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賓王是哪個朝代的
駱賓王是唐初著名詩人,字觀光,在烏傷城北的一個風景誘人、環境幽美、叫駱家塘的一個小村莊裏,他出身寒門,七歲能夠作詩,眾多人稱之神童,《詠鵝》就是當時的作品。他和楊炯、盧照鄰、王勃合稱初唐四傑。他是漢族人,出生於姿州,也就是現如今的浙江義烏一帶。
駱賓王墓
他還曾長時間呆在邊城,寫有不少邊塞詩。駱賓王的父親是青州博昌縣令,在他任職期間去世了,他生活在寓博山,後來移居到兗州瑕丘縣,在貧困和落魄的生活條件下度過了早年歲月。後來,他由長安主簿入朝當官為侍御史,武則天當時治理朝政政,駱賓王多次上書反對她稱帝統治,因此得罪了她,最後被關入獄中。駱賓王在獄中寫了著名的《在獄詠蟬》。
684年,武則天廢中宗自立,也就在這一年的九月,徐敬業在揚州計劃謀反,駱賓王成為他的幕僚,並被任命為藝文令,掌管文書等機密文件。在同年十一月,徐敬業起兵失敗被殺害了,而駱賓王則下落不明。
在他的一生中有兩條路,有着截然相反的結局,雖説他作為一名官吏在從政這條道路上充滿荊棘和坎坷,可是他在詩人這條路上可謂是順風順水。而這兩條不同的人道路也可以説是相互應影響的,當政治呈現出下降趨勢的時候,他的文學成就就呈現出上升的趨勢,作為一名既是歷史人物又是詩人,格外引人關注。
駱賓王代表作
駱賓王是個唐初的大詩人,雖説他最擅長寫的是七言歌行,但是他的代表作卻是他年幼時所創作的《詠鵝》。很多人稱之為“神童”,也正是因為他七歲時所創作的這首詩。
駱賓王像
這首詩的創作是一個意外,駱賓王家有人來訪,正巧旁邊池塘的景色十分優美,鵝羣在池塘中十分的愜意,加上清風拂柳,倒映在水面上,一副美麗的風景畫就這樣形成了。而客人問了他幾個問題他全都對答如流,客人並不相信一個小孩子的能力竟如此之大,因此藉着池塘的風景要求駱賓王作詩,從而故意刁難他。駱賓王思索了一會兒便做出了這首家喻户曉的《詠鵝》。
説起代表作《詠鵝》是他小時候一時成名的代表的話,那麼《帝京篇》應該算得上另外一首了吧,這首詩不僅是他本人的代表作更是初唐的詩歌代表作。這首長篇詩歌和盧照鄰的《長安古意》,被人稱為姊妹篇。這首詩是有名的現實主義,全詩在描繪長安城的繁華以及夜景、國家的盛況、長安險峻的地形、上流社會驕奢的生活,同時也描繪了現實的殘酷。這首詩在當時就已經傳遍京城,老少皆知,成為絕唱。
駱賓王的代表作不僅為這兩首,小詩《於易水送人》其詩短小卻和精煉,其詩悲涼,但情感真摯。他的詩多表達自己內心的清高或者自己生活的真實寫照,又或者是內心所想,所寫之詩,皆為經典。
駱賓王簡介
駱賓王是唐代初期著名的詩人,是“初唐四傑”之一,字觀光,浙江義烏人。駱賓王的父親曾是青州博昌縣令,死於在任期間,而其父死的時候駱賓王還尚且年幼,便只能流落他方,在窮困潦倒中生活。
駱賓王像
直到永輝年間,駱賓王成為了李元慶的府屬,憑藉着自己的才能被封為東台詳正學士,但因他犯事被降職,發配到了西域,駐守邊疆。在此期間,他寫了很多邊塞詩。到了公元678年,駱賓王被調任為武功主簿,之後有過兩次升遷,官至侍御史。當時正是武則天當政,對於受傳統思想影響的駱賓王而言,認為女子執政是極為諷刺的,故駱賓王便多次上書諷刺武則天的行為,致使他受到了牢獄之災。在他入獄的第二年遇到特赦才得以被釋放,被派到臨海作縣丞,後來他自動放棄官位,過起了雲遊的生活。公元684年,駱賓王成為徐敬業的府屬,參與了徐敬業起兵反對武則天自立為女皇事件,並寫下了《為徐敬業討武瞾榭》這篇氣勢磅礴的名作。同年十一月,徐敬業起義失敗,被誅殺,駱賓王則下落不明。對於駱賓王的死,有多種説法,一説是駱賓王被徐敬業的部將王那相所殺,還有一説是駱賓王逃了出來,最後出家為僧。
駱賓王七歲便能寫詩,被人稱為是“神童”,據説朗朗上口的《詠鵝》正是他七歲時候作的。駱賓王擅作七言歌行,比較出名的是初唐時期較為罕見的長篇《帝京篇》,在當時被認為是千古絕唱。駱賓王在五律詩、駢文上也有具有時代意義的代表之作,如《為徐敬業討武瞾榭》,他的詩作是“初唐四傑”中最多的。
駱賓王在獄詠蟬
公元前678年,駱賓王剛榮升侍御史不久,因為性情耿直,在上書議事時觸犯了武則天,隨後又遭到了小人污衊,以貪污和忤逆罪被判入獄,《在獄詠蟬》便是這次牢獄之中創作的。
駱賓王在獄詠蟬圖
《在獄詠蟬》有兩部分組成,簡短精美的駢文作的序和五律詩。序文是一段抒情故事,講述了駱賓王作這首詩的起因,綜合的敍述了蟬,借之表達了自己身陷囹圄的哀怨及希望朝廷能夠明察秋毫為自己平冤的期望,為下面的主體詩文做好了鋪墊。
序文中,駱賓王用典故來表達自己當時的心境與期望。在聽到蟬鳴心中產生了悲傷之感,用反問的語氣將蟬與他自己緊緊的結合在了一起。隨後便開始綜合性的敍述了蟬,包括蟬的形態,蟬的習性以及蟬有哪些美德,雖實在介紹蟬,但駱賓王將蟬影射到自己身上,用蟬寓己,達到了一種人蟬合一的境界。
做好了鋪墊,在五律詩中,便將蟬與自我融合的更加徹底,使得駱賓王想要表達的感情與期望表現的更加淋漓盡致。從開始用蟬鳴來勾起了思鄉之情,一個人在異鄉,在獄中,對於家鄉的思念比以往更深。接着一蟬一人的並排描述,讓人與蟬結合在了一起,用比興的手法來表達自己身陷囹圄、一事無成的悽慘感情。然後不提蟬,不提人,將自己與蟬真正的融合在了一起。
這首詩情感細膩深邃,字裏行間處處體現着駱賓王深厚的功力。對於蟬的妙處不僅僅只是在於結構上的符合,更是在於蟬的意向上所包含的文化內涵,使其成為了後世膾炙人口的佳作。
駱賓王怎麼死的
對於駱賓王是怎麼死的,到現在也仍舊存在着爭論,有許多的説法。
駱賓王圖
一説是徐敬業兵變失敗後,駱賓王和徐敬業的舊部意欲逃去高麗,在去往高麗的途中因為遇到了風浪被阻,徐敬業的部將王那相叛變,為了將功贖罪、為自己討得一線生機,遂將駱賓王給殺了,並將其頭顱上交至朝廷,駱賓王全家也因此無一倖免都被殺害了。在《舊唐書》和《資治通鑑》等史書中,對於駱賓王的死,都記載的是此説法;
一説徐敬業兵變失敗後,只有駱賓王和徐敬業的兒子逃了出來,二人躲藏在水蕩,最後駱賓王死在崇川,徐敬業的兒子為其修的墓;
一説徐敬業兵變失敗後,官軍一直都沒有抓到徐敬業和駱賓王,他們紛紛害怕武則天怪罪下來,遂找了兩具屍體來冒充徐敬業和駱賓王,並將兩具屍體的頭顱砍了下來上交至朝廷算是交差了。據傳徐敬業和駱賓王后來都出了家,做了和尚。此説法記錄在唐朝的《本事詩》中;
一説徐敬業兵變失敗後,駱賓王知自己已經毫無退路了,便跳江自殺了。此説法記錄在唐人所撰寫的《朝野僉載》中;
對於駱賓王到底是怎麼死的,其爭論點在於徐敬業兵變失敗之後,駱賓王到底是逃了還是死了。有相關記載的正史和野史説法不一,大家都各執一詞,致使到現如今關於駱賓王的死也沒有一個明確統一的説法,畢竟那已成為歷史,對於當時的情況除了這些史書記載外,也沒有其他的考究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