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知乎日報:鴨脖子有淋巴?到底能不能吃啊?

由 緱風彩 發佈於 經典

  對於許多人來説,雞脖子、鴨脖子都是美味,網上也隨處可見「如何做美味鴨脖(雞脖)」的私房秘笈。而豬脖子,在農村被稱為「槽頭肉」,雖説不算「好肉」,但也因為物美價廉而頗受歡迎。

  不過,隨着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關注,「脖子含有淋巴結,絕對不能吃」「血脖肉大量使用可使人中毒」等消息滿天飛舞,「嚴查血脖肉」也經常成為熱門新聞。

  這些脖子上的肉,到底能吃不能吃?讓我們一一道來。

  吃脖子 ≠ 吃淋巴結

  有種説法是:脖子上有淋巴結,是排毒器官,所以不能吃動物的脖子。

  淋巴結是動物體內過濾病原體的器官,並非「排毒」器官。在動物宰殺時,淋巴結中的病菌、病毒等還來不及被清除,在後續的烹飪中也難以保證被徹底殺滅。

  所以,淋巴結的確存在健康風險,不應該食用。

  不過,淋巴結跟脖子是兩碼事。

  實際上,淋巴結分佈於全身,脖子只是比較集中的部位而已。

  不管是哪個部位的淋巴結,都不應該吃;但不管哪個部位的肉,只要去除了淋巴結,也都不影響食用。

  下面我們對不同的肉類進行介紹。

  雞、鴨脖子

  首先,其實雞、鴨的體內沒有成形的淋巴結,只有起同樣作用的淋巴集結體。在脖子上,還有雞鴨的胸腺,是淋巴器官。胸腺可能含有較多病菌、病毒,不應該食用。此外,甲狀腺、甲狀旁腺中含有較多激素,也應該避免食用。

  在規範的屠宰中,這些腺體和氣管都會被去除,所以大家從正規渠道買到的雞鴨脖子是不應該含有這些部位的。

  至於淋巴集結體,如果沒有發生病變,充分加熱之後少量食用,也不會有明顯危害。這些淋巴集結體多分佈在皮下,如果喜歡吃雞、鴨脖子,又不願意吃到這些淋巴組織,那麼把皮去掉就可以了——反正,從營養的角度説,皮富含脂肪,也是推薦少吃的。

  豬的脖子

  豬的脖子有一部分稱為「血脖肉」,是指連接生豬頭部和軀幹的部分,在屠宰時是刀刃出入放血的地方。因為會有一些血滲入到肉中,所以使得肉成為紅色,因而被稱為「血脖肉」。在許多地方,這部分肉被稱為「槽頭肉」,它肉質鬆軟,肥肉和瘦肉沒有明顯分界,一般而言價格便宜,適合做肉餡。

  有些人認為這些肉會因為甲狀腺、淋巴結的問題讓人中毒。

  豬的脖子部位確實有較多淋巴結,尤其是病變的淋巴結較大。豬的脖子部位也有甲狀腺,其中含有甲狀腺素。甲狀腺素很穩定而且耐熱,難以被烹飪破壞。如果食入較多甲狀腺素,人體的內分泌會受到干擾,從而影響正常的物質代謝,出現噁心、嘔吐甚至神經中毒。

  不過,規範的屠宰中,生豬要經過檢疫,健康的才會被宰殺供食用。在屠宰中,甲狀腺、病變淋巴結以及腎上腺都會被去除。

  也就是説:只要是經過檢疫、規範屠宰和處理的血脖肉,並不會對健康造成威脅,是可以安全食用的。

  需要擔心雞、鴨脖子和「血脖肉」嗎?

  前面的介紹一直在強調一個前提:經過檢疫,規範屠宰。

  新聞中披露,或者各地執法查處的雞脖子、鴨脖子、血脖肉、下水等等,通常都是「未經檢疫、未經處理」的。這些「非法窩點」「黑心商販」,生存之道就是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壓縮成本,從而可以在低價銷售時還有利可圖。

  在這樣的情況下,不能指望他們採購的生豬、活雞、活鴨是健康合格的,更不能指望他們的屠宰過程衞生規範。不僅僅是脖子,也不僅僅是淋巴與甲狀腺,還有許多風險更大的可能性存在,比如病死的動物、各種病菌和寄生蟲感染、過期變質等等。

  簡而言之:檢疫合格,雞鴨脖子、血脖肉也都可以吃;檢疫不合格,不僅脖子會有問題,裏脊肉、雞胸肉也會有問題。

  提醒大家,不管吃什麼肉,都要選擇來源正規、檢疫合格的;選擇缺乏監管、來源不明的,就是把自身的食品安全寄託於運氣。