫權盡心力籌謀。

  這兩個人真的是拆不開的冤家,解不開的對頭。羅貫中恨呂蒙恨得要死,給他設計了一個最悲慘、最痛苦的死法——關羽的靈魂附體,羅貫中氣他氣得都昏了頭了,一點兒也不考慮歷史的邏輯。

  周魚死後,魯肅代替了他的職位,魯肅一直主張跟劉備搞和好。呂蒙不這樣看,有一次他跟魯肅談到了西邊的軍事,呂蒙説:“關羽這個人啊,是熊虎一樣的臣子,睡在國家的身邊,真的不能掉以輕心。我思考了一些策略,專門對付他的,我跟您好好談談。。。”

  後來的呂蒙就多次攛掇孫權討伐關羽,孫權説:“其實有關羽這樣的人在荊州也不錯,他替咱們去阻擋曹操嘛。”呂蒙一聽急了:“難道我們東吳的大將都是吃素的?拿下荊州以後,您派潘彰守白帝城,甘寧守江陵,派蔣欽帶領一萬水軍在長江巡視,我帶兵為國家進取鑲陽。這樣安排還用得着關羽?”孫權答應了,於是就派呂蒙謀劃。

  三國演義説劉備自己割讓了桂陽、長沙等地方給了孫權,其實不是,是孫權派呂蒙攻下來的!!!劉備拿下西川后,孫權要求他還荊州,劉備説:“等我打下漢中再説。”孫權氣壞了:“這是藉口不還,打。”於是派魯肅在益陽阻擋關羽,派呂蒙進攻零陵。劉備一聽也火了,帶着馬超、張飛就順長江下來了,一直到了公安。呂蒙這個時候已經攻克了零陵,北上和魯肅匯合,大戰一觸即發。這個時候曹操又來搗亂,派夏侯淵等人進攻巴西,劉備沒辦法,只好順水推舟,把三個郡讓給了孫權。

  後來關羽北上討伐曹仁,在江陵留了不少人,就是怕呂蒙再來。呂蒙於是假裝生病,回去了,關羽也放鬆了警惕,結果呂蒙白衣渡江……

  對抗當量:8


  NO6劉璋VS張魯

  劉璋的爹叫劉焉,當時很有名氣,他很早就做過冀州的刺史,是漢朝一大堆宗親裏相當有出息的一個。漢朝末年,黃巾變亂,他也糾集了隊伍。部下有個謀士説:“西川這個地方不錯,您應該佔據,當年漢高祖不就是得到這個地方才贏得了天下嗎?”劉焉於是就開始謀劃這個事兒,他利用自己宗親的身份請求討伐西川,領得了益州牧。後來平定了叛亂,他不想走,就扶持手下一個叫張魯的人,讓他到漢中去,幹什麼呢?招安當時流行於漢中的“五斗米”道,專門負責暗殺往來於長安和成都的漢朝使者。

  劉焉就藉口説地方上不安靜,自己走不開,安心的開始當他的西川之主。後來他死了,把位子留給了兒子劉璋,劉璋非常的闇弱,彈壓不了下屬,張魯這個時候成了氣候,想擺脱他。劉璋呢,一氣之下,把張魯的母親給殺了。從此兩個人開始了長達十來年的互相撕殺,張魯軍隊是用宗教洗過腦的,戰鬥力比較強。劉璋不是對手,老吃虧,於是就想找人幫忙,先是找曹操,曹操沒理他,還羞辱了使者張松,最後張松沒辦法,只好去荊州跟劉備商量。

  對抗當量:6

  《三國演義》中,劉璋聽説張魯要來攻打,嚇得慌了手腳,給了投降派張松等人和垂涎已久的劉備創造了機會,劉備以入川援助為名,反客為主,奪取了益州。

  敍述這麼多也就夠了,但事情遠沒有這麼簡單,此戰劉備雖然取勝,但幾乎是他一生中最艱苦,規模最大的一戰,動用了除關羽外的所有名將,張飛、趙雲、馬超、黃忠、魏延,關平和周倉也參加了前期的戰鬥,副軍師龐統戰死,最後一戰如果劉璋不是主動讓賽,而是採用鄭度“堅壁清野”的計策,勝敗實在未可知。

  這就有問題了,實力(即使僅指防守實力)如此強悍的劉璋,為何害怕張魯的進攻呢,難道在他看來,張魯比劉備還可怕麼,反觀之後張魯和曹操的戰鬥,張魯在兵力和戰將方面並沒有什麼優勢(不要説地利,張魯防守時都沒有地利優勢,進攻就更沒有了),張魯手下唯一能上台面的將領,居然還是馬超留下的龐德,而劉璋得到消息時,馬超並未歸順張魯。很怪,連劉備都幾乎不能攻破的劉璋,為什麼怕張魯呢?

  沒有直接證據支持,僅靠相關材料和猜測,以為有以下幾種可能:

  1、劉璋手下部分將領,雖然不願投降劉備,但願意投降張魯,如果張魯來攻,抵抗不會如此強烈(既然有願意投降劉備的,自然也有願意投降張魯的,張家父子在蜀中人緣不錯);

  2、害怕張魯進攻時劉備趁火打劫,與其如此,不如先召進來,控制住,讓劉備和張魯自相火併,至於後來沒控制住,就是水平問題了,既然控制了劉備要奪,和張魯開戰後,劉備一定也要奪,相比之下,這或許是成功率較高的選擇;

  3、害怕曹操支持張魯,自己獨木難支,所以請劉備幫忙;

  4、害怕張魯進攻時,曹操趁機進攻張魯,這樣無論劉璋和張魯誰勝誰負,勝者都難以抵擋尾隨而至的曹操;而請劉備幫忙,劉備如果動手,劉璋可以聯合孫權夾擊劉備(從關羽失荊州後孫權對劉璋的態度,可以想象他們之間是有交往的),結果這個聯盟被諸葛亮用三郡給化解了。

  無論如何,以劉璋對劉備,和張魯對曹操的戰爭分別展現的戰力來看,劉璋絕對堪與張魯一戰,甚至有很大的勝算,不應該嚇成那個樣子,事實如何,請高人指教。

  對抗當量:6


  NO7孫堅VS董卓

  孫堅——(155年-191年),春秋時期軍事家孫武的後裔。東漢末期地方軍閥,著名將領。史書説他“容貌不凡,性闊達,好奇節”。漢末羣雄之一,三國中吳國的奠基人。曾參與討伐黃巾軍的戰役以及討伐董卓的戰役。後與劉表作戰時陣亡。因官至破虜將軍,又稱“孫破虜”。其子孫權即為孫吳的開國皇帝。孫權建國後,追諡孫堅為武烈皇帝。

  董卓——(?-192年5月22日),東漢末年少帝、獻帝時權臣,涼州軍閥。官至太師,封郿侯。原本屯兵涼州,於靈帝末年的十常侍之亂時受大將軍何進之召率軍進京,旋即掌控朝中大權。其為人殘忍嗜殺,倒行逆施,招致羣雄聯合討伐,但聯合軍在董卓遷都長安不久後瓦解。後被其親信呂布所殺,餘部由李傕等人率領。

  孫堅這個人為什麼討伐董卓的時候那麼賣力氣,董卓跟袁氏一門有仇,關孫堅個屁事兒啊。後來查了查《後漢書》才明白,原來孫堅和董卓還一起共事過呢。

  東漢靈帝后期,關西的邊章、韓遂造反,東漢派大臣張温去討伐,張温手下有兩員猛將:董卓和孫堅。當時董卓比較有名氣,張温事事都依賴他,孫堅有點兒不高興,暗地裏對張温説:“董卓算個什麼東西,您是真正的主將,代表天子來討伐叛逆,應該拿出自己的威風來,不要在董卓面前低三下四的。”張温不聽,這個缺心眼兒還一不留神把這話讓董卓知道了,董卓恨死了孫堅,拼命的排擠他。

  後來董卓發達了,孫堅氣不打一處來,於是報名跟隨諸侯討伐董卓,諸侯來是來了,都不賣力氣,怕自己吃虧。孫堅不怕,仗仗往前衝,董卓被他搞的都沒有辦法,跟李儒説:“關東諸侯都有個小算盤,就是孫堅,太憨了,拼了老本跟我打。”孫堅呢,還老吃自己人的虧,袁術不給他糧食,他去袁術的大營嚷嚷:“您的叔叔一家都讓董卓殺了,我説不好聽點的,這麼賣力氣是為了你報仇,你還有沒有良心啊?”袁術一聽很羞愧,立刻把押糧官殺了安撫孫堅。

  後來孫堅被劉表殺了,董卓高興壞了,一個勁兒的放鞭炮。


  對抗當量:7

  NO8 公孫贊VS袁紹

  這兩個人可以説也是淵源頗深,袁紹為什麼奪得了河北?公孫贊還真出了一把子力氣呢。袁紹打董卓失敗後,沒地方安身,就來到了冀州,當時冀州牧韓復並沒有準備接納他,袁紹就想了個辦法,給公孫贊寫信:“咱們倆一塊進攻冀州,到手後平分怎麼樣?”公孫贊當然同意了,於是就進兵。

  這個姓韓的州牧一下子謊了,手下一個被袁紹收買的謀士趁機説:“袁紹的名氣天下都知道,他現在就在這裏,為什麼不找他來幫忙呢?”韓復一聽就趕快把袁紹找來,袁紹趁機奪得了冀州。可是過後又反悔,壓根不跟公孫贊提平分的事兒了。

  公孫贊被耍了,那他哪兒幹啊,立刻糾集幽州兵,討伐袁紹。前面提過,幽州兵是相當兇猛善戰的,而且公孫贊還訓練了精鋭的騎兵,都騎白馬,人稱公孫贊“白馬將軍”。特別的厲害,公孫贊在對北方少數民族的戰爭中,敵人一看到白馬來了,就立刻逃跑。袁紹當時也沒有絕對的把握能夠勝利,一次戰役中,被公孫贊逼迫的逃到土牆裏蹲坑。袁紹也實在給氣的不行了,豁出去了,從坑裏跳出來把帽子往地上一扔,破口大罵:“我今天不抓住這小子,我就不是人!”結果兩個人拉拉扯扯在北方打了好幾年,後來袁紹逐漸佔據了上風,把公孫贊給滅了。

  袁紹的實力一直很一般,得到幽州以後,他的軍力成倍的增長,這個時候才成為了諸侯之冠。

  對抗當量:8.5


  NO9 司馬懿VS諸葛亮

  這兩個人是真正的對手,諸葛亮謀略為一代之冠,可是到了司馬懿這裏偏偏壯志難酬;司馬懿呢?百戰百勝,偏偏到了諸葛亮這裏就變成了縮頭烏龜。司馬懿在西線對抗諸葛亮時候的窩囊樣兒手下的大將都看不順眼,埋怨司馬懿不打仗,自己立不了功,耽誤前程,為了這個事兒還差點譁變。最後司馬懿被逼迫的實在沒法子,只好給皇帝寫信,請求皇帝幫他唱雙簧,才總算彈壓下去。諸葛亮聽了這個事兒笑着對姜維説:“司馬懿要是能搞定我的話,怎麼會出這種主意,他這也是被逼得沒辦法。”

  後來在《晉書。宣帝記》裏,唐太宗李世民都忍不住寫了段評論(《晉書》是唐朝時候唐太宗組織編寫的。):“我一直搞不明白司馬懿這個人,他在討伐遼東公孫淵的時候,那謀略,那籌劃,簡直跟孫子吳起差不多,多麼英明啊。可是一到了西線對抗諸葛亮,為什麼變的那麼怯懦和膽小呢?自古以來關西就盛產強勁的士兵和精良的戰馬,而且司馬懿手裏還有訓練多年的幽州精鋭,都是打老了仗的兵油子。糾集全天下的糧餉,戰鬥力絕對要超過遠來疲憊的蜀軍,可是司馬懿懼怕諸葛亮的威名,太謹慎小心了,從這點上,我就認為他不能算是個良將。”李世民可以説是懂得兵法的專業人士,他的評論還是很有參考價值的,那隻能解釋為司馬懿太懼怕諸葛亮了。

  更加神妙的是,兩個人雖然是敵人,卻保持着一種不錯的私交!還經常通信呢,《三國志。黃權傳》裏這樣寫:黃權投奔了魏國(夷陵之戰時負責保護劉備側翼,劉備戰敗後路被陸遜卡斷,只好投降了魏。),司馬懿很佩服他的氣宇,寫信給諸葛亮説:“先生啊,你不知道,黃權這個人真是個痛快人,跟他交往,你不知不覺就會被他的風采迷倒呢。”兩個戰場上鬥紅了眼睛的公雞,居然有閒心寫信來評論這麼個小人物,讓人感動之餘還真覺得有那麼點兒好玩兒。

  諸葛亮死了,司馬懿巡視他的營寨,説出了當時人們對於諸葛亮最高的評價:“天下奇才!”這話出於司馬懿之口再正常不過,他有切身的體會,最有發言權了。

  對抗當量:9.5


  NO10 劉備VS曹操

  劉備——(公元161年-公元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稱他為先主。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漢族。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後為魏王,去世後諡號為武王。

  完全沒的説,沒有這兩個人就沒有三國的歷史。當然有人要問:“孫權呢?”孫權不算,如果不是劉備派諸葛亮一個勁兒的挑唆孫權聯合自己對抗曹操,那有沒有赤壁之戰還兩説着呢。而且赤壁之戰劉備也貢獻了相當大的力量,有的史書甚至提到赤壁之戰的時候根本不説孫權的抵抗。比如《三國志。武帝記》裏邊就這樣寫:“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提都不提周漁的名字。

  曹操對劉備的痛恨是非常深的,他對孫權都沒有那麼恨,還曾經讚賞的誇獎孫權:“生子當如孫仲謀。”有一件事情可以説明。《三國志。某人》裏説到:某人(絕對有這個人,讓我忘記了)跟劉備有舊交情,當時有傳言説劉備死了,大臣們都跑到曹操那裏去慶賀,只有某人沒有去。一聽説傳言劉備死了,曹操就開宴席慶祝,從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曹操是多麼的嫉恨劉備。

  劉備也很討厭曹操,有一次對龐統説:“我什麼事兒都和曹操對着幹,他急噪,我緩慢;他刑法嚴峻,我待人寬厚;他多疑,我信任下屬。這些方面我都不和他學,我就能夠成事。”

  後人為這個還寫了首詩——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



  三國史上最有心計三少婦

  大人使權,小人用術,男人謀略,女人用計,三國,因為這些繽至紛來的招術,而更加精彩和引人入勝,成為人人皆知的經典。只是,女人的計謀,最終成全了誰?

  都説女人心細如髮,慎密的思慮必然能制定出完美的作戰方案,譬如貂禪不費一槍一彈,就將英勇無敵的呂布和權力蓋天的董卓同時拿下。

  但是,君不見,女人如此闡思竭慮,只不過完成了男人手中一枚棋子的任務,與自己有些什麼相干?相貌堂堂的呂布害過貂禪嗎?權力中天的董大人對美女不好嗎?你何苦要取了他們的性命?尤其,以色誘人,以情殺人,無論出於何目的,都顯得那麼的不地道。

  三國中後來怎地再沒有貂禪的足跡了?大約連作者也無法把這樣一個心地單純(輕易就受了養父的當)又心機重重(居然會用連環計)的美貌女子掌握手中,只好在打造出一個完美形象後,忍痛放在一邊。倒是後人,不遺途力,從幾千年前的旮旯角落,拉了出來,層層剝皮,讓一個更完整的貂禪,呈現在大家的面前。


  三國中另一個不能不提的女性——孫尚香,也是一個不可小看的人物,其心胸之大,謀略之高,不在男性之下。

  想那孫堅之女、孫策、孫權之妹,能是個次等貨色麼?在一個以男權為主的社會里,女性的命運緊緊依附着丈夫,男人七上八下,妻子就得八下七上,所以,丈夫昇天,妻子就能成仙,丈夫入地,妻子必定為鬼。孫大小姐知這一天理,就不管其兄長是讓她假嫁還是真嫁,反正進了劉家門就是劉家人,以劉先生的大業為己任,幫助劉備為全力以赴,完全是個為自己打算的主兒——好一個會為自己謀劃的女中豪傑!

  可惜的是,這樣一個豪情女子,先是孫權的棋子(出嫁劉備是無可選擇的出路),再是劉備的棋子(出身豪門又如何?),完全作不得自己的主兒,只留給後人一聲長嘆,幾許惋惜。倒是今天的讀者,有幾份憐香惜玉的美意。


  紅顏知己,是人生的最高追求之一,可惜紅顏難遇,知己更難求。好不容易碰到一個,卻錯失良機,如此天命,怎麼不教人替二位當事者嘆之悔之?

  這事發生在“銅雀深處鎖二喬”的小喬身上。都知道小喬之貌疑似天仙,但有幾人能知,她還有這麼一段離奇的遭遇?小女子曾經芳心另有他許,並明告其父。可惜其父太過世儈,壞了女兒好事,與情與理,未能如意,遂嫁於周郎。

  如此推斷,小喬雖然有心,但用心不深,雖然有情,然用情不重。這等缺少謀略的女子,縱使貌美如仙,也不會幸福如許。而大喬,在小喬的出嫁問題上,似乎小有計謀,但助父害妹,只能説才智用錯了地方。這樣一來,二喬沒有好結局,倒有些天意了。


  三國中被意淫最多的兩個美女

  在金戈鐵馬的三國亂世,有兩位絕色佳麗的故事,被作為英雄美人的典型廣為流傳,同樣也成為當代猥瑣男們意淫的絕好對象。這就是江東二喬(古漢語中“橋”“喬”二字通用)。

  這兩位“著名”的美女,可惜歷史上甚至沒有記載她們的名字,只説她們是皖城人(今安徽省懷寧縣)。她們的父親,人稱喬公,意思是姓喬的老人家。

  這位喬公,也就是甘露寺孫劉結親中的“喬國老”,被民間藝人在戲曲中演繹為“喬玄”,於是又與漢末名士,曾經評價曹操“安定天下”的那位喬玄(字公祖)混為一談,甚至被誤認為是一人。這當然是誤解,因為讚揚曹操的那位喬玄,在公元181年就以75歲高齡去世了,他是絕不可能到公元209年再以“老鬼”的身份參加劉備和孫小姐的婚禮的。

  喬公沒有留下名字,二喬也是。史料中,只好把姐姐叫做大喬,妹妹叫做小喬,這個稱呼也被民間所接受。

  在那個白骨千里的亂世,她們居住的皖城,僅僅是暫時的安寧,後來也就成為魏吳兩國拉鋸交戰的地段。按照通常的發展軌跡,這一對姐妹花在戰亂中命運堪憂。


  然而,命運總是存在轉機的。

  在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孫策和他的親密戰友周瑜打敗了廬江太守劉勳,佔領皖城。由於早聞喬家兩位女兒的美名,於是,孫策娶了姐姐大喬,周瑜娶了妹妹小喬。由此,促成了整個三國時代最惹人羨慕嫉恨的兩段姻緣。

  根據《江表傳》記載,在這兩段婚姻促成後,孫策對周瑜開玩笑説:“橋公二女雖流離,得吾二人作婿,亦足為歡。”這裏的“流離”,指的不是“飄零失所”,而是“光彩紛繁”。如西漢揚雄《甘泉賦》:“曳紅採之流離兮,颺翠氣之宛延”,用以形容大喬和小喬的美貌。

  以上就是歷史中關於這二喬的全部記載。甚至,史書上都沒有説,她們姐妹倆到底是孫策和周瑜的正妻,還是僅僅被納為妾。在講究尊卑有序的封建時代,這絕不是小事。推測一下,在娶得二喬之時,孫策和周瑜都已虛歲25。古人普遍早婚,他倆若已有原配,那也是毫不奇怪的。遺憾的是,孫策自己並未當皇帝,所以在正史中也就不曾有《后妃傳》記載他的夫人的情況。關於二喬名分的最後一點線索,就此中斷。


  然而,二喬所嫁與的孫策、周瑜,都是當時屈指可數的少年英雄,何等樣年輕有為、英武過人!

  “小霸王”孫策文韜武略,勇猛而又善於用兵,在整個三國時期也堪稱第一流的人物。他帶着從袁術那裏弄來的一千多兵馬起家,渡江征戰,數年金戈鐵馬,到25歲就佔領了整個江東,成為浙江、福建、江西和安徽、江蘇一部這麼大一片地區的最高統治者。要擱今天算算GDP,那真是嘩嘩地流油。當然,那會兒的江東還沒如今這地位,但也稱得上是地廣人眾的魚米之鄉了。甚至有人説,要是孫策不死,趁着袁紹和曹操官渡之戰的時候起兵偷襲,則天下大勢,未必便是曹孟德一家獨大的局面。

  此外,史書記載,孫策姿容秀美,善於談笑,同時又性情豁達,虛懷若谷,可謂魅力四射。士民對他,“莫不盡心,樂為致死”。他征討江東的時候,最初老百姓聽説大軍來了,都失魂落魄,逃到郊外躲避,生怕遭大喬小喬一對姐妹花,因為她們夫君的緣故,不但譽滿江東,更成為三國時期美女的象徵。


  到禍害。等到孫策部隊趕來,嚴守紀律,對民間秋毫無犯,老百姓便大喜過望,紛紛主動帶着酒肉去慰問士兵。這頗有些“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味道,在東漢末年,算是相當難得的了。

  因為孫策年紀輕輕就成為大軍統帥,故被稱為“孫郎”。同樣,周瑜也被稱為“周郎”。

  周瑜和孫策同齡,屬於一見如故的親密夥伴,“升堂拜母,互通有無”。當孫策帶着少數人馬踏過長江時,是周瑜緊隨着他,做他的左膀右臂,打下這一片江山。孫策去世後,又是周瑜挑起江東地區軍事的重擔,輔佐孫權,鞏固了基業。周公瑾不但善於統軍用謀,官拜東吳大都督,而且風流儒雅,尤其精通音樂。參加宴會時,即使在酒醉之後,他也能敏鋭地聽出樂隊演奏中的瑕疵,然後轉頭去看,意思是夥計,留意點啊。當時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説,風雅一時。

  周瑜和孫策一樣,也是姿容英俊,志向遠大。老將軍程普看周瑜年紀輕輕卻身居高位,頗是不服。而周瑜始終對程普相待以禮,心無芥蒂。時間一長,程普對周瑜的氣度深為敬佩,感慨道:“與周公瑾交往,就像喝那甘美醇厚的佳釀,不知不覺便醉了!”


  在《三國演義》中,周瑜被羅貫中作為諸葛亮的襯托,處處為諸葛亮剋制,甚至三氣而死。這讓周瑜的粉絲們相當不平。但即便如此,《三國演義》中的周瑜,也絕不是很多人誤解的“心胸狹隘,嫉賢妒能”。深知諸葛亮才智在己之上,卻叮囑諸葛亮之兄諸葛瑾,想方設法,説服諸葛亮為我江東效力。這種為國招攬賢才的胸襟,又豈能以狹隘視之?要是諸葛亮真肯投效東吳,周瑜是不會吝於將自己的地位相讓的。至於後來對諸葛亮的屢次陷害,則是由於早已看到諸葛亮才智日後對於江東可能造成的威脅。畢竟,諸葛亮的“三分”之策,與東吳的“二分”之策,是存在着激烈競爭的。陷害的手段或許不夠磊落,動機卻也不能簡單粗暴地以“嫉妒”來歸納。

  三分與二分

  在當時,諸葛亮為劉備設計的“三分天下”戰略,是要劉備佔領荊州和西川,與江東孫權、北方曹操三分天下,然後聯合孫權,北伐曹操。另一方面,東吳的周瑜、魯肅等人在此之前也提出了“二分天下”戰略,即是東吳以江東為基地,先佔領長江中游的荊州,然後再向西佔領四川,與曹操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三分”和“二分”這兩種戰略,在對抗北方曹操上是一致的,區別在於南方的土地是兩家瓜分還是一家獨佔。


  二喬姐妹花嫁給這樣一對意氣風發的少年英雄,那真是登峯造極的才子配佳人,誰還在意“妾”不“妾”的呢。無怪乎如今網上數以千百萬計的周瑜、孫策女性fans們,都對大小喬羨慕得咬牙切齒,恨不能自個兒能穿越回去替換,哪怕一日、一時、一瞬也是好的。

  正所謂高山流水,相映成趣。傾國傾城的美貌佳人,嫁給馳騁千里的少年英雄,更能彰顯名聲。大喬與小喬也因為她們夫君的緣故,不但譽滿江東,而且成為三國時期美女的象徵之一。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戰,是決定三國鼎立局面的大戰,也是江東英雄周瑜在軍事上的巔峯之作。恰好,這場戰爭中的“反派”曹操,又是一個以喜好女色出名的性情中人。於是,後人們便很自然地將曹操、二喬、赤壁之戰聯繫起來,塑造出妙趣橫生的故事。

  這些故事風采各異,水平高下不同,但故事的核心大致都有兩層意思:

  第一,霸佔二喬,是曹操攻打江東的目的之一;

  第二,如果赤壁之戰讓曹操得手,二喬必然被他霸佔。


  唐朝著名詩人杜牧在《赤壁》中便詠道:“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意思是,若不是東風大起,周瑜趁勢火攻曹操,只怕大喬和小喬都要被曹操納入銅雀台上取樂了。

  而清代文人阮元則反其意作詩:“千古大江流,想見周郎火。草草下江陵,匆匆讓江左。縱使不東風,二喬亦豈鎖?”大意是曹操出兵伐吳,本來就是草率的舉動,就算沒有周瑜的火攻,也不可能得手。

  且不管東風不東風,相隔千年的這倆詩人,都把“鎖拿二喬”作為曹操戰勝東吳的象徵。

  而元代民間藝人説書用的《全相三國平話》,因為是小説話本,寫意就變成寫實。書中,赤壁之戰前夕,諸葛亮勸説周瑜起兵抗曹,他的説辭便是:“今曹公動軍,遠收江吳,非為皇叔之過也。爾須知,曹操長安建銅雀宮,拘禁天下美色婦人。今曹相收取江吳,虜喬公二女,豈不辱元帥清名。”

  這裏還只是諸葛亮在用説辭,真假難辨。而到了羅貫中寫《三國演義》時,除了保留並擴充這段説辭之外,羅老還選擇曹操長江大宴橫槊賦詩之時,借老曹自己的口説:“吾今年五十四歲矣,如得江南,竊有所喜。昔日喬公與吾至契,吾知其二女皆有國色。後不料為孫策、周瑜所娶。吾今新構銅雀台於漳水之上,如得江南,當娶二喬,置之台上,以娛暮年,吾願足矣!”看樣子,老曹這貪圖二喬美色的帽子,算是揭不掉了。


  《三國演義》第四十四回,諸葛亮為了激怒周瑜與曹操宣戰,朗誦了曹操之子曹植的《銅雀台賦》,並把其中的“攬二橋(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這兩句故意曲解為曹操要擄掠大喬和小喬(本來是指銅雀台上的兩座飛橋)。這一段也是羅貫中杜撰,因為銅雀台建立於赤壁之戰後兩年,而曹植的《銅雀台賦》裏面也根本沒有這兩句,只有“連二橋於東西兮,若長空之蝦蠑”。

  今日銅雀台

  這種説法被廣大人民羣眾喜聞樂見並且傳播演繹着。到了21世紀吳宇森版電影《赤壁》中,曹操不但對小喬早有愛慕之意,而且還為她輸掉了這場戰爭。

  當然,中國文壇上,喜歡對文學描寫追根究底的考究派總是不少的。有人就認為,在赤壁之戰時,二喬已然“年老色衰”,曹操不可能看中她們。

  這又是太過慮了。想那赤壁之戰時,周瑜也不過虛歲三十四,大喬小喬出嫁十年,年齡大約不到三旬。她們平素養尊處優,氣度風韻,想來依然是不減當年呢。

  再説,曹操素有老少通吃的胃口,連張繡的嬸孃都不放過。54歲的老曹,垂涎三十不到、品貌俱佳的大喬小喬,又有什麼稀罕呢?


  或許,江東二喬與孫策、周瑜雙雄的婚姻,實在過於圓滿和精華,以至於遭到了上天的嫉恨,這兩對璧人的幸福時光都不是很長。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的夏天,威震江東的“小霸王”孫策,在打獵時遭仇人刺殺,身受重傷,後來因為傷口感染而死。成婚方才第二載的大喬,年紀輕輕就做了寡婦。從此斯人遠去,她便只能在回憶中以淚洗面了。

  孫策之死

  孫策征伐江東時,殺死了吳郡太守許貢。許貢有三個門客,一心為主人報仇,便趁孫策孤身在林中打獵時,近身偷襲。孫策雖然殺退刺客,自己也受了重傷。醫生吩咐要靜養一百天。但孫策心浮氣躁,又殺了在當地素有名望的道士于吉。這樣連番動怒,終於傷口迸裂而死。


  後漢三國時期,風俗尚且開放,寡婦再嫁是相當平常的事。以大喬的花容月貌,尋一位有德有位的夫君,應該並不困難。但在史書中,卻找不出相關記載。或許,江東地區前“國母”的身份,註定她不能如常人一樣尋覓新的生活。然而,更大的可能是,放眼天下,她已再也找不到第二個人,能替代她心中那位英俊魁偉、剛烈果決的孫郎。

  隨着孫策去世,大喬也淡出歷史和文學的舞台。在拙作《鳳兮·吳江冷》中,原本欲增添大喬出場的一段,思慮再三,終於抹去。大概,只有完完全全的澄澈與寧寂,才適合這位佳人往後的漫漫人生吧。

  喜歡熱鬧的新《三國》電視劇組,則在他們的所謂“史詩大片”中給大喬增加了不少戲份,諸如最初與孫策的相逢、臨終的話別,以及在孫策死後,東吳政權交接一度混亂時的當機立斷。這固然是幫助名滿天下的大美女揚名立萬,卻也有畫蛇添足之虞。高山流水的清音雅韻,並非定要在拋頭露面中展現出來給人看的。


  而江東的政治環境,在孫策去世、孫權繼位之後,也發生了又一輪的波動。以20歲的年齡繼位的孫權,面對着他哥哥一手打下的江山,是必須採取某些措施來鞏固自己的。在孫權稱帝之後,孫策僅僅被追諡為長沙桓王(而沒追諡為帝),孫策的兒子孫紹被封爵為吳侯(而沒像孫權自己的兒子一樣封為王),以至於連《三國志》的作者陳壽都要批評孫權太小氣。在這種情況下,大喬的寡居生活多少也會帶上持久的憂慮吧。

  孫權只給哥哥孫策封王,給哥哥的後人只封侯爵,陳壽是很不以為然的,覺得孫策把江山都讓給二弟孫權,孫權對大哥有些不厚道。但孫盛則認為,封建社會的名分是非常嚴肅的事情,孫權自己當皇帝,以後的皇帝就只能在他這一系,給孫策追封王,給孫策後代封侯,都是符合規矩的。要是因為兄弟的情分就濫封爵名,看上去好像義氣了,卻可能會造成名分錯亂,甚至使得宗室之間發生爭權奪位的內訌。孫權防微杜漸,做得沒錯。

  相比她姐姐,小喬要幸運一些。她和夫君周瑜享受了十餘年的幸福生活。在這十餘年中,他們應該是默契的、温存的、滿意的。不管東吳對外的軍事局面如何進退,不管東吳內部的政治格局如何起伏,至少閨房之中,總能春意盎然、笑語盈盈。

  但終究,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冬天,周瑜在36歲上去世。按《三國演義》説法,是被諸葛亮氣死;按史書説法,則是普通的病故。甚至在周大荒的《反三國演義》中,周瑜是又娶了另一房美女金慄柱,因為風流過度,受寒而死,實在算很快活地退場。


  唐朝詩人李端有《聽箏》一詩:“鳴箏金慄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這裏的“金慄柱”,指的本是箏上的器件。而周大荒則在《反三國演義》中,塑造出一位美女叫金慄柱,她因為音樂與周瑜相識,嫁給周瑜為妾。周瑜貪圖風流快活,傷了元氣,死在美人的牀上。在周大荒看來,給儒雅的周瑜一個這樣的結局,比原著周瑜被氣死強多了!

  然而,無論怎樣的死法,對小喬而言,都是一樣。相伴相知的愛侶撒手人寰,從此她只能和姐姐一樣,在夢裏尋覓逝者的音容笑貌。周瑜的兩個兒子,長子周循有其父之風,但卻早亡;次子周胤因為犯罪,被孫權發配廬陵,並於赤烏二年(公元239年)病死。

  紅顏薄命,言不虛也。

  不過,也正因為周瑜比孫策多活了十年,留下更多的故事,所以小喬成為後世藝術創作者眼中的寶貝,被賦予了更多的內涵和情節。

  在元代《全相平話三國志》中,小喬便曾出場,可戲份卻有些不堪。説的是曹操奪取荊州之後,大兵壓境,周瑜卻每日同小喬作樂,以至於不願意當元帥領兵抗曹。孫權就派諸葛亮、魯肅送了一船金珠錦緞去賜給周瑜,“小喬甚喜”,還是周瑜機靈,知道這是諸葛亮魯肅來請自己帶兵。


  等到諸葛亮和魯肅進屋之後,小喬帶着幾個丫鬟,隔着屏風聽他們説話。諸葛亮勸周瑜領兵,周瑜一言不發,小喬竟然先開口了:“諸葛亮,你主公被曹操轟到夏口,無計可救,所以才來請我家周郎當元帥啊!”

  然後,才有諸葛亮説曹操要奪取二喬以激怒周瑜,而周瑜“推衣而起,喝夫人歸後堂,我為大丈夫,豈受人辱,即見討虜為帥,當殺曹公”。

  在這裏,小喬表現的全是“婦人之態”,喜好金玉錦緞,又喜歡插嘴軍國大事,還有護短自家夫君,一面是庸俗,一面倒也可愛。大抵民間説書藝人口中的美女,也是能在生活中找到影子的,要指望他們去“超凡脱俗”,甚無必要。

  後來到了《三國演義》,羅貫中或是嫌這段太山寨,就直接刪了。但全書之中,也幾乎沒有小喬正面出場的機會。大約羅貫中和他老師施耐庵一樣,對“紅顏禍水”沒什麼好感,能避開的就儘量避開。

  當代的作者們則沒這麼封建,反而是極力刻畫這位俏佳人,哪怕沒有關鍵戲份,走出來亮亮相也是好的。於是,在張紀中版的《三國演義》中,何晴扮演的小喬屢次出來“打醬油”,比如和周瑜撫琴,與魯肅笑談,陪周瑜臨終,以及在諸葛亮渡江弔孝時帶着兒子一起痛哭。


  在雷得一塌糊塗的吳宇森版電影《赤壁》中,林志玲扮演的小喬不但頻頻亮相,與諸葛亮、周瑜屢屢上演三角戲,而且在火攻的最後關頭,利用曹操對自己的傾慕,代替黃蓋前去曹營,用“美人計”取代了“苦肉計”,使得赤壁火攻最終成功。

  而最駭人聽聞的,莫過於1985年鄭少秋版的《諸葛亮》。在那部打着歷史劇旗號的古裝荒誕武俠劇裏面,由米雪扮演的小喬,不但武藝高強賽過趙雲,而且她才是諸葛亮的真愛。兩人的感情悲歡離合,從開始一直糾纏到最後。

  其中,最讓人噴飯的場景,發生在“七擒孟獲”中。按照這部電視劇的設定,孟獲是小喬的結義兄長,又對小喬一往情深,卻總是求之不得。在孟獲與諸葛亮征戰過程中,孟獲設計捉住諸葛亮夫人黃月英,以此要挾諸葛亮,諸葛亮被迫自縛去交換老婆。小喬聞知後,便也讓趙雲把自己抓起來,拿去要挾孟獲。目睹趙雲明晃晃的寶劍架在小喬脖子上,孟獲悲憤地喊道:

  “義妹,你為何要幫他!若不是你自願,趙子龍不是你的對手的!”兩句台詞,雷到無數觀眾。


  不知是否受此影響,在高希希版的新《三國》裏,小喬不但出鏡甚多,而且和諸葛亮眉來眼去中,多了許多曖昧。以至於網友戲稱,這才是周瑜一心要殺諸葛亮,以及諸葛亮三氣周瑜的真正本質。

  至於在如今網絡上成百上千的“穿越”小説裏,但凡回到三國的種馬,多半更是不肯放過這大小二喬的。網絡時代嘛,普羅大眾也都有了塑造自我夢幻的機會,於是在自己做主的意淫文下,把千百年文學和歷史上高不可攀的美豔佳人據為己有,也算是尋求精神上平起平坐的一種快感。

  當年曹孟德傾數十萬大軍未能達成的夙願,如今被成百上千個能力、才略和地位遠不及他的中青年男子,用一種相當快捷的方式達到了。


  其實,大喬永遠是大喬,小喬永遠是小喬。從史書上短短的兩行記載,到如今文藝作品中日漸豐滿乃至詭異的形象,這一切的來源,還是她們的夫婿——孫策、周瑜。

  26歲上去世的孫策,或者36歲上去世的周瑜,無疑都是英年早逝。但在早逝之時,他們已經成就了千百萬人一生皆難望其項背的豐功偉績。正是這豐功偉績,讓他們成為歷史上少見的“小輩英雄”。也正是這豐功偉績,讓大喬和小喬亦得以名垂千古,成為三國乃至整個古代美女的代名詞之一。

  否則,整個後漢三國時期,美貌女子何止千百,但因造化弄人,顛沛之際,死於饑荒、亂軍之中,或遭劫掠,或僥倖保命碌碌一生,隔世之後,誰還記得她們的名字!

  大喬、小喬固然美豔,但真正美豔的,卻是她們的紅顏之運。得遇少年英雄,琴瑟調和,遂成齊人之福。

  這份福氣,在整個三國中,或許也算是絕無僅有的了。


  誰是三國時期最無法無天的四大色鬼

  亂世英雄起四方,有槍就是草頭王。三國時期英雄很多,如果評價誰是最大的色鬼,可能會有爭議。因為站的角度不同,可能會有不同的結論:

  其一,色中魔鬼董卓

  據史料記載:此人身材魁梧但生性卻極度的殘忍。董卓的軍隊每到一地,就要大肆地殺掠和搶掠。他把搶掠來的年輕女人任意姦淫隨意宰殺,他每晚都要殘忍地姦淫一個年輕女人,次日天剛亮,便要命人將他頭天晚上姦淫過的年輕女人赤條條地抬到廚房去,把這個被他姦淫過的年輕女人宰殺掉烹食。

  這個年輕女人被宰殺後,她的一對乳房首先要被割下來蒸熟後放進一個大盤裏給他端去,他要當作早餐食用。董卓把蒸熟的女人叫做“清蒸肥奶”。“清蒸肥奶”是暴君董卓最愛吃的一道菜。 在暴君董卓的廚房裏,每天早上,廚房的橫樑上都要裸體倒吊着幾個年輕女人象豬一樣的被宰殺。


  董卓每日三餐都要吃女人肉,在他的廚房裏,肉架上掛着許多被肢解成塊的女人肉,廚師把這些女人肉做成各種菜餚供董卓食用。據説暴君董卓的食量極大,一次可吃下半塊牛的肉。面對每天廚師給他做好的一大桌女人肉菜餚,他幾乎如風捲殘雲全部吃掉。

  董卓有一次把他的幾個手下帶到廚房,指着被裸體倒吊在橫樑上即將被宰殺的年輕女人説:“此女子者 乃豬羊也 我等不食,焉與賊食乎”。他這原話的意思是:“這些女人就是豬和羊,我們不把她們宰了吃,難道把她們留給敵人吃嗎?”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9938 字。

轉載請註明: 三國冤家對頭知多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